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什么什么用 清朝兵身上“兵”與“勇”代表什麼? 專家: 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清朝兵身上“兵”與“勇”代表什麼? 專家: 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清朝兵身上“兵”與“勇”代表什麼? 專家: 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眔麥創意
對於經常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在清代的影視劇之中,經常會看到士兵們穿着整齊的軍服打仗,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同樣是士兵,但是他們穿的軍服是有區別的,他們軍服上有兩個字“兵”跟“勇”,那麼爲什麼會有這兩個字呢?他們之間有什麼講究呢?專家曾經說過: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
其實不要看這只是兩個字,但是這兩個自己之間的差距可是很大的。“兵”是國家的常備軍力量,就是現在說的正規軍,而這個正規軍又分爲了兩個,一個是八旗軍,而這個八旗不僅僅是滿八旗,還有蒙八旗跟漢八旗,他們可都是大清的正規軍力量,是直接隸屬於皇帝的。另一個叫做綠營兵,是漢人的軍隊,但是他們的地位跟八旗兵是有一定差距的,他們不如八旗的地位,他們都是大清入關之後,收編的漢人軍隊,是爲了彌補滿人軍隊之中的不足,這其中包括一些農民,還有的是招降來的,比較複雜。
最開始的八旗制度雛形是努爾哈赤創立的,是兵跟農民合一的,極大的節約了社會的資源,在明萬曆年間只有,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在萬曆43年時候又增設了四旗,這就是最開始的八旗雛形。綠兵營是漢人的軍隊,綠營兵之中都是以綠旗作爲標誌,以營作爲監製,也叫做綠旗兵,地位並沒有八旗高,但是人數比八旗多很多。八旗兵被分配到最好的位置,也就是京師,負責京師的安全,是最爲精銳的正規軍力量。而綠營兵的作用更大一些,平息叛亂什麼的都需要指望綠營兵,因爲綠營兵遍佈在全國各地。
因爲八旗軍都是從八旗子弟之中選出來的,所以他們本身就特別的高傲,整天養尊處優,完全是一幅紈絝子弟的樣子,而且還一年不如一年,在清軍入關之前還好一些,當他們入關之後,八旗軍更加的腐化,康乾盛世之後,據說他們連戰馬都跨不上去了。
與他們相反,綠營兵確實整日訓練,平息周邊的戰亂,所以他們的地位越來越高,鎮壓三藩之亂的就是綠營兵,這也側面的說明康熙時期的八旗軍已經基本就算廢了,根本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了,於是,到了後來的雍正時候,他決定整頓八旗軍,改變一下八旗軍的現狀,雍正下令還是將八旗作爲滿洲的根本,而且對軍隊做出了非常嚴格的改革,終於讓八旗軍的軍風大振。
那麼,既然綠營兵的存在是爲了彌補八旗軍人數上的不足,但是八旗軍跟綠營軍又都屬於“兵”,那麼“兵”跟“勇”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呢?有人形容說,“兵”是親孃養的,“勇”是後孃養的,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說法呢?“兵”屬於國家正規編制,是國家的正規軍,吃的是國家糧食的。“勇”是鄉勇、兵卒,是爲了彌補軍事力量上的不足,從鄉鎮或者農村招募來的,只是經過了簡單的訓練就讓他們參與戰鬥,但是當戰鬥結束之後,他們就會解甲歸田,繼續他們農村的生活。

就“兵”跟“勇”的區別,專家也曾經給出過解釋:他們的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勇”的特點是私募武裝,聽命於長官,但是“兵”是聽命於皇帝的,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歸根結底的說,兵更加的正規,屬於吃皇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