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蔡邕熹平石经欣赏 蔡邕隶书的特点有哪些作品
蔡邕隶书的特点有哪些作品 蔡邕隶书的特点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 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 ,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
蔡邕隶书的特点有哪些作品
蔡邕隶书的特点
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
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
他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
为了不贻误后学,而奏请正定这些经文。
诏允后,蔡邕亲自书丹于碑,命工隽刻,立于太学门外。
碑凡46块,这些碑群称《鸿都石经》,亦称《熹平石经》。
灵帝命工修理鸿都门,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
张怀瑾《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熹平石经》是一组46块纯用隶书写成的碑刻群体,内容为《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7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本校刻儒家经典。
石经立于太学门外,为研究经学的标准汉隶字体,46块石刻,足见其工程的浩大。
汉末太学遗址在现今的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当村。
宋代以来,那里经常有石经的残刻出土,后经近代学者马衡、罗振玉、徐森玉等人多方搜罗,至今已收集到8000多字。
现有一块残碑存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可惜存字不多。

很赞哦!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