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文 刘文起简介_青梅竹马文从小宠起h_东方神起成员照片简介
刘文起简介_青梅竹马文从小宠起h_东方神起成员照片简介
读诗本来是一种颇费思量的精神事业,它所赋予读者的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时间过程,但在当下这个阅读泛滥的时代,却变成了一个有些奢侈的词汇。当阅读被网络扭曲为一种扫描式的快速浏览、一种急躁和贪婪的攫取的时候,阅读者的目光就游离了诗歌本身。很少有人在推敲和玩味中,体悟诗人所创造的抑扬顿挫的文字之美了。
林新荣的诗歌是一种能够使读者在日趋紧张的现实关系中让疲惫的心灵“慢下来”的诗歌。——空灵中透着精巧。一种看似不经意的叙写中赋予他目之所及的自然物象以诗意的光彩。——这较之于传统诗教的熏陶下批量制作的言志抒情之作更接近诗歌的“生态”。——所以,称林新荣的诗歌为“生态诗歌”我以为并不为过。他的聪明看似是即兴而来,实则流露他平时的慧心。大凡诗人都是敏锐、善感而多情的。——不但对心爱的人多情,对一切生灵多情,而且也对一切无生命之物多情。这种多情来自对生命的关切,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这种“多情”是个性化的,是对自我生命感受的个性化抒发,无法复制和仿造。在《天瑞地安》这部诗集里,诗人将洋溢着的诗情泼洒给了那片生养他的瑞安大地,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晨光落日、山坡古寺、老井木屋等这些颇具古意的自然物象,还是广场阁楼、建筑工地、集市摊点等这些司空见惯的现代生活场景,无不折射出他满怀爱意的诗意观照。他始终捧着一颗充满爱意的心和江南山水般氤氲着婉约之气的诗性情绪上路,以长长短短的吟唱构建出了一个“诗意的瑞安”,从而使他的诗歌与瑞安大地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共生芳华。
林新荣是有幸的,是瑞安大地孕育了他的诗情。
瑞安大地是有幸的,因为林新荣的诗歌。
刘德吾(苍南县文联主席、诗人):
平实的语言背后,都疑聚着形象。诗歌短小,但反映的世界恰恰不少。
简人(乐清市作协主席、诗人):
林新荣的作品,我读得比较早,他一直都生活在瑞安这个小城,无疑是个边缘写作的诗人。正是通过写作,获得了与现实抗衡的力量。这恰恰印证了布罗茨基所说的:“边缘不是世界终结的地方,恰恰是世界阐明自身的地方”。马克?斯特兰德说:“多就是少。”我们是不是反过来说,少就是多。
林新荣喜欢写短诗,有的甚至只有两行,却给人触目惊心的感觉。短诗写作不容易,因为它一瞬间就结束了。我觉得有的人写长诗,追求宏大性,是一个诗人的心态问题。林新荣的诗凝神,有隐喻。他有时候,整首诗就是一个大的隐喻,使诗歌有了多种解读的可能。他是位东方体悟式的诗人,他的诗像露水一样会慢慢地渐渐地渗透过你,有东方的神韵。近来,他开始关注当下,我认为关注当下当然好,但不能摒弃早期的古典情怀,要进入当代,要把当代和传统兼容,另外,他的语言很民族,是真正用汉语写作的诗人。
邹汉明(诗人、诗评家):
林新荣是我同时代的诗人,我看过他的《抵达》,很惊讶,跟他过去的诗歌不相象,又看过他最新的电子文本《天瑞地安》,这本诗集还没有出版,我个人认为,在他所有的诗集中,这本书最好,这本书的抒情,比较原先的,有了一种变化,不纯粹是浪漫主义的抒情,不繁复,它是那么简约,简约不同于简单。他的有些诗非常短,短而有力,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中国古代文化在现代诗人作品中的回应。我在他的诗中看到了他和古人的一些对话,如与高则诚、孙诒让、曹豳,这些他家乡的了不起的人物在他诗中出现了。这些人物的出现,为我们刚才讨论的诗歌的抒情性加入了一些文化的元素。
从这部诗集看,早期的《涉水之痕》中的古典痕迹,已经逐渐淡化、消失,林新荣基本上从事着他自己理解了的一种现代性的写作,出色的作品有《巾子山上的两株树》,简洁得很,就写了两棵树,根和上面的关系,以及风来了后的一种摇晃,其实是一种象征。树在努力、在坚持,树提供给读者一种力量。从《天瑞地安》看,诗的表达方式比照过去,不同了,林新荣变得含蓄了,也变得更加简约了,毫无疑问,也更有力量了。
陈小萍(瑞安市文联兼职副主席):
南方的清新、明亮、温婉、细腻和精致,几乎浸润了林新荣诗歌创作的全部。他的叙述语调和视角都是以南方为背景的。瑞安的飞云江是林新荣诗歌地理主轴线。古代温州诗人的诗风,和近代诗歌的观念和技巧,使林新荣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诗的语言。林新荣的诗是简洁的。村庄、云彩、河流、树林、青蛙、井水、小草,以至于丝瓜地、蘑菇、野石榴等等,这些意象均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体意象。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于是,林新荣也就栖居在他自己营造的清新的、细腻的、柔性的、明亮的、诗意的飞云江畔。
