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二战美国大兵 7條日裔命換2條美國大兵命,二戰後日裔的社會地位真的變高了嗎?
7條日裔命換2條美國大兵命,二戰後日裔的社會地位真的變高了嗎? 二戰後,美國從海外作戰歸來的白人軍官到美國西海岸進行巡迴演講,試圖用演講的方式宣傳日裔軍隊的英勇事迹,減輕美國民眾對日本人的仇視心理,在

7條日裔命換2條美國大兵命,二戰後日裔的社會地位真的變高了嗎?
二戰後,美國從海外作戰歸來的白人軍官到美國西海岸進行巡迴演講,試圖用演講的方式宣傳日裔軍隊的英勇事迹,減輕美國民眾對日本人的仇視心理,在巡迴演講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名中尉在演講時,台下的一位農民問:「一共有多少日本人被打死了?」中尉回答到說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排里一起作戰的美籍日本士兵除了兩個以外,其他的全部犧牲了,但是這個農民聽了之後沒有絲毫感動,反而說出這樣一句話:「真XX的可惜,沒把那兩個也打死。」那麼從這件事中,大家可能有疑惑了,為何美國人在日裔參軍英勇奮戰之後,仍然要歧視日裔?這就要從二戰的那一段歷史說起了。
日裔被送往集中營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直接導致美國太平洋艦隊傷亡慘重,惱羞成怒的美國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次事件直接導致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將二戰推向高潮。
偷襲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FBI直接拘捕了737名日僑和日裔,直至1942年1月,一共逮捕了5534人,廣大美國民眾對在美國居住的日本人表現出強烈的歧視和憤慨,尤其是極易受到日本襲擊的美國西海岸的各州,反應最為顯著。他們辱罵日本人、對有官職的日裔進行革職、聚眾砸爛所有日本人開的商店、到日本人的住所挑事,甚至保險公司自行註銷日裔的保險單等等,美國的各行各業都在強烈抵制日裔。
1942年2月,羅斯福簽署9066號法令,該法令稱要將10萬多名日裔遷到美國內陸,該法令一出,內陸各州紛紛表示不接受日本人,於是美國將日本人全部遷入了15個集中營中,這些集中營都在偏遠地區,荒蕪的歐文斯山谷、貧瘠的內華達山脈東部、以及偏僻的圖利湖畔等地區,日本人在那裡遭受著殘酷的待遇,生活不能自足,食不果腹,這裡全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的簡陋的木結構營房,生活條件十分簡陋,日裔認為自己怎麼說也是美國公民,不應該遭受這樣的待遇,但是美國政府並不給予理會。
直到1943年1月,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優勢,日本對其造成不了任何威脅,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宣布:美籍日本人可以加入美國陸軍參戰,已經絕望的日裔終於再次看到了希望,該政策一出,就有1200多名美籍日本人報名參軍,他們希望通過參軍的方式贏得美國人的信任,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得不說美國人非常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他們知道必定會有很多日本人參戰希望通過這種做法得到美國人的肯定,而對於美國來說,日裔參軍對他們有百利而無一害。
事實證明,日本人確實戰場上為美國立下汗馬功勞。二戰中,日裔軍基本被分在100步軍團和422步軍團中,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就是442軍團,曾經在瓦斯傑斯戰役中,用700條人命的代價換取200個被德軍包圍的得克薩斯州的美國士兵,比例為7:2,用7條日裔人命換2條美國大兵,頗有「拯救大兵瑞恩」的意味在。
也因此422軍團被美國尊稱為「德克薩斯州拯救者」,而且在戰術上,日裔軍的行為再次震撼美國人,在義大利戰場上,422軍團僅用一天時間就攻破了德軍的哥特防線,接著一路將德軍逼到波河流域。
日裔軍隊因為在二戰中的「為國奮戰精神」,一共獲得3600枚紫心勳章,7次受到總統部隊的嘉獎,還有許多其他勳章表彰,數不勝數,堪稱具有傳奇色彩的軍隊,442軍團也是也是美國陸軍歷史上獲得榮譽最多的團級部隊。並且據數據顯示,日裔美軍在參戰中死亡率高達20%,開頭的故事也證明了這一點,可以說日本人為了討好美國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皈依者」狂熱是一種悲哀,民族意識淡薄崇尚美國精神,身上流著日本人的血卻和自己同民族的人刀兵相向,這種讓人感到悲哀的群體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還存在。德軍也想不到最終竟會向這樣一群低矮的日裔美國人投降。
二戰結束後,凱旋的日裔美國人以為自己的驍勇善戰能夠改變美國民眾對自己的印象,沒想到,回到美國之後,羅斯福總統雖然認為已經沒有必要拘押日裔美國人,並在二戰末期的1944年就已經開始釋放了一些人但是並沒有撤回9066號法令,美國老百姓依舊對他們採取歧視打壓的態度,他們被沒收的財產早就不知去向,即使身上的勳章再耀眼,對於美國人來說,似乎毫無意義。那些退伍的日裔軍人甚至本美國民眾當街毆打,其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一位斷了一隻腿日裔出門被美國人無故毆打,引發了許多人的憤慨。
因此,日裔美國人從討好美國轉變為了為自己的討回公道,直到1976年,福特總統廢除了9066號法令;1988年,美國同意對二戰中的日裔美國人進行賠償,但是40年過去,很多日裔美國人早已不在人世,這個遲到的表彰也並非美國心甘情願的做法,亞裔在美國人眼裡,地位仍然低下,甚至有時候連非洲裔黑人都不如。
圖片截圖字觀察者網文章《楊安澤:身為亞裔「有點羞恥」,遭種族歧視不要反擊》
有的分析認為,白人對黑人多少有一些負罪感,而亞裔來到北美大陸,客觀上是外來者,成為了「搶飯碗」的,再加上美國和日本交鋒,在國讎家恨之下難免產生衝突。
然而我們從事實上看,日裔在二戰中的英勇表現確實讓一些美國人敬佩,但美國老百姓顯然將這種英勇看做是亞裔逆來順受性格的一部分。
圖中英文意思:在城市騷亂中,我會像屋頂上的韓國人一樣自衛!
所以客觀事實是,在二戰結束後對於亞裔的種族歧視仍然層出不窮。一些亞裔美國人也因為自己不夠有「美國性」,而深感恥辱。所以他們這些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竟然要向美國人「表忠心」,要「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是美國人」。
非要站在這些亞裔的角度思考解決方案的話,我想借用一位先生的一句話:「拋棄幻想,準備鬥爭」。
要記得「入關後自有中原大儒為我所用」,只有比別人強大,才有話語權,而不是卑躬屈膝的徵求別人的認可,這樣對事態毫無用處。
要像韓裔在1992年洛杉磯暴亂中展現出的不妥協和英勇那樣,堅決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很赞哦!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