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南海 南海真实历史
南海真实历史
1.历史终将证明谁是南海真正的主人
2016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举行记者会。
英美记者的问题,都和南海有关。路透社记者问,什么时候允许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访问中国的南海岛礁?CNN记者问,菲律宾在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针对中国提出的一个诉讼案,5月份宣判而且可能胜诉,中国怎么办?王毅说: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守土有责。
我们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这是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和自卫权。
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中国在南沙岛礁上不仅建设必要的防御设施,更多的是民用设施,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但航行自由并不等于横行自由。
更为掷地有声的一句是:“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
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是的,过去一年,有人在南海兴风作浪,有人在南海耀武扬威。
但中国也没有闲着:这一年,中国在南海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吹填建设了多座岛礁;这一年,中国在南海举行了规模超过英阿马岛海战的战役级军演。南海是风急浪高,但局势已经天翻地覆,攻守势易。
南海发生了什么?中国为了维护这块祖宗之地又做了什么?凤凰网独家梳理相关信息,从新闻碎片中打捞一份南海局势变化报告。一、各国都在造岛 中国造得比较大中国空姐在南海自拍2016年1月6日,几个中国的空姐在永暑礁上欢快地拍照。
她们花了两个小时从海口起飞,到达了1400公里外的中国最南端的机场。在一年多前,从中国大陆出发到达永暑礁至少要乘船数十个小时,而目前永暑礁土地的绝大部分还是一片汪洋。
空姐的几张照片,映射出了南沙岛礁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2014年末的一场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中国在南海开始大规模填海造岛作业,中方为何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沙群岛有关岛礁滩沙的活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无可非议。中国在有关岛礁的建设活动主要是为了改善驻岛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随后的发布会上,她又补充道,南海岛礁建设也包括满足必要军事防卫需求设施。那么南海岛礁的现状如何,中国又造了些什么呢?根据美国国防部2015年发布的《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截止2015年7月,南海各方共在南海通过填海制造了约1214万平方米土地。
其中越南约占32万平方米、马来西亚约占28万平方米、菲律宾约占57万平方米、台湾地区约占3万平方米。根据此份报告声称,中国大陆已经通过填海制造了超过1174万平方米的土地,其面积是剩下所有国家和地区填海面积总和的17倍。
此外,《亚太海上安全战略》中还提及,中国大陆只花了不到20个月的时间就通过填海制造了南海这个有40年填海历史的海域超过95%的土地。虽然美国所发布的《亚太海上安全战略》带有自身的政治目的,其公布的数据可能有夸大和虚构的成分,但以上信息可以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进行填海造岛作业;第二: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填海造岛由来已久,而中国在最近才开始这项作业;第三:中国填海造岛的速度和规模远超其他各方。
中国在南海都进行了哪些建设,建设的有多快,根据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组织CSIS等多个国内外机构提供的图片可以一窥南海岛礁的建设情况。这是越南在实际控制的敦谦沙洲(Sand Cay)进行的填海造岛工程对比图。
左边是2011年的图像,右边是2015年的图像。可以看出在越南在岛礁的右侧进行了明显的岛屿扩建工程。
敦谦沙洲(Sand Cay)当前的面积约为21000平方米。当前面积约为2.74平方公里的永暑礁是中国在南海进行施工作业的几个岛礁之一。
现在永暑礁上建成了3000米长的飞机跑道,另据环球网引述“亚洲海事透明倡议”的信息,中国在永暑礁上的设施还有包括1个小型港口,2个直升机起落坪,3个卫星通信天线,1个大型的多层设施,1座灯塔,1个拥有44块电池板的太阳能发电场和2座风力发电机等等。这是2014年9月时永暑礁的卫星图片。
可以看见图片的右上方已经有工程船只在进行施工作业。这是2015年3月时拍摄的永暑礁卫星图片,吹填后岛礁的外形已经大致清晰。
这是2015年9月拍摄的永暑礁卫星图片。此时岛礁上已经建设了大量的设施。
可以看到岛礁的左侧是一条飞机跑道。2016年1月6日,两架中国民航客机从海口美兰机场起飞,经过近2小时飞行落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并于当日下午返回海口,试飞成功。
这证明永暑礁机场已经可以使用,并能起降大型民航客机。除了永暑礁,2015年中国在美济礁、华阳礁、赤瓜礁、渚碧礁、东门礁、南薰礁等多个岛礁上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施工作业。
美济礁在经过2015年的岛礁施工作业后永陆面积达到5.58平方公里,是南海上最大的经过人工吹填的岛礁之一。1994年,中国在美济礁建起了“高脚屋”礁堡。
这是。
2.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究竟是怎么回事
南海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解放前台湾已经收复西沙南沙,但是51年海南岛战役后,国军为了防止解放军突袭,所以把南海的驻军全部撤走了,而当时大陆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接手南海,所以才形成了西沙南沙数十年无人看管的局面。
70年代以前周边越南菲律宾还是承认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但70年代开始联合国发布的条文证明南海存在大量石油资源,于是周边各国开始占领南海岛屿,而那个年代中国海军还根本无力控制南沙,鞭长莫及,加上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国内动荡不安,无暇顾及南海,才给了周边国家可乘之机。领土本身就是从49年开始就没实际控制,现在到了别人手里了。而在菲律宾眼里,不是从中国手里抢的领土,而是占领了中国没实际控制的空岛,所以就出现了南海之争。
南海历史由来:1279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1946~1947年,中国国民政府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海主权九段线即由此而来。
1950年代,驻扎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军士兵,无视中国的主权,在黄岩岛开设靶场。1968年,南海海域发现大量油气资源,菲律宾开始逐渐蚕食中国南海境内部分岛礁。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菲律宾政府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黄岩岛被包括在内。1992年,美国从菲律宾撤走两个军事基地,黄岩岛靶场被废弃,菲律宾开始提出权利要求。1997年,两名菲律宾众议员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并在岛上竖旗立碑。2009年,菲律宾参众两院相继通过法案,试图通过立法手段来侵占“卡拉延群岛”和黄岩岛。
3.论当前南海争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请参考傅颖写的文章:/ce/cede/chn/sgyw/t1365346. 望采纳
文|傅莹 吴士存
近年南海问题渐成为关于中美关系的最重要话题,双方在外交和舆论场不断相互喊话,军事上也出现紧张气氛甚至摩擦。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似乎正在通过南海问题展现出来,彼此都开始从战略层面评估对方意图。