林新荣的吟唱是随意而自在的,是直线和具象的,他用柔性和温存掩饰坚锐、苦痛和抑郁、还有荒诞。
飞云江流域和瓯江流域正在发生旷古未有的变化,工业化对田野生活的解构,结束了昔日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生活变得浮躁、粗砺、猥琐、污秽,怎样在唯美与审丑之间进行具有现代意识的寻觅与拷问,应该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听林新荣说,新近又有一本以瑞安地域文化为背景的诗集即将出版。相信这部诗集能给人以理性的思考,和开阔的人文视野。在当下,诗人们热衷于走向表达自我的创作趋向时,希望林新荣的诗能成为永久的文化记忆和追述乡村文明的深情的咏叹调。

王小几(诗人):
我阅读林新荣的诗歌已经有十多年了。在一味“崇尚低下”、“零度叙述”的当代诗坛,林新荣却坚持自己的写作路子,执著追求自己的写作目标,其中诗作显示着生活的无奈与困顿,很是触动我。我认为诗歌写作方式有两种路子,一种是不断地否定自己、更新自己的叙述方式,另一种是一直肯定着自己叙述方式,进行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加强与凝固一种文本。林新荣是属于后者。林新荣作品大多是从细微生活、瞬间灵感入手,不断地进行“村庄式”的细描,使他的作品有了清新透明唯美的质感。像《老井》《傍晚的河滩》《我们坐在礁石上》《我的村庄素描》等。
诗歌需要挖掘,需要对平常事物的开掘和深挖。林新荣似乎要掘开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河床。林新荣所挖掘的视角是朴实的,是向后的,隐遁的。林新荣的诗核,就像凹透镜一样,聚焦的是一个向后的虚焦点。而不像凸透镜那样,聚焦成一个光亮的,显眼的,向前的实焦点。所以,林新荣的诗歌视角并不是那么光亮、显眼。
我相信林新荣的写作是孤独的。我们只有寻找到那个孤独点,发出的声音才会与众不同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林新荣是幸运的。林新荣拥有了一颗孤独的,强大的内心。诗歌是属于内心需要的写作,只要内心是强大的,写作者发出的声音就有可能是强大的,而非他的生活所能左右。很多写作者一直徘徊在写作之外,并非他的工作所左右,而是被自己的内心所挤压。一位真正的诗人,现实中的任何物体,在他的眼里都是异乎寻常的揪心。只有这样,在这个松散、随意和庸懒的时代,才能写出内心的赤裸与真实,才能写出与灵魂靠近的作品。
创作年表:
1993年,2月,《诗神》月刊社刊授版发表杨远宏诗歌评论《当代诗歌的典雅、古典或生命追求——评青年
林新荣
诗人林新荣的诗》。7月,《爱情》入选《当代中青年诗人作品鉴赏辞典》南洋商务书局。8月,《诗神》发表诗作《所谓爱情》并获“1993?诗神杯” 全国新诗大奖赛新生代特别奖。9月,《降临》入选《袖珍诗千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0月,《诗歌报》发表诗作《初恋》。
1994年,8月,《诗神》发表诗作《无题》。
1995年,2月,《温州青年》发表杨远宏诗歌评论《当代诗歌的典雅、古典或生命追求——评青年诗人林新荣的诗》。4月,《温州文学》发表洪迪的诗歌评论《超乎比喻象征之外——读新荣的诗》。《玉海》发表唐湜的评论文章《读新荣的诗》。5月,《绿风》发表诗作《旧事》。 12月,《诗神》发表诗作《隐者》。
1996年,3月,《写给初恋》入选《情诗精品大观》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4月,《绿风》发表诗作《干草》(外一首)。9月3日,《温州日报》“年轻人”栏目发表张宏良文章《如歌的诗魂》。11月22日,《温州日报》发表叶橹诗歌评论《读〈羞涩的厚土〉》。
1997年,1月,《温州文学》“温州诗家介绍”栏目发表组诗《蒙尘的果子及其它》(7首)。4月,《青春诗歌》发表诗作《日子》。5月,《诗神》发表诗作《笛音里的山水》。6月,《青年诗人》发表《大鸟及其它》(组诗4首)。7月,《浙江作家报》发表沈天鸿诗歌评论《是与不是——读〈羞涩的厚土〉》。9月,《飞天》发表诗作《写写初恋》(外一首)。10月,个人传略被收入《瑞安文化名人》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诗刊》发表诗作《渴望》。4月,《飞天》发表诗作《田野里一种声音》。
1999年,4月,诗文集《拧亮书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吴开晋教授作序。9月,《诗三首》入选《新篁诗雨——浙江诗坛五十年》浙江文艺出版社。12月,《飞天》发表《雷雨及其他》(组诗4首)。
2000年2月13日,《瑞安日报》发表孙侃诗歌评论《生命的点点萤火——读〈拧亮书灯〉有感》。3月,《观:舞者》(外一首)入选《温州文学五十年?诗歌卷》沈阳出版社。5月,《被笛声引诱下来的九潭山水》入选《1999-2000中国诗萃》中国文联出版社。12月,《温州读书报》发表洪迪评论《独到与敢说就是别致——读林新荣〈拧亮书灯〉》;《岁月》发表诗作《父亲》;《清明》(外一首)入选《新千家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年刘文起简介,3月,诗选集《涉水之痕》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8月,《飞天》发表诗作《短诗一束》(三首)。9月19日,《瑞安日报》发表陈超评论《凝神?机锋——林新荣诗之印象》。12月,《诗选刊》发表诗作《春天,去写生》(外一首)。
