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佛教和道教哪个厉害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简介

火烧 2022-08-11 16:11:36 1055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简介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 作者:李丰楙 系列:台大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出版: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8年 书号:978986350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简介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

佛教和道教哪个厉害 从圣教到道教:马华社会的节俗、信仰与文化简介
作者:李丰楙 系列:台大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出版: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8年 书号:9789863502784  

内容简介

本书从「节俗信仰」的角度观察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宗教现象,并将之与台湾、港澳对照比较,提出以下几个主要论点:首先,多种族、多宗教的文化处境,使马国的华人宗教受到友教「教节一体」的激发,不论佛、道信仰,参与节俗的比例均甚高,从而形成「敎、节一体化」的共同趋向;其次,在马六甲、吉隆坡义山搬迁事件与槟城的宗祠祭祖,均强调其「圣教」属性及神圣性用途。再者,对照同属「理念移植」的代巡与九皇、仙师爷与唐番土地,后者能普及化的原因就在其节俗性质,较诸神庙便于跨越地缘与血缘关系,故建国后才方便凝聚华人,发展为九皇节、福德文化节。最后,华人善于利用「联合的艺术」组织宗教团体。小则以庆赞中元的名义联合街区、神庙力量,目标即捐助华教;大如道教总会,以「道教」名义联合神庙,促使国民登记局改正宗教栏,并增加「道教」选项。凡此种种,都彰显马华宗教从「圣教」到「道教」的衍变,本书即透过节俗信仰论证华族亟需归属感,对内凝聚,对外则便于识别。

序 导论:「以教之名」 第一部分 圣教的发现 第一章 效忠与留根:在义山搬迁事件中马华的政治修辞 一、从书写到诠释:印刷资本主义的现代思维 二、从发展到保存:开发中国家的难题 三、汉丽宝与叶亚来:亲善、情谊与效忠的象征 四、圣教的发现:从法令到宪法的宗教认知 五、认同:两种立场的不同理解 六、美化与观光:古城与首都的宏愿 七、结语 第二章 祖德与族义:槟城华人在宗祠祭祀中的圣教观 一、宗祠:马来西亚华人的圣教标志 二、公司:圣教与儒教的运作方式 三、义山:公冢条规中的「圣教」佐证 四、祖德:仪式空间中的神道之教 五、祭祖:王化仿效的祭祀仪式祭祖 六、祖德与族义:一个比较的文化观察 七、结语 第二部分 南土的下巡 第三章 代巡南邦:马六甲勇全殿的王爷信仰及衍变 一、1919、1933与2001、2012:从王醮到清醮的名义变化 二、王醮古例:三坛竞合而独缺礼生 三、清醮:2001年之后的时代新意 四、巡境:古今代巡的空间变化 五、代天巡狩:槟城王爷的另一种佐证 六、甲州清醮:二十一世纪的送王舡仪式 七、结语 第四章 九皇下巡:九皇星君在大马的本相与变相 一、建国前后的九皇信仰:本相与变相问题 二、从王船到九皇船:九皇信仰的变相之一 三、九皇隐喻:会党文化下的变相 四、九皇斋:道教传统信仰的本相 五、内殿祭祀与游行阵头:九皇出巡的本相 六、内殿祭祀与阵头游行:迎送九皇爷的真相 七、结语 第三部分 理念的移植 第五章 整合与跨越:仙师爷的非常性神格及信仰传布 一、仙师爷信仰的形成:王法仿效与理念移植 二、仙师爷与叶亚来 三、仙师爷信仰与锡矿产业 四、死将统领理念与神话创造 五、跨越:建国前后仙师信仰的转型 六、结语 第六章 敬天祀地:节俗信仰的理念移植 一、节俗信仰:华人兴革调查与「华人宗教」观点 二、离散与信仰:从「譬彼犹太人」到大马华人 三、敬天:南天理念的移植及重建 四、唐番土地:斯土斯神的祀地理念 五、宜家宜居:神道理念下的华人之家 六、结语 第四部分 联合的艺术 第七章 普度:槟州中元联合会与华校华教 一、「槟州中元联合会」的华校筹款运动 二、崇德华小与中元联合会:一个捐募实例的个案 三、街区联合:跨越方言群的宗教行动 四、节俗复合:跨越方言群的团结象征 五、联合的艺术:民间社团与华校的合作模范 六、结语 第八章 以教之名:「马道总」与神庙的联合 第九章 结论 参考书目 索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