最新的话题是“南海军事化”“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双方国内都出现“武力相向”的声音。而围绕南海问题的龃龉,进一步凸显了双方战略互信的缺失,对抗情绪也在两国社会上扩散。美国学者戴维•兰普顿用“中美关系日益接近一个‘临界点’”来表达担忧。由此可见,南海问题即便不是造成中美关系困境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催化剂”。
对于导致当前局势的原因,中美看法全然不同。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正是由于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南海问题上拉偏架,甚至直接走向前台插手干预,使问题复杂化,让南海议题愈来愈热。而美国方面的声音则认为,中国“不遵守国际法”,在南海搞武力胁迫,意图排挤美国力量,用“切香肠”的渐进模式控制整个南海,让南海变成中国的内湖。
4.中国南海历史上记载时间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可以追溯到大约2000年前,汉代文献中,其中一本叫做《异物志》,英文意思是“奇异的事物”或者“特别的事物”。
书中提到了“涨海崎头”——其中的“涨海”指的就是“南海”。“涨海崎头”中的“崎头”意为“南海中的岩石、珊瑚礁和岛屿”。
作者在这本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大量关于南海的内容。这证明了至少在汉朝,或许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曾到过南海,或许从那时起就已经在这片海域从事捕鱼和航海活动。
早在唐宋时期就在南海建立了行政管理处或者行政代理机构。出版于宋朝年间的古籍《琼管志》,“琼”指的就是今天的海南省,而“管”的意思就是行政管理。
5.我国的南沙群岛的历史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二、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 唐宋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
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元代,对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
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万里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
原其地脉。历历可考。
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
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从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
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二、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了。
早在明代,有海口港、铺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
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
"清末以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
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
6.为什么说南海是中国的
中国南海疆域是在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在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经营开发并最早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拥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在海上的航行活动。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在中国早期史籍中关于“涨海”的记录频繁出现,可以确定,在古代以“涨海”泛称南海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至隋唐两代,“焦石山”和“象石”两地名的出现,更加明确表明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远至西沙群岛。
至宋代,始以石塘、长沙等若干专用名称明确指称南海诸岛。宋代继承前朝行政设置,将南海列入“琼管”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初现端倪。至清代,中央政府将南海诸岛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并明确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值得注意的是,从宋代起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经常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而且更成为水师巡防的重要海域。
1933年,法国殖民者侵占我南沙“九小岛”,中国政府予以严正交涉。1934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礁中英岛名,并公布“关于我国南海诸岛各岛屿中英地名对照表”,正式将南海诸岛分为4个部分:东沙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亦称珊瑚群岛,今南沙群岛)。1935年,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图中较为详细地绘出了南海诸岛,并将南海最南端标绘在大约北纬4度曾母滩。
1946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收复西南沙群岛的训令,顺利接收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分别竖立“太平岛”、“南沙群岛太平岛”、“南威岛”、“西月岛”等石碑,重申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1947年4月14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召集各有关部门就《西南沙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案》予以讨论,会议决定:“南海领土范围最南应至曾母滩,此项范围抗战前我国政府机关学校及书局出版物,均以此为准。”12月1日,内政部重新审定东、西、中、南四沙群岛及其所属各岛礁沙滩名称,正式公布了南海诸岛新旧地名对照表,其中东沙群岛3个、西沙群岛33个、中沙群岛29个、南沙群岛102个,合计167个岛礁沙滩洲。此外,在图中西起北仑河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至台湾东北共标绘11段线,构成了呈“U”型的断续线。1948年2月,内政部公布《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标志着以曾母暗沙为中国最南端、以断续线标示南海疆域四至范围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南海疆域得以确立和固定。
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业已形成的中国南海疆域,只是在1953年删减了北部湾的两条断续线,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南海“九条断续线”。
与中国南海疆域逐步发展形成明显对照的是,在汉、唐、宋、元乃至明、清时期,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中国南海疆域的逐步形成具有唯一性和连续性。在断续线公布之后相当长的时期,不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此提出异议,且多数国家在各自地图的标绘上沿用了中国南海断续线的标示方法,反映出各国对中国在南海的疆域范围和主权地位的承认。
但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对我国南海“断续线”提出质疑,甚至极力否认南海“断续线”所具有的效力。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以及国际海洋新秩序的逐步建立,赋予“九段线”新的法律地位是必要的。但用后来缔约的国际海洋法去衡量两千年以来所形成的中国南海疆域以及近代以来即已形成的南海断续线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国际法的要求,甚至对中国南海疆域、南海断续线予以断然否定,显然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