2002年,2月,《飞天》发表诗作《鞋》。5月,《文学港》发表诗作《错位》(外三首)。6月,《飞天》发表诗作《老井》。10月,《拜谒曹豳》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致公出版社。11月,《诗歌月刊》发表诗作《山中及小鱼》(外三首)。
2003年刘文起简介,5月,《诗潮》发表诗作《雨夜》(外一首)。8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作《我在黑色的悬崖旁颤抖……》。11月22日,网络诗人笔尖在QQ上对林新荣进行访谈。
2004年,9月,《诗潮》发表诗作《挖泥船与田野》。11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作《无题》。《林新荣的诗》(4首)入选《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年,1月,《光线》(诗歌30首)入选由诗刊社编辑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闪烁的星群》。3月,《西湖》发表诗作《傍晚的河滩》(外二首)。5月,《绿风》网络?民刊诗歌精品专号发表诗作《傍晚的河滩》。8月,诗文集《抵达》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作《江湾》(外一首)。
2007年,1月,《玉海》发表马立鞭诗歌评论《无痕之痕 无言之言——读新荣诗》。6月,《诗四首》入选由浙江省作家协会编辑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浙江诗典(1976-2006)》。7月,《星星》诗刊发表《侧面的生活》(组诗4首)。8月,合集《瑞安散文六家》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9月,《诗歌月刊》发表《林新荣的诗》(4首)。10月,《安徽文学》发表散文《仙岩三潭》。11月10日,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文联联合主办林新荣诗歌作品研讨会,省内外诗人、作家、评论家商震、孙侃、柯平、董培伦、张欣、楼奕林、邹汉明、刘文起、钟求是、林式其、叶耀国、叶坪、简人、刘德吾、小路、南航、友来、黄崇森、王小几、翁美玲、慕白、王成盘等50人参加了研讨会,大会的报道及专家发言被《文艺报》、《文学报》等国内数十家媒体刊登与转载。其中在中国作家协会官方网站、《温州日报》、《瑞安日报》、《玉海》刊发大会评论专版。12月,《广州文艺》发表《清溪迷梦》(组诗9首) ;乡土风情诗集《天瑞地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月12日,《教师报》发表任小朋人物专访《校长本色是诗人》。
2008年,3月,诗作《一地花瓣》(外一首)获《青年文学》杂志社“沈园杯”诗赛奖;应邀为翁德汉诗集《冬天最后一滴眼泪》写序。4月28日,应80后作家远观邀请在一起写网现场答网友问。5月,《北京文学》发表《支撑着世界》(组诗8首)。5月6日,出席浙江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7月,《诗歌月刊》发表《浙南生活》(组诗9首);《浙江作家》发表访谈《是什么让我爱你这么多年》。8月,《教育文汇》发表海珊瑚的评论文章《童真稚趣皆入诗——林新荣诗歌赏析》。9月,所主编的文学作品集《走近瑞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0月,应邀为瑞安道协《南国仙山?圣井山》一书写序。11月,《星星》诗刊发表诗作《江边》。12月,《诗歌月刊》发表诗作《飞云湖》。
2009年,《诗江南》发表诗作《眺望,破晓的万松山》(外二首);3月,《黄河诗报》发表诗作《颠覆》(外一首)。4月,应80后作家远观邀请接受海南网专访。6月,作为龙源期刊网签约作家;所主编的《瑞安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B卷》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7月,《厦门文学》发表诗作《窗外一只唧唧喳喳的鸟》(外一首)。9月,《西湖》发表《林新荣的诗》(组诗7首)。11月29日,个人专题片在瑞安电视台播出。12月,诗作《美人》被选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中国诗歌精选》一书。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