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希特勒的历史小故事 希特勒的故事
希特勒的故事
希特勒的故事
阿道夫 希特勒 Adolf Hitler
(1889-1945)
希特勒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从奥地利的流浪汉攀登到纳粹德国总理的宝座。
希特勒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士兵,他在“一战”中两次负伤并且荣获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一级铁十字勋章。
希特勒是一个冒险家,他孤注一掷发动慕尼黑啤酒馆政变。
希特勒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靠两片嘴唇煽动起在“一战”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德国人民心中复仇的火焰。
希特勒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在洞悉英法绥靖主义倾向之后武装占领莱茵兰。
希特勒是个慈祥的“父亲”,没有后代的他亲切地对待身边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仆人。
希特勒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为了保护动物,他甚至颁布了法令要求人道地杀死龙虾。
希特勒是战争魔王,他给欧洲古老的反犹传统画上了惊叹号。
希特勒是个在军事上过分自信的失败者,两条战线将他的帝国带入了坟墓。
第三帝国的子民称他为“我的元首”,在这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称他为“二战元凶”。
德意志第三帝国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民 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生于奥地利布劳瑙一海关职员家庭。中学毕业后曾想当艺术家,但赴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落榜。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入伍,在巴伐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获两枚铁十字勋章。1917年晋升为下士。战后,在慕尼黑一度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1919年9月加入德意志工人党(次年改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负责宣传工作。1920年提出该党“二十五条”政治纲领,开始从事职业政治活动。1921年当选该党主席,组建纳粹党武装组织冲锋队。1923年11月乘法国出兵鲁尔、魏玛共和国陷入困境之机,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暴动,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仿效B.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失败后被捕,被判处5年徒刑(实际服刑9个月)。狱中口述《我的奋斗》一书,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对共产主义的观点;鼓吹扩张领土,废除《凡尔赛和约》,恢复1914年疆界,建立一个包括德国境外日耳曼民族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进而夺取“生存空间”,称霸世界。该书成为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1924年底出狱后,吸取失败教训,改取合法手段夺取政权,在金融垄断资本和军界支持下恢复纳粹党的活动,逐步壮大力量,组建由党的骨干分子组成的党卫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等组织。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乘魏玛共和国工潮迭起、各种矛盾激化之机,进行欺骗宣传,迷惑各阶层民众,取得小资产阶级、流氓无产阶级和失业工人的拥护。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成为第一大党后,于翌年1月被总统P.von兴登堡任命为总理。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取缔其他一切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 1934年8月兴登堡去世后,集总统和总理权力于 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独揽立法和行政大权,确立法西斯专制统治。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兵役制,扩充军事实力,为侵略战争做准备。1936年3月出兵莱茵兰非军事区。7月伙同墨索里尼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帮助F.佛朗哥以武力推翻西班牙共和国。9月制订重整军备的四年计划,强制发展战争经济。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1月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6月命令陆海空三军做好战争准备。不久,清洗持不同意见的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陆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 。 1938年2月下令成立武装部队统帅部,自任最高统帅,独揽陆海空三军大权。1938年3月出兵吞并奥地利。9月同英、法、意三国首脑签署《慕尼黑协定》,10月派兵侵占捷克苏台德区。1939年3月派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8月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发动德波战争,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4月出兵入侵丹麦、挪威,5月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迫使法国投降。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受挫后,被迫取消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1941年3月派兵进驻保加利亚,4月出兵侵占南斯拉夫、希腊。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苏德战争。他为战争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片面强调进攻,否认退却和机动防御,作战指挥上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他把大量兵力投入到苏德战场,企图速战速决,但在苏军顽强抗击下接连失利,逐渐丧失战略主动权,被迫于1943年夏转入全面防御(见希特勒的军事思想)。1944年7月20日遭暗杀,受轻伤。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前夕,在总理府花园地下掩蔽部自杀。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把手枪枪口对准自己的前额,开枪自杀。埃娃·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由于希特勒开枪时用毛巾捂住了枪口,因而在门外的人们并没有听到枪声。当追随者们闻到房间里散发出的火药味时,才知道他们的元首此时已经从历史上消失。时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按照希特勒的遗嘱,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据说苏联红军当时发现了一具酷似希特勒的尸体,并割下头颅送至苏联军方辨认,但至今俄方也没有透露辨认结果。

