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北宋时期的历史故事 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火烧 2022-01-17 21:42:28 1057
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宋代名医钱乙故事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

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宋代名医钱乙故事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

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

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

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

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扩展资料

六味地黄丸,此方源于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为小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设,而钱乙先生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用于治疗小儿的“五迟”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以后的日子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

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北宋时期的历史故事 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参考资料:人民网《宋代名医钱乙和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