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1917年的大事 一戰結束於1918年,2010年德國才還完賠款,其兩次戰敗欠了多少錢
一戰結束於1918年,2010年德國才還完賠款,其兩次戰敗欠了多少錢
在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界之初,相當於各國相乎磨合的時代,戰爭是少不了的。正因爲如此,比如德國這樣的國家,就一手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只不過,讓德國沒想的是,戰爭的代價太大了,除去高額的戰爭費用與傷亡之外,還有一大筆賠償費。不要以爲還債很容易,真正的踐行絕對堪稱痛苦。
第一次世紀大戰敗後,德國無奈簽下了《凡爾賽條約》,從而付出高額的賠償代價1914年7月28日,以薩拉熱窩事件爲導火索,一場本着重新瓜分世界同時妄想稱霸世界的帝國主義戰爭被展開,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雖然最開始的時候,是德國與法國之間的矛盾,但出於帝國主義矛盾動一發而牽全身的因素,很快就成爲了法、英、俄共同對抗德國的矛盾。
不僅如此,戰爭呈火速蔓延狀態,世界三十多個國家最終也加入到了各自的陣營,從而浩浩蕩蕩展開一場世界級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時間,於1918年雙十一這天結束,結果就是德國戰敗,承認自己的錯誤,心甘情願爲戰爭導致的損失賠償。
當然,損失最大的自然是主要應戰國,比如法國、英國等歐洲強國。這幾個國家坐在一起,經過了一場極爲嚴肅的“侃價還價”,據記載談判時長達半年之久。最終,壓力重重之下德國簽下了一筆天價賠償合同:《凡爾賽條約》。
有人問這筆天價賠償到底是多少金額呢?說起來還真夠讓人心驚膽顫的:總計賠償費用爲2260億馬克,並且需要以黃金來支付。
這是個什麼數額?是不是有點眩暈感?實在太多了,據計算,摺合爲黃金的話,差不多快要達到十萬噸的樣子。而這一筆鉅款要德國在42年內還清,爲了約束德國按時還款,他們國家的全部財政和關稅都被抵押了出去。
爲什麼要這麼多賠償金?沒辦法,因爲這場戰爭,各國都是不同程度的花費了大量資金,特別是英、法這樣的國家,幾乎可以用債臺高築來形容。有人說“打仗就是燒錢”,這個說法很正確。
正是因爲如此,這筆賠償款也是按不同的損失來劃分去向的,其中法國取總賠償款的50%,而英國要分走30%,剩下的才是其他國家的。
就算是拿走了一半賠償,人家法國也不同意,天天因爲賠款不足爲由來折騰德國。最終,美國出面調和,從而法國拿走了總額的56%,而英國則爲28%。
但問題是,他們都分好了,德國卻還不出來這麼一筆鉅額賠款呀。面對這樣的現實,三國不得不再次商議賠款數額。最後德國一戰債務變成了1320億馬克,賠付時長也變成了66年。
賠款數額實在巨大,德國不得不想方設想進行賠償,可中間又發生了新事件,從而中斷賠償事實上,就算是賠償款下降了一些,但對於戰敗後的德國而言,那依舊是個天文數字。他們還款的能力在最初的幾年中已經顯現出來:還不起。
不僅還不起,國內人民對於索要賠償國家的怨念越來越深,這是直接將國家之間矛盾加深的源頭。可是,法國完全不顧這一現實,爲了最快速索取賠償,於1923年發動了魯爾區事件,將佔德國總產量70%的魯爾區據爲已有。
這樣做的後果可想而知,德國經濟就此灰飛煙滅,從原來馬克兌美元比例的1:2.38,經過極短的時間就變成了1:4.2,只不過這時已是美元兌馬克的比例了。馬克貶值之巨,縮水之快,已經無法阻止迅速而來的惡性通貨膨脹。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幾乎舉步維艱。不管是出於真實,還是因爲意志抵抗,賠償舉動越來越消極。德國的行爲讓很多國家認爲,法國是這一事件的導火索,爲此,在國際抗議的情況下,法國偷雞不成蝕把米,沒要到賠償款,還額外支付了10億法郎的佔領費。
就是在這個時候,全球經濟危機產生,這讓德國失業率更加高起來。最高的時候有22.6%的工人處於半失業狀態,而43.8%的人則完全失業。
據記載,德國從1919年還款開始,至1931年,這段時間雖然緊衣縮食,但也僅僅還出了360億馬克的外債。而這一數字,不過是只佔一減再減的賠償總額的三分之一。
至此,德國不論是經濟還是國家發展,都面臨着嚴峻的考驗。而那個被稱爲戰爭狂人的希特勒則適時而出,因爲啤酒館暴動,他的大名早被德國人所熟知,人們似乎都已經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因爲希特勒一臺,他便展現了自己與衆不同的強勢態度,對於國際簽署的《凡爾賽簽約》,根本就不認可。既然如此,那自然就不會再賠償了。所以,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在1932年被暫停了。
爲什麼希德勒會中止一戰賠償呢?因爲這是他的風格:強硬新政策引來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要說希特勒也夠能幹的,不但暫停了一戰賠款,還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想要擺脫困境唯一的辦法,那就是戰爭!
事實上,當時德國人民已經絕望了,加之與英、法等國矛盾的加重,他們認爲向別國又是賠款又是割地的,那絕對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恥辱。這樣的想法讓他們憤怒不已,總想擼起袖子和誰拼了。
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出現了,可以說他的出現以及他黨衛軍的野心都被放進了合適的土壤。統治整個世界,這就是希特勒想要的結果,在這一結果的慫恿之下,他變得異常膽大,公然推動了世界第二次大戰。
但人們也都知道,希特勒不但沒有統治整個世界,自己也死得很慘,國家也被英、美、俄、法給分割了,著名的柏林牆就此產生。但更慘的則是那些還活着的或者說包括後來再出生的德國人,因爲他們必須要連同一戰時的賠款再累加二戰時的賠款一起來償還。
那二戰又讓德國揹負了多少外債呢?這一次戰爭造成的損失雖然大於一戰,但賠的卻比一戰要少。其中,根據當時的雅爾塔會議,德國向聯盟戰勝國賠償200億美元,其中前蘇聯分走一半,而剩下部分的80%則賠給英、法,另外20%就分償給其他國家。
不過,後來德國小小幸運了一把。1953年時同盟國簽訂了《倫敦債務協定》,這使德國的賠償減輕了一半。隨着時代的發展,至1990年,更多的國家簽下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即2+4條約,從而美國不再索要賠款,而法、英則要求一、二戰合併償還。
只是通過《聯邦賠償法》,德國必須要向因種族、宗教、出身等問題而受到迫害的猶太人賠付784億馬克,這個數字雖然不小,但對於猶太人的犧牲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算是需還必然吧。
據有關統計,德國一、二戰總計償還金額遠超一千億美元,而二戰賠償提前於一戰還完了。至2010年10月,德國人又將一戰這筆一背就是92年之久的債務大山清除。德國向世界人民宣佈了這一好消息,同時也將德國合併起來。
怎麼樣?這一過程用痛苦形容不爲過吧?當然,可能德國人自己也沒有想到,戰爭不是打點仗、死點人那麼簡單的事,打勝了還好,就是損失點戰略經費及人員。但萬一打敗了,那可是各種慘絕人寰,這還債的滋味不好過呢。所以,戰爭有風險,開戰需謹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