罗斯福、希特勒的故事
希特勒,狂热的民族分子,极端反犹主义者,加入德国工人党后,开始有影响力了。在德国慕尼黑发动政变,失败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出狱。由于魏玛共和国政府垮台,希特勒正式崛起。希特勒的演讲能力很强,希特勒就是凭借他的演讲,从一个无名小卒涉足政坛成为总理,又用演讲征服全国让当时的德国总统有名无实,最后用演讲屠杀犹太人、发动二战。他的演讲不在乎措辞,而且不论在哪里、不论有没有观众,他的演讲都是铿锵有力、肢体动作极富感染力。,很有感染力,这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
罗斯福是美国唯一一位连任四届总统的人,首先在美国实行新政,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二战时,罗斯福曾两次代表美国参加盟国“三巨头”会议。二战后期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构想,后来得到实施。罗斯福于
1945年4月12日,在乔治亚洲的温泉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其遗体安葬在海德公园。按照罗斯福的遗愿,美国设立罗斯福图书馆保存罗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后人研究。
一个关于希特勒的故事
这是一位老师讲的故事 说是在美国的一所学校里有一个班的同学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污点(有的打架、有的曾经抢劫、有的女孩子甚至打过胎), 有一个老师被调到这个班,这是一个女老师。她的第一节课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她说: 有三个人,第一个人从不喝酒,一生只有一个女人、他还是这个国家的战斗英雄,曾多次获得奖章还曾经负过伤。 第三个人:每天喝一大杯威士忌,并且喜欢抽烟还吸过毒。 他从没参加过战斗。 然后她问学生们要做第几个人。学生们都说做第一个人那样的人 最后她说出了这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希特勒、第二个人是罗斯福、第三个是丘吉尔 然后她对这些曾经绝望的学生说:你们以前范过错没关系。就像罗斯福他们那样从新再来。 那些学生长大后真的都没有再和以前那样。有的已经成了社会精英。
阿道夫 希特勒的故事 与介绍
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被公认为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
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的故事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我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朋友告诉我: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是这个吧
回复:希特勒的故事,有人想了解吗
影片一开始就是希特勒从沉睡中醒来,然而眼前的柏林却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柏林。没有他曾经的总理府并且发现德国现在被一个女人统治着希特勒慢慢摸索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注册邮箱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人敢用自己的名字与此同时,希特勒被电视节目制作人相中。他们认为他太“像”希特勒,所以开始邀他上节目。希特勒在节目中瞬间爆了。然后回到现代社会的希特勒,竟然阴差阳错成为了一个明星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人认为这个希特勒就是真的“希特勒”,他们都把他当做一个想要讽刺希特勒的演员,所以他就火了起来。
有关选希特勒的小故事
笃信巫医,有二个情妇,具有多年吸烟史,并且嗜酒如命。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天晚上喝1公升白兰地,曾有吸鸦片史。
曾是国家战斗英雄,基本上吃素食,不抽烟,热爱艺术。
第一个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第二个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第三个是纳粹元首希特勒。
“希特勒”小时候的故事
1889年4月20日晚上6点半,在流经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边境的因河河畔奥方的布劳瑙小镇的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栈里,一个名叫克拉拉的年轻妇女生下了一个男婴。由于克拉拉前面生的三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她对这个儿子就特别疼爱。这个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是布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是一个42岁的农妇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亲是其叔父的外孙女。阿洛伊斯结婚时,已经48岁,新娘刚25岁,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此前他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个孩子。也可能是这种在世人看来极为奇特的身世来历和血缘关系,造就了希特勒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幻想的年轻人
阿道夫·希特勒3岁那年,他们一家随父亲搬往德国巴伐利亚的帕骚市,他父亲要在那里管理一个属于奥地利的海关,在这个德国城市里的生活以及与德国儿童们的共同玩耍,给希特勒留下了终生不泯的影响,他一生都操着帕骚时期学会的那种巴伐利亚南部的口音。
1895年,希特勒6岁了,他父亲被调往林茨任职,全家又搬回奥地利。在林茨郊外,他们置办了一所环境清幽的漂亮住宅。不久,希特勒就被送到一所乡村学校上小学。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早上,他要和其异母姐姐走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学校。
