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吗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吗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的如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吗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这是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所说的一句话,足以看出来魏征对李世民是多么的重要。但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真如史书上所描写的那么融洽吗?
在说李世民与魏征的时候,我们先梳理梳理李世民和魏征究竟是何许人也?相信对于李世民,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李世民的为人与事迹。因此今天我们单单说说魏征的重要履历。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年轻的魏征在武阳郡丞元宝藏手下当差,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军李密,魏征也就加入了瓦岗大军。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隋朝郑国公、尚书左仆射王世充击败,瓦岗大军多数投唐这其中也包括魏征。
魏征不同于瓦岗其他人,加入秦王李世民阵营,而是选择加入太子李建成阵营。
加入李建成阵营后,李建成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子洗马,对他礼数周到,魏征也对他知恩图报,多次劝他提防李世民。
但是魏征对李建成的建议太子李建成也并未采纳,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事变后,魏征被李世民手下带回,李世民并没有选择杀害魏征,而是继续任用魏征为官。
说的这里也行会有人说,李世民这不是很好吗?竟然还能容忍下太子李建成的人。其实太宗李世民之所以留下魏征并不是因为魏征的才华,最终的原因只是为了笼络人心而已。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
唐朝贞观三年(629年),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
唐朝贞观七年(633年),魏征任侍中
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五月,魏征上奏《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大问题,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
唐太宗对于魏征的奏疏表示接受并当众表扬魏征。表扬过后,唐太宗依然我行我素该怎样就怎样,一点也不知道悔改。
魏征一生大约上疏谏言二百多件,唐太宗李世民都表示采纳,但真正改正的并没有几件。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追赠他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还亲自刻书碑文。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他们君臣很融洽?但是我下面要说的会让你打铁眼镜。
然而,没过多久,随着陈国公侯君集皇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爆发而改变。南阳县侯、交州都督杜正伦也牵涉谋反案。

魏征生前曾经向他推荐过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这时候李世民非常震怒,认为他们是一伙的。
随后的一件事彻底令李世民愤怒了,魏征为了青史留名,曾多次把自己的谏辞,私下给谏议大夫褚遂良看。
君臣知遇是唐太宗李世民费力打造的形象,魏征竟然私自在给自己捞名,实在是不能忍!
李世民立即下一道手诏,取消了之前定好的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同时命人将他之前给魏征立的墓碑砸掉。
随后,虽然李世民给魏征恢复了名誉,并重新立碑,但这也代表不了什么。
总体来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历史佳话只是互相利用而已,都是为了给自己青史留名,并不是史书上所写的那么融洽。
相关文章
- 李世民与魏征 史上情商最高的皇后,李世民想杀魏征,她这举动使魏征免于一死
- 李世民与魏征 唐太宗让魏征夫人吃醋
- 李世民与魏征 是真是假?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已亲手砸墓碑?
- 李世民与魏征 揭秘:唐太宗为了哪个女人当着魏征的面失声痛哭?
- 李世民与魏征 千古谎言!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 李世民与魏征 李世民不杀魏征,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 李世民与魏征 魏征和李世民真实关系:生前多次害他丧命, 死后被李世民砸碎墓
-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的墓碑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矛盾是什么
- 李世民与魏征 揭秘唐朝历史上大明宫来源:唐太宗赞魏征为明镜
-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的墓碑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矛盾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