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军阀写诗 将军被太后看上,为摆脱太后悄悄逃走,太后写诗倾诉相思之苦

火烧 2022-09-02 08:43:38 1040
将军被太后看上,为摆脱太后悄悄逃走,太后写诗倾诉相思之苦 北魏时期有个非常不近人情的制度,即“子贵母死”,如果妃嫔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那么该妃子就会被处死,其目的不难理解,就是为了防止妃子以后掌控朝

将军被太后看上,为摆脱太后悄悄逃走,太后写诗倾诉相思之苦  

北魏时期有个非常不近人情的制度,即“子贵母死”,如果妃嫔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那么该妃子就会被处死,其目的不难理解,就是为了防止妃子以后掌控朝政。凡事总有例外,宣武帝的妃子胡氏,多才多艺且相貌出众,还是个比较有心机的女子,身怀六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拉拢一些朝廷重臣,比如刘腾、于忠、崔光等人,对胡氏都不错。

胡氏之所以这样做,意图也很明显,就是想在大臣的帮助下,让自己免于一死。永平三年,她生下儿子元诩,由于之前的几个皇子皆夭折,宣武帝对元诩极为宠爱,胡氏在后宫的地位也大大提升。两年后,元诩被立为太子,按照北魏皇室的传统,元诩的生母胡氏理应被赐死。

正当宣武帝准备遵从祖规,忍痛割爱处死胡氏时,以刘腾、于忠为首大臣,纷纷替胡氏求情,宣武帝原本就不想赐死爱妃,既然群臣劝阻,他便找到了台阶,欣然接受大臣们的建议,胡氏因此躲过一劫。没过几年,宣武帝就驾崩了,年仅五岁的太子元诩继承皇位,并未尊生母胡氏为太后,究竟为何呢?

原来,高氏是宣武帝的皇后,尽管元诩不是高氏的亲生儿子,但依照皇宫礼制,高氏才是真正的皇太后,胡氏只能靠边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高氏虽然贵为太后,却根本斗不过胡氏,胡氏与心腹大臣联合起来,把高氏送到尼姑庵当尼姑,然后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后。

小皇帝元诩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大小事宜皆由胡太后做主,有些大臣虽然心生不满,却敢怒不敢言。胡太后独揽大权,直接把儿子架空,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不仅自称为朕,还让文武百官喊她陛下。后来,胡太后越来越过分,生活也非常不检点,喜欢上了清河王元怿,让他到皇宫侍寝,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军阀写诗 将军被太后看上,为摆脱太后悄悄逃走,太后写诗倾诉相思之苦

北魏名将杨大眼,有个名叫杨白花的儿子,史书用“武艺出众,相貌瑰伟”八个字形容他,也就是说,杨白花不但高大帅气,而且武功非常高。后来,胡太后见到了杨白花,对他一见钟情,立即找个理由将他留下。杨百花内心是拒绝的,但他知道胡太后的手段,只好委曲求全,假装心甘情愿。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自从杨百花被胡太后看上,心里一直很憋屈,做梦都想结束这种生活,因为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趁早离开,日后必定大祸临头。不久后,杨百花瞅准时机,摆脱胡太后悄悄逃走,《梁书》记载:“杨白花惧祸,逃奔南方梁朝,改名杨华。”

或许胡太后是真心喜欢杨百花,自从他离开之后,胡太后伤心至极,甚至茶不思饭不想,满脑子都是杨百花的身影。为倾诉相思之苦,才华横溢的胡太后专门写下一首诗,诗名为《杨白花》,内容如下: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字里行间都是对杨百花的思念,并且这首诗以杨百花的名字而命名,可见胡太后对他懂了真情。只从感情上来说,胡太后值得同情,但从大局观来看,她把北魏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自作孽不可活,胡太后最终被权臣尔朱荣杀死,不知道她临死前,是否还爱着杨百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