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简介 晉文公5年走上霸主之位,執政9年奠定晉國百年強國!
晉文公5年走上霸主之位,執政9年奠定晉國百年強國!
在五霸之中,最沒有爭議的霸主之首,就是齊桓公與晉文公。二者相比,晉文公文武全才,比齊桓公厲害太多。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晉獻公和狐姬之子(《左傳》載公元前671年-前628年)。晉獻公晚年昏庸不堪,寵愛妃子驪姬,而驪姬仗著晉獻公的寵愛,殺死太子申生,她的兒子奚齊做了太子,並繼承國君之位,驪姬害怕晉獻公另外兩個兒子重耳與夷吾構成威脅,意欲殺之,二人分別逃跑了。重耳被迫流浪在外,開啟十九年流亡。

重耳在外流浪期間,晉國經歷驪姬內亂和晉惠公(夷吾)庸政,此時國力虛弱不堪。在公元前636年,62歲的重耳繼位執政,史稱晉文公,國力在極短時間內得到很大的提升,又幾經征戰擴展疆土,終於成就了晉國在春秋時期的霸主地位,並奠定晉國的百年霸權。
那麽,晉文公是怎麽成為做到的呢?
1)有人格魅力,身邊聚集一批耿直、忠誠、能乾的下屬
晉文公自幼苦讀詩書為人謙善,喜歡結交賢能之士,且為人重大節,有氣度,待人推心置腹,禍福與共,所以很能得人。在外流亡19年,一批德才兼備的大臣如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介之推等始終不離不棄,途中所娶如季隗、薑氏、文嬴等也均能一心一意。即使沒有追隨他流亡的裡克、丕鄭等,也一心向慕,盼其早日得歸,結果遭惠公之忌還賠上了性命,就連寺人披、豎頭須這些人也都紛紛為其氣度所傾倒,轉化為他的腹心。重耳的這種精神力量,領袖風采,所到之處都有不少“粉絲”。在狄娶季隗、在齊娶薑氏、在秦娶文嬴就不用說了;在曹是沒有受到曹共公禮遇的,曹臣僖負羈之妻卻稱重耳為“夫子”,指出他隨便的一個從者便足以相國,勸僖負羈善待重耳;在鄭也沒有受到鄭文公的禮遇,大臣叔詹就指出重耳不是常人,其從者中有三人足以出將入相卻甘願跟在重耳屁股後邊顛沛流離,說明什麽?重耳不僅粉絲多,而且這些人很團結,能無怨無悔地為其效命。重耳在齊,頗安逸,從者認為這樣不行,正商議如何離開時,碰巧讓蠶妾聽到。薑氏聞報,怕消息外泄就乾脆殺了蠶妾,然後與狐偃等合謀,將重耳灌醉後放在車上,拉著離開了齊國。我們看,寧願忍受夫妻分離之苦也要成就重耳的事業,薑氏算不算死心塌地了?還有,秦穆公招待重耳,狐偃推薦趙衰作陪,理由是“吾不如衰之文也”。量才為用,相互謙讓,甚至不惜揭自己的短揚他人的長,這是不是一種團結和赤誠?再如介之推,功成身退,與母偕隱,又是怎樣的一番高風亮節?能得這樣一批人擁戴,而且能使他們團結一心,做到人盡其才,打造出卓越的管理團隊,這正是晉公子重耳的過人之處。
2)有19年的基層經歷,心力得到充分錘煉
晉文公從小跟隨其父晉獻公南征北戰,對外吞並小國,對內鏟除內奸,從晉獻公身上學習到不少本事。
19年的流浪進一步提升了晉文公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重耳流亡到衛國,衛文公拒絕接待。一行人到達五鹿一地,饑腸轆轆想要向村民討食物,卻被投擲土塊。這使重耳感到侮辱,勃然大怒。趙衰安慰道:土即土地,這時人民在贈予您土地。重耳便感謝接受了這些土塊,繼續趕路。
拒絕酒肉聲色的誘惑,晉文公幡然醒悟。晉文公到達齊國,齊桓公經過鮑叔牙的推薦,對重耳不計前嫌,以禮相待。晉文公從此沉迷酒肉聲色無法自拔,樂不思蜀,早已將複興晉國的壯志一拋腦後。晉文公的左右使臣與妻子齊薑感到十分憂慮。這導致齊薑自殺,在晉文公醉酒之時,以子犯為首的隨臣將他帶出了齊國。晉文公大怒,欲殺之。這時,子犯說“返晉復國,任由處置”。晉文公聽罷,頓時醍醐灌頂,倍感慚愧。於是,晉文公很快恢復意志,繼續踏上復國道路。
此後,晉文公又相繼到達了曹,宋,鄭,楚,秦等國家。無論是被禮遇,還是被輕視,晉文公都寵辱不驚,一心復國。正像是《西遊記》中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孫悟空,豬悟能,沙僧的協助下完成取經,化身成佛。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回晉國,登上王位。
在長時間的流亡中飽嘗辛酸,也深深的體會到民間生活的疾苦。在他繼位後,不僅非常體恤民情,還減輕稅收減免刑罰,深得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另外,晉文公還在政治經濟上,實施了改革措施,治國安邦發展生產。
3)團結民眾,善於平衡各方勢力,政治智慧高
面對舊貴族的掙扎,新貴族的崛起,為避免衝突,晉文公避親尚賢,突破常規,大膽任用曾經在晉文公流亡時陪伴其左右的狐偃、趙衰等異性貴族。同時,挖掘舊貴族中的賢能人士,選拔卓越之人。既團結了新舊貴族,又壯大了晉文公領導的勢力。
4)變革農耕,消減賦稅
晉文公首先在農耕上變革。獎勵墾荒,生產先進的耕作工具,減少了百姓的稅收。這一舉措不但促進經濟向好的態勢,而且正值國亂,百姓苦難,晉文公成為能夠扭轉晉國局勢第一人,受到百姓的愛戴和支持。
5)替天行道,佔據道義制高點
周恆王繼位後,鄭國的鄭莊公不服氣,於是周恆王帶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衛國、虢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結果鄭國部隊力挫聯軍,周恆王戰敗,最慘的是他還被鄭國大將一箭射中肩膀。小弟造反不能懲治,反而被修理一頓,老大的威信自然一落千丈。從此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諸侯不再拿他當回事了,各路諸侯紛紛崛起,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拉開了春秋爭霸的序幕。晉文公獨居戰略眼光,維護東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統治,積極充當著周朝的憲兵,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始祖,代天子攻伐,出師有名,佔據法理。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晉文公以少勝多,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公元前628年,重耳執政9年逝世。其兒子晉襄公繼位,在肴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攻入楚國本土 。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複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