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守仁和王阳明是一个人吗 王阳明先生简介及一生事迹,王守仁的思想与成就介绍

火烧 2022-03-02 06:29:17 1777
王阳明先生简介及一生事迹,王守仁的思想与成就介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

王阳明先生简介及一生事迹,王守仁的思想与成就介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哲学力图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与僵化的流弊,他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将儒家封建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使人人可行。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形成了阳明学派。但王守仁忽略客观的知识,只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道德规范的形成上,又忽略了历史条件的决定作用。他有些弟子更产生了虚玄而荡,情识而肆的弊病,即任性废学,一切解脱。一些学者把这些流弊视为明朝灭亡的原因。

王守仁思想中包含着某些促进思想解放的因素,为中国近代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注意,受到熊十力的推崇。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在明中叶以后传到日本,并成为显学,后来影响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想界,对日本的革新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旋以《会典》小误,降右侍郎。瑾败,乃复故,无何卒。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

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O。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u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

王阳明(王守仁)的著作有哲学著作《答顾东桥书》、《传习录》、《答友人问》、《大学问》、《语录》;诗歌有《立春》、《观傀儡次韵》、《舟山除夕》;散文有《瘗旅文》、《与毛宪副》;散曲《归隐》;作品集有《王文成公全书》亦称《阳明全集》等。

文学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书法

王守仁草书七言诗立轴水墨纸本

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明代中叶流行着一种风气:要想成为圣人,就一定要读书识字,你的书本知识越多,就越有地位,越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管你的实际操守如何。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不少读书人虽然学到了不少书本上的知识,但在行动上却经常做出与圣贤道理不相符合,甚至相抵触的恶行来。王守仁经常批评他们是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他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流行的程朱理学把心理一分为二,造成了人们的知行分离。

王守仁和王阳明是一个人吗 王阳明先生简介及一生事迹,王守仁的思想与成就介绍

程朱理学主张知先后行,王守仁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他指出: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认为,凡人之所以不能做圣,主要就是由于知与行分家了,行离开知便是乱行,知离开行便不是真知。因此,他主张的实质在于把知和行结合起来,不能离开行而求知。知行合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防止人们的一念之不善,当人们在道德教育上刚要萌发不善之念的时候,就要将其扼杀于萌芽,避免让这种不善之念潜伏在学生的思想当中,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