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 法国历史上有几次起义
法国历史上有几次起义
法国历史上有几次革命起义
18世纪末,法国封建制度极端腐朽,国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与广大的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群众运动不断高涨。
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斐扬派取得政权,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斐扬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但当政的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既阻止革命深入发展,又不坚决抗击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王党发动叛乱,革命形势紧急。
吉伦特派的动摇和软弱注定了它失败的政治命运,它再也没有能力担负起历史本应交给它的使命,法国需要更强硬的政权来维持局势。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的革命专政。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哄,陷于孤立的罗伯斯比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 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比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拿破伦,历史又淘汰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伦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最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法国历史上一共经历过几次战争
1800年后法国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或者战役,它们或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或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内战,或为侵略战争,或为镇压殖民地战争,或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大小全凭个人判断,战争(包括内战和革命)如下: 1804年:拿破仑称帝,为了镇压海地的独立运动,拿破仑发动了对海地的镇压,但是拿破仑此时重心在欧洲,无暇顾及海地,最终战败,承认海地独立,拉开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序幕。 1810年,拿破仑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最终征服了西班牙。
1812年,为了征服欧洲大陆,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战争,俄国主动放弃,火烧莫斯科,法军挨饿受冻,军中疾病又流行,大败而归,实力大减。 1813年,反法联盟在莱比锡战争法军,1814年反法联盟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1815年,偷回国的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
拿破仑期间的战争战役太多,历史上我们统称为拿破仑战争。 1830年7月,法国爆发七月革命,军队拒绝为国王向革命群众开枪,国王仓皇逃至英国,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实行君主立宪,成为七月王朝。
1842年2月,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并宣布成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6月爆发了六月起义,这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56年,法国和英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土耳其,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俄国的弊端,并迫使其把侵略势力放在了远东;与此同时英法联军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把侵略势力延伸到了内陆。
1870年,德意志为了统一大业,不可避免的与法国进行了一场战争,就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地赔款,丧失了欧洲霸权;并由此导致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反扑,巴黎公社失败了。 1883年,法国以越南为跳板,发动了中法战争,最终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中法新约,承认了法国队印度支那的合法统治,并增开了商埠,还从中国抢到了云南的一段铁路修健权。
1900年,法国与其他7国,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 1914年,法国英国与俄国作为三国协约,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主战场,损失惨重。
1923年,法国为了迫使德国履行战争赔款,打压德国的复苏,伙同比利时占领德国鲁尔区,德国实施消极抵抗。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6年,二战后,法国发动侵越战争,企图恢复其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1956年,英法联军为了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对越南进行轰炸,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由于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美国也不愿意,最终只得撤军。
之后法国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争,只是偶尔作为北约盟国或联合国军的名义,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过一些战争,但并不是初衷,也并不是主角。
欧洲历史上有多少次农民起义或暴动
一共四次 一、法国扎克雷起义 是1358年法国的一次反封建农民起义,是中古时代西欧各国较大的农 民起义之一。
扎克雷,源自jacgues bonhomme——“呆扎克”,意即“乡下佬”,是贵 族对农民的蔑称,起义由此得名。 二、沃特·泰勒起义 是14世纪英国爆发的最大一次农民反封建起义,也是当时整个西欧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三、德国农民起义 16世纪20年代中,一场波澜壮阔的群众武装斗争席卷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南部地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市民、雇工、矿工、手工工匠、下层僧侣、小贵族和政府的秘书、 公务员联合起来了,他们举起了反抗的义旗和大刀,直冲向贵族领主。
这是西欧中世纪 一次规模最大的反封建的农民起义,革命导师恩格斯称它为“德国人民最伟大的革命尝试”。 四、十八世纪中期俄国的普加乔夫起义。
法国历史上共有几次共和制
三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立宪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成立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815年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
1875年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最终确立。
在历史上法国和德国有几次战争
