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讨论稿 新疆问题的历史
新疆问题的历史
一、历史上新疆的问题有哪些
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但“新疆”这一名称的出现,是在清代。
自西汉以后的2000多年来,我国历代的官私文书及各种史籍均将今天山南北及其以西的中亚等地区称为“西域”。而清政府为什么将这个沿用了2000多年的名称改为新疆呢?清军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我国东北地区。
入关后,它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
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
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为此十分自负,他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
当时,被清政府称为新疆的地区有:云南乌蒙地区,贵州黔东南古州一带,贵州安顺与钛宁附近,四川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新疆这个名称的出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我伊犁地区。
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
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
这个新的名称,饱含着收复失地的爱国将士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二、一条关于新疆的历史问题
周朝设置“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仪”,接待远方宾客。在六官中,大行人属秋官,后来还设过“小行人”。此外,还设“象胥”,掌“异国”来使的语言翻译。
秦朝中央设“典客”,“掌诸归义蛮夷”。秦将非华夏族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两类:①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设道,不设县。②在归降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别设置属邦(又称臣邦、外臣邦),设臣邦君长或臣邦君公统领其地。为管理这些属邦,中央职官中设典属邦(汉改称典属国)。《汉书·公卿百官表》载:“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汉承秦制。
魏晋南北朝自三国至北魏,各朝大都设有大鸿胪,并置谒者仆射或鸿胪卿等官职,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只有梁朝置十二卿,鸿胪为冬卿,改大鸿胪为鸿胪寺;后周设宾部。
隋唐隋袭梁制,称鸿胪寺。唐初亦设鸿胪寺,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改为同文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为司宾寺,中宗神龙年间(705~706)又恢复为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置寺卿以掌其事,另设典客署,专司民族工作事宜。
宋朝宋元丰年间(1078~1085)设鸿胪寺,置鸿胪寺卿。
南宋时,废鸿胪寺,民族事务归礼部管理。
辽称“部族节度使司”,金称“诸部族节度使”。金朝除置节度使、节度副使、判官之外,还设有知法、司吏、通事、译人等官。
元朝中央不设鸿胪寺,“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由礼部的侍仪司掌管。
明朝恢复鸿胪寺,并设过九关通事、外夷通事等官,掌少数民族事务。还设有提督四夷馆,掌国内外各种民族文字的“译书之事”。
三、新疆历史问题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古称西域。
1.公元前101年,西汉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2.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自此新疆正式并入中国。
3.公元73年,班超被册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并于公元97年派甘英等人出使东罗马帝国。
4.唐朝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并且回鹘(今维吾尔人的祖先)就是在这一时期迁入新疆的。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西域西北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5.清代,清政府把西域改名为新疆,管理西域期间出现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但都被中央政府镇压。之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定居新疆。
所以新疆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在欧洲还处于罗马帝国时期,新疆就是中国的领土了。
你可以把我的简略点。
历史上,在三国时期,吴国就已经开发台湾了,后来台湾一直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在明朝时期,荷兰侵略者侵略了台湾。明末,郑成功胜利收复了台湾。从那时起,郑氏的后人打算反清复明,拒绝承认清朝,但是在康熙朝的时候,康熙恩威并施,收复了台湾。从康熙朝,一直到清末,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后来被日本侵略。再后来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总的说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曾经短时间被荷兰和日本侵略,但是台湾从来就不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台湾和祖国是不可分割的。
新疆-----西汉时期(前60年),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东汉处无力顾及西域,西域重新被匈奴控制,东汉明帝时,班超开始经营西域,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东汉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唐朝时期,回纥依附唐朝,8世纪后期,回纥该名回鹘,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有的西迁至今新疆。宋朝嘛,太窝囊,不谈了。元朝管得够宽,岭北行省与现新疆有部分交集。明朝新疆好象是被瓦剌控制的。清朝时期(1757年),天山南路的回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清军迅速将其平定,1762年清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四、历史上新疆的问题有哪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据2000年统计,新疆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为1096.96万人。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努力开拓,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完成对天山南北的政治统一。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蒙古官名,意为镇守官)、“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等军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
元朝建立后,在发展西域各地社会经济的同时,在吐鲁番地区设立提刑按察司,以后,又在吐鲁番等地建立交钞提举司(印钞机构)和交钞库等机构,设置“别失八里元帅府”以总管派往该地的“新附兵”(元朝以俘降的南宋士卒组成的军队)屯垦事务,派兵到和阗、且末等地屯田,在别失八里设立冶场“鼓铸农具”。在畏兀儿(元朝称回鹘为“畏兀儿”)地区实行“计亩输税”。
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卫,任用哈密当地的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中西商贸通道之安全,并对西域其他地区实施羁縻控制。 清朝政府对西域的统一规模和管辖范围。

1757年,清朝平定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两年后,清朝平定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大和卓波罗泥都、小和卓霍集占)叛乱,巩固了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统辖。
在管理制度方面以1762年设立的“伊犁将军”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官府驻地在“惠远城”(今霍城县境),分设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大臣管理各地军政事务。清朝政府依据“因地制宜”、“因俗施治”的原则,对天山北部汉、回族居住区实行郡县制管理;在伊犁地区和天山南部各地维吾尔族中维持当地的“伯克制”,但是伯克(突厥语音译,地方官吏称号)的任免权归于中央,并严格实行政教分离;对蒙古族和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则实行“扎萨克(蒙古语音译,意为支配者)制”,即册封王、贝子、公等世袭爵位。
清朝政府在官员的任用方面还采取了以满族为主、各族官员并用的政策;经济方面,推行以农业为主,农牧并举的经济措施,采取减轻赋税,确定财政定额补贴制度等。清朝统治时期,新疆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news.xinhua/zhengfu/2003-06/12/content_916235.。
五、中国的新疆问题
1)公元前138、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 (2)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军事、政治有效管理,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3)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西域,他在西域经营30多年。
其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控制,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4)6世纪中期,突厥族控制东起兴安岭,西至里海的广大地区,唐Œ诨靼芏Í回剩谄涞厣瓒级礁斡猛回使笞骞芟剑? (5)西突厥接受唐的册封,唐代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6)回纥是维吾尔族祖先,8世纪强大,控制黑龙江至阿尔泰山广大地区。 唐朝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人可汗”,后回纥改称回鹘。
9世纪中期,回鹘瓦解,其民迁往今甘肃、新疆地区;(以上三条也适用于外蒙古地区) (7)清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并加强统治; (8)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