就在这一年,干了40多年公务员的父亲退休养老。但他很难适应这种退休生活,于是开始与酒为友,消解烦闷。日子一长,就开始酗酒,变得脾气暴躁、易于激动,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用马鞭乱抽,以致于14岁的异母哥哥小阿洛伊斯被逼离家出走。于是,小小的阿道夫·希特勒就经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气筒”。
1896年,7岁的阿道夫·希特勒随父亲搬往拉姆巴赫小城居住。在新学校的学习,希特勒是个佼佼者。但希特勒的父亲很快又对这里的生活感到厌倦了,他又于1898年在林茨附近的莱昂汀村买下一所房子和花园,不久便举家搬迁此地。到了新地方后,希特勒在新学校的学习仍很轻松。这时,他发现自己有绘画天赋。于是他转而幻想将来成为一名“艺术家”。但他父亲却坚决要儿子成为和他一样的公务员。因此,在希特勒四年制小学毕业后,决定送他到林茨市的六年制中学就读。
但希特勒到了这所学校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终因数学和自然考试不及格而留级。1903年1月,希特勒的父亲在早晨散步时中风而死。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转折。14岁的他成了家庭中唯一的男子汉,形单影只的寡母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甚至家庭中的事务也要受到他的支配。
中学三年结束的时候,希特勒没能通过法语考试,补考虽然勉强及格,但却因成绩不理想而失去继续在林茨的六年制中学就读的机会,他不得不转学到离林茨市40公里处的州立四年制中学去继续读他的四年级。这一年秋天,在他补考及格后,领到了四年制中学的毕业证书。他虽可继续进入综合性高中就读,但他却不愿吃这份苦,终以自己患过肺结核,繁重学业对健康有害为理由,说服溺爱他的母亲,让其中断了学业,进行休养,在林茨过起他自己称之为“好像梦幻一般”、“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虽然他母亲、亲戚劝他、催促他去做工学得一技之长,但他却在此后两年半的光景里,陶醉在将来做艺术家的美梦里,在多瑙河畔逍遥闲荡,做“妈妈的心肝宝贝”,打发“懒洋洋的日子”,享受“空虚的舒适生活”。他也贪婪地涉猎书籍、大量作画、欣赏歌剧、参观博物馆,这时的希特勒虽然只有16岁,但已经热衷于政治了,已经成了一个至死不改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他日煽动家的希特勒表现出一种极端的落落寡合,一种带有自怜情调的唯我独尊和经常突发的一种压抑不住的演讲欲,他对制订“宏伟计划”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对于任何一种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的活动则都嗤之以鼻。
初到维也纳
1906年,希特勒过完17岁的生日之后,带着他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去他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住两个月。维也纳这座金碧辉煌的巴罗克式帝都令希特勒神迷目眩。他成天在街头闲逛,兴奋地瞻仰环城公路附近的宏伟建筑,在博物馆、歌剧院、剧场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缭乱、如醉如痴。至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就必须在维也纳求学。于是他千方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就读。1907年夏,母亲终于同意他带着从父亲的遗产中提取的可以在维也纳生活一年的700克朗,来到维也纳参加入学考试,以圆他那做画家的梦,但结果却名落孙山。校方告诉他:他的天赋是在建筑方面、而进入学院的建筑系则必须念完整个六年制中学并具有毕业证书,可希特勒只有四年制中学证书。面对这一情况,希特勒束手无策,神情沮丧。他没有给家中写信,也没有回家,而是独自留在维也纳,闭门谢客,埋头读书,听听歌剧或在大街上茫然无主地游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这时身患乳癌的母亲克拉拉已气息奄奄。12月21日,他母亲终告不治,离开人世。
母亲死后,希特勒面临着想办法谋生的问题。他虽完全独立了,但他并无一技之长,又一向轻视体力劳动,从来没想靠自己的力量赚一分钱。然而他并不气馁,仍信心十足,他向亲戚告别,宣布他若不得志,决不回乡。
维也纳的流浪汉
1908年2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是哈布斯堡王朝行将覆灭之前回光返照下的灿烂帝国。但也有住贫民窟、穿破衣服、营养不良的穷人。这时的希特勒开始变得富于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常常为世道的不公和豪门贵戚们所榨取的不义之财而感到愤愤不平。到维也纳之后,希特勒根本不去想方设法进建筑系,也不想学什么手艺,或者从事任何正常的职业,相反他倒宁愿干些零活——扫雪、拍打地毯、在车站扛行李。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亲的那点遗产和每月25克朗的孤儿补助金生活,到1906年,父亲的遗产用完了,只还有每月25克朗的孤儿费,他完全成了一个流浪汉,夜晚宿在公园的长椅子上或随便哪家的大门门洞里,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车室中以廉价食品充饥。
1909年圣诞节前夕,穷愁潦倒的希特勒把自己的最后一些冬服悉数典当,失魂落魄地进入了一个流浪汉收容所。但不久,希特勒在一位朋友的鼓动下,又离开收容所,搬进一个廉价的单身汉公寓,决定靠自己的本事挣钱糊口。他每天呆在房间里画他的明信片,由他的这位朋友去兜售,销路竟然十分理想。他还画一些大的水彩画让朋友去兜售,销售情况也不错。他就靠画这些画赚来的钱和还可继续领取的孤儿费,过上了吃住不愁的生活。但没过多久,这位一直热衷于政治的“画家”就把单身汉公寓里的阅览室变成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希特勒向那些聚在此处的房客中的“上流人士”和市民阶层中的失意者高谈阔论。他按其需要,热忱地维护一切他所赞同的社会口号和政治口号,激烈地抨击那些造成他失败的社会口号和政治口号,对自己周围纷乱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简单化的解释。在这期间,希特勒经常阅读大肆鼓吹极端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的小册子。特别是一本名叫《东方天坛星》的杂志,希特勒更是爱不释手。该杂志的宗旨是创造一种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优秀人种,反对所谓的“劣等的杂交人种”、尤其是所谓犹太人那种“堕落不堪”的影响,并以万字旗作为其标志。在这种氛围中熏陶,几年时间,希特勒的政治世界观的坚实基础就被打下了:这就是反对宽容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世界观,反对民主和议会制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集团,反对社会平等和政治自由。其中核心和他一生都始终不渝的“真正信仰”,从当时看,就是反犹主义。他笃信他所属的“雅利安种族”天生就是高贵的,而犹太种族则恰恰相反是低贱的。这期间,希特勒还注意观察奥地利各政党的活动,他特别注意阅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分析该党领导人的演讲,总结经验,他在反复琢磨后,终于得出结论:政党必须与群众运动结合,必须掌握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艺术,否则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