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骗局? 为何会怎么说?

火烧 2021-08-25 19:54:47 1055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骗局? 为何会怎么说? 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了,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盛世,也是许多人纷纷向往的大唐盛世,那么贞观之治是怎么样的一个场面呢?你是否也有幻想着自己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骗局? 为何会怎么说?  

唐太宗贞观之治内容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骗局? 为何会怎么说?
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了,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盛世,也是许多人纷纷向往的大唐盛世,那么贞观之治是怎么样的一个场面呢?你是否也有幻想着自己有天能够梦回大唐呢,其实,现如今还有人在质疑,他么认为贞观之治其实就是一个骗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地方可以来证实呢?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隋文帝(://lishixinzhi)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到了唐高宗李治(://lishixinzhi)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高履行道:380万户。>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来,那就是贞观之治其实跟李世民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是李世民还有谁,哪怕是隋炀帝回来了,也可以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上有“之治”的社会福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