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可以续命的药 此人訓練出一支虎狼之師,讓清朝續命50年,滿清卻死也不給封藩王
此人訓練出一支虎狼之師,讓清朝續命50年,滿清卻死也不給封藩王 眾所周知,在清朝後期的時候爆發了一場差點將清政府給推翻的起義活動,那就是太平天國運動。這場危險的起義也讓清朝統治者真正感受到了危機的存在

此人訓練出一支虎狼之師,讓清朝續命50年,滿清卻死也不給封藩王
眾所周知,在清朝後期的時候爆發了一場差點將清政府給推翻的起義活動,那就是太平天國運動。這場危險的起義也讓清朝統治者真正感受到了危機的存在,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開始更加重視起了軍事發展。為了對抗強悍的太平軍,各地官員都開始努力訓練軍隊,從中湧出了許多隱藏的優秀軍事人才,而在諸多的軍隊中尤以曾國藩所訓練的湘軍最為強悍。但是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本是一個文人,那麼身為文人的他又怎會訓練出如此軍隊呢?
清朝的骨幹軍隊是八旗軍,這二十多萬的軍隊駐紮在全國各地,一旦發生戰爭需要他們,就會馬上匯聚在一起共同作戰。在最初的時候八旗軍的確擁有著所向披靡的實力,所到之處令人人聞風喪膽。
不過由於康熙以後,生活進入了國泰民安的狀態,戰爭也越來越少了,因此八旗軍的戰鬥力也逐漸下降。到了乾隆時期,八旗軍的訓練頻率已經少得可憐,步兵每個月訓練三次,而炮兵每年才訓練三次。無論當初是一支怎樣恐怖的軍隊,缺乏訓練也會使得他們變得平庸不堪。
由於戰鬥力的下降,在乾隆時期所發生過的幾次戰爭中,反而是綠營軍成為了戰場上的主力部隊。不過綠營軍原本並非是用來作戰的存在,而是軍隊的輔助後援力量,以前綠營軍不單需要輔助八旗軍,還需要擔任治安巡邏等任務。因此綠營軍本身的組成就是比較雜亂的,幾乎是沒什麼高強度的訓練的。即使後來成為了主要戰鬥力,戰鬥力也疲弱不堪——畢竟先天不足。
綠營軍雖然乾的事情又多又雜,但是其營中的工資卻少得可憐,僅僅是八旗軍的三分之一。僅僅靠著營中微弱的工資,幾乎是不可能養活家裡人的,所以發展到清朝中後期的的時候,許多綠營軍的官兵只是在部隊中掛了個名,然後就出去做生意了。
而綠營軍在名義上是有著六十萬人之多的,不過這之中許多人都是虛的,只是掛名,因此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多人,再加上平時的訓練非常懶散,好久才訓練一次,所以也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這些官兵也只是比普通的平民百姓要強一些罷了。
直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這次起義爆發得非常迅猛,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攻下了南京等地,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太平軍能夠如此迅猛的原因,也並非太平軍有多麼的強大,而是因為無論是八旗軍還是綠營軍都幾乎沒有了戰鬥能力,面對太平軍幾乎毫無抵抗力,只得節節敗退。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退讓,終於讓清朝統治者意識到了軍事實力的不足,從而開始組織全國各地的官員進行練團。
而其中尤以曾國藩所訓練的湘軍最為強悍,成為了抵抗太平軍的中流砥柱。但是曾國藩乃是一介文官,又是怎麼做到訓練出這樣的部隊的呢?
其實,作為文官,也是有著自身的優勢的。正是因為他是文官,所以他就更加強調軍營中的紀律性,制定了一系列強硬的規定。比如,在軍營中上下級關係必須非常明確,下級對於上級的命令,無論對錯都只能無條件服從。在士兵的挑選上,他也都是精心挑選的,都是選那些身強體壯並且性格淳樸的平民,而那些油腔滑調的市井無賴,即使是擁有再好的身體素質也是無法入選的。
而在武器配備上,他的軍隊也並不是有多麼的領先,只是比綠營軍所裝備的好一些。不過他更關注的是軍隊平時的訓練質量。他操練的軍隊,每天都要進行刻苦的訓練,每三天進行部隊之間的聯合訓練,每九天進行軍事演習,可見他非常重視軍隊的訓練強度。
就是在這樣嚴苛的訓練下,日積月累下,曾國藩所訓練出來的軍隊就一步步和其他的軍隊都拉開了不小的距離,從而就這樣脫穎而出了。而他率領的湘軍在第一次與太平軍對戰的時候其實也並不是順風順水的,而是吃了敗仗的。但是失敗並沒有擊垮這個軍隊的軍心,湘軍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很快又重整旗鼓,再次向太平軍發起了挑戰。
湘軍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也是有著與其他軍隊不同的獨特之處的,他們更懂得「結硬寨,打硬仗」的道理,也就是在作戰之前先把防禦工作做完,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再與太平軍戰鬥。並且在打仗的時候也並不是毫無章法的硬碰硬,是一套完備的作戰體系,使得太平軍非常的頭疼。最後也是湘軍徹底擊敗了太平軍,奪回了南京。
其實湘軍整體來看無論是從軍人的底子還是武器的配備來講都不是特別優秀的,綠營軍如果努力一下也是可以達到湘軍的水平的。只不過湘軍的優勢就在於在各方面都能做到更好的貫徹實施,在制度上能夠更加嚴格地執行,當然這與曾國藩的個人才能是密不可分的。
很赞哦! (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