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太子之争 爭國本,懶人萬歷的任性
爭國本,懶人萬歷的任性
萬歷皇帝朱翊鈞,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而在他四十八年的時間裡,竟有差不多三十年不上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懶人皇帝。

萬歷年少繼位,人生執政的前十年是在母親李太后與首輔張居正的幫助下治理國家的,在這段時間內,有著一代名相張居正的輔佐,國家的情勢煥然一新,但隨著張居正的死去,萬歷皇帝就像突然變了一個人一樣。
如果說之前的萬歷是一個聽話乖巧的好孩子,那張居正死後,他就變成了一個叛逆怠惰的青春期少年,他對張居正之前所做的一切深為不滿,下旨對已經死去的張居正定罪,張居正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這位強勢首輔,讓萬歷心中早就積攢了許多不滿,而萬歷任性的事情並不止這一件。
萬歷六年的時候,萬歷就已經立了皇后,當年的萬歷不過十四歲而已,按說這麽早立皇后對國家來說是一件幸事,可是這位皇后什麽都好,偏偏就是生不出兒子!
當時的太后也好,大臣們也好,要求立皇后的目的都很明確——生兒子!生下來的兒子就是大明朝的太子,太子就是國本,畢竟老朱家英年早逝的皇帝太多,要是不留下個兒子 ,保不齊哪天皇帝沒了,大明朝怎麽辦?
因為皇后生不出兒子的關係,太后和當時的首輔張居正便張羅著為皇帝納嬪妃,偏偏這時,萬歷臨幸了一個王姓的宮女,而這位宮女很巧的懷孕了!
宮女的肚子一天天的大起來,終於瞞不住了,太后將萬歷叫到面前來,萬歷雖然不願,但是還是冊封宮女為恭妃,而恭妃也不負眾望,在兩個月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但萬歷並不喜歡這個妃子和兒子,因為此時的他有一個更喜歡的妃子——德妃。
這位德妃就是日後被俗稱為鄭貴妃的女人。
而鄭貴妃的肚子也很爭氣,她先是為萬歷生下來了一個女兒,接著又生下了兒子朱常洵,也就是日後被李自成烹殺的福王。
鄭貴妃的兒子雖然比朱常洛晚出生,可是卻更受萬歷的寵愛,而長子朱常洛因為母親的關係,萬歷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而大臣們堅持立太子以長子為先的原則,要求萬歷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鄭貴妃不甘心,總是請求萬歷立朱常洵為太子,因此也就拉開了持續長達十幾年的“國本”之爭。
自朱常洛開始出生,要求立為太子的呼聲就越來越強,大臣們一直吵了五年多,終於在萬歷十八年,萬歷降下旨意,說是在明年也就是萬歷十九年將會冊立太子,但到了萬歷十九年,萬歷卻又再度保持了沉默,大臣們感覺受到了欺騙,議立國本的奏疏是一封接一封,弄得萬歷不勝其煩。
萬歷二十年,禮部給事中李獻可率先上書,請求萬歷讓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讀書,這位大臣並沒有說立太子,但是整篇奏疏都是在逼萬歷冊立!
萬歷怒不可遏,立刻下旨將李獻可貶官,沒想到的是,在朝中掀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十幾位大臣接連上書支持李獻可,萬歷一怒之下,統統貶職!
臣們自然是不願服輸,上書的人越來越多,萬歷也有些招架不住了。
這個時候,他想出了一個新辦法。
萬歷對首輔王錫爵說,按照祖宗的祖訓,立太子應該以嫡為主,可是現在的皇長子並不是嫡子(母親恭妃只是一個宮女),而皇后又遲遲不能生下兒子,自然也就沒有嫡子,可是如果有一天皇后生下了嫡子,而長子朱常洛又被冊封為了太子 那該怎麽辦呢?難道要再冊封一個太子嗎?
不如現在先將三個兒子封王(還有一個皇五子,朱常洵是皇三子,二子與四子夭折),等過幾年皇后實在是生不出兒子來再行冊立之事。
首輔王錫爵也許有些被晃暈了,於是就同意了,可是這裡面卻是含著聰明人萬歷的心機,三王同封,也就意味著三王的地位相等了,而深受萬歷喜愛的朱常洵無疑贏面大得多,大臣們可不傻,紛紛上書反對,萬歷無奈,只能撤了旨,取消三王並封。
事情一直拖,拖到了萬歷二十九年,大臣沈一貫上書請求冊立太子,出乎他意料的是,萬歷居然同意了!
這位懶人皇帝似乎已經厭倦了爭鬥,終於在萬歷二十九年十月冊封朱常洛為太子,萬歷年間最複雜的政治事件,涉及官員數百位的“爭國本”終於落下帷幕。至於萬歷為什麽忽然同意,有一個人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
這個人就是萬歷的母親李太后。
一天,李太后和萬歷談話,問他為什麽不冊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歷說“他是宮女的兒子。”
李太后大怒,“你也是宮女的兒子!”
萬歷忘了自己母親當年也曾是一個普通的宮女,於是最終下了決心 ,冊立朱常洛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