罗马时代时代后,日耳曼人大迁徙,完整的法德两个国家实体并没有出现,所以谈不上战争。然而在查理曼大帝时代,法兰克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扩张到现在的意大利,法国,德国境内。但查理曼死后,他的继任者没能巩固统治,他的三个孙子瓜分了帝国,从而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三国之中法兰西率先完成了统一,而德国形成了以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为皇帝的十分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
1700——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法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竞争对手,但这时期法国是勃兰登堡—普鲁士国家的支持者,每年勃兰登堡选侯可以从法国国王那里领取一笔年金,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缔结之后,普鲁士摆脱了皇帝的控制,成为王国,是皇帝政府最大的对手。
1740——176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3)和七年战争(1756——1763)时期。法国成为奥地利宫廷的盟友。前者使奥地利皇帝政府的对手普鲁士获得了西里西亚,但玛利亚·特里萨保住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大部分领地。
1789——1860年代。法国大革命之后,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把法国视为革命的祸水,多次武装干涉法国内政。拿破仑执政后多次讨伐莱茵联盟(主体是德国),两者时战时和。
1870年,普鲁士为了统一德意志,引发普法战争爆发。
1914—1918年,一战爆发。法国是协约国成员,德国是同盟国成员,法德陷入了一战。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不久,1940.6月,德国攻陷法国。直到1944年法国才复国。
英国与法国历史上打过多少次战争 包括殖民地战争
英国与法国在中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都是宿敌。
他们打过的战争大大小小几十个,我就说说我知道的几场大战争。 第一次;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
起因是因为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而英王爱德华三世要以近亲的身份继承王位,结果腓力六世继承王位,英王继而向法国宣战,而此时英国早已经拥有法国半壁江山了。这场战争出现了最先进的武器:大弓。
英军用这种武器大量射杀法国骑士。当时论人口来说,英国远远少于法国。
但一直到出现圣女贞德解救法国之前,在100年间的战争中,英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第二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
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捷克、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俄国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其中英法在比利时、殖民地和大海上进行战争。
第三次欧洲七年战争(英法七年战争),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称,1756~1763年。这是一场殖民争霸战争。
英国自始自终就是法国的宿敌,而法国也是英国宿敌,英国一直都在大陆寻找盟友一起对付法国。英国的盟友在1700年前后都是奥地利,而普鲁士要在中欧的崛起,最大的敌人就是奥地利。
战争不可避免。当奥地利人正忙于和普鲁士战斗时,他们对法国的关注自然没那么强了,而英国看他们的盟友真在忙别的事情是,英国人决定从新找一个盟友。
他们找到了同样对法国有矛盾的普鲁士王国。于是欧洲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而普鲁士新的国王将成为那个火星。
而奥地利和法国抛弃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没几个月,就向奥地利宣战,进攻西里西亚地区。
随后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鲁士宣战,英国向法国宣战,俄国早已垂涎欧洲大陆,与法奥结盟宣战普鲁士。这是主要战争国还有不少小国,其中就有汉若威王国是帮英普的,其他还有好多就不说了。
这是欧洲局势,在美洲:法国与英国上演了殖民战争,法国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区。在亚洲即印度次大陆:英国在海上以少胜多并在陆上突击法军据点,法国在印度元气大伤,法军被迫转为守势,与孟加拉将军结盟。
在决战时,英国买通了孟加拉将军,英军将领罗伯特 克莱武率领英军进攻法军阵地,孟加拉将军拒不出战,直到英军攻下法军阵地,击败法军。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仅在印度保留几个港口。
第四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火仓库。
盖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约翰·皮特凯恩率800名英军前往摧毁,以挫伤民兵士气。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莱克星顿。
在途中英军遇到了几十名民兵,英国军官劝他们不要和自己的祖国战斗不要受到蛊惑反抗国王。
。就在民兵准备缴械时,一个民兵向英军开了一枪,导致了战斗,英军打败他们后来到目的地发现军火被转移了,就在这时后面出现了上百名民兵,英军死伤惨重突围出去(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欧洲的线列步兵)。
在与英军的历次交锋中,屡败屡战,终于在一次战斗中重创英军,告诉了世人美利坚人民独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国看到了希望于是帮助美国独立,在法国王室陆军的帮助下,打败了英国。
第五次: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
这些战斗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
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是在侵俄战役惨败后,一落千丈。
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 关于你们说的二战的英法战争可有可无,主要对手是德意,在亚洲是日本,和法国的作战除了马达加斯加岛战役就没了,英国害怕日本在维希政府控制下的马达加斯加建立潜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几个月(包括从英国调兵去那里的时间),法军投降。
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战,在后期登陆阿尔及尔的计划还没实施,北非的维希政府就投降了。欧洲大反攻,诺曼底登陆成功后打到法国南部,法国维希政府立刻投降。
但二战还是有法国人打德国的,法国的一个组织‘自由法国’由戴高乐将军领导,还创立了精锐的柯菲尔突击队(绿色贝雷帽) 仔细看的人会知道我没有抄袭。
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发动了几次起义
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人民发动的三次武装起义:
第一次
开始时间:1789年7月14日
事件:巴黎市民攻入巴士底狱(现称此次事件为“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外国武装干涉。
重要意义:使法国大革命爆发。
第二次
开始时间:1792年8月10日
事件:巴黎市民攻入国王住所杜伊勒里宫,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君主制被废除。
重要意义:推翻了法国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三次
开始时间:1793年5月31日
事件:巴黎市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统治。
重要意义:推翻了吉仑特派的统治,把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格宾派推上统治地位。
法国大革命
时间:1789年7月14日~1794年7月
重要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为其他欧洲国家的宪法制定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