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禁止出国文物 四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之物,一件乃镇国之宝
四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之物,一件乃镇国之宝
古代的文物,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是觉得它们比较值钱,但对于历史文化研究来说,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多年来,经过考古专家的努力,曾发掘出不少令世人瞩目的文物,其中有些因太过稀有等原因,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四件,金缕玉衣垫底,最后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第四名:金缕玉衣
古人为了保持尸身不腐,可谓是绞尽脑汁,如古埃及的木乃伊。汉朝时期,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王公贵族就花重金让人用金丝和顶级玉片打造了金缕玉衣,它就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因金缕玉衣的制造难度很大,加上古代很多墓地被盗,留存于世的极少。据统计,几十年来,只有十几件金缕玉衣出土,其中刘备的先祖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两件最为完整,是难得的旷世瑰宝。
第三名:素纱襌衣
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专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一件丝质文物,即素纱襌衣。据了解,素纱襌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经过专家测定,素纱襌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
。素纱襌衣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刚一出土就被震惊了考古界,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第二名:战国水晶杯
对于现在发达的只在水平来说,若要做出一件精美的玻璃杯,简直是易如反掌,分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聪慧的古人就能靠纯手工打造出与现代媲美的杯子,而且其材质为天然水晶,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有确凿的证据。1990年,在杭州的一座战国古墓中,考古专家就发掘出一个水晶杯,仅从外观来看,几乎与现在的玻璃杯没有任何差别,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甚至有些脑洞大开的人认为,这个精美无比的战国水晶杯,也许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因水晶杯非常稀有,而且是件易碎品,果断被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第一名: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中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鼎重超过1650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该鼎被发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多次想要据为己有,几位农民与日军斗智斗勇,将其掩埋在地下,才躲过此劫。
起初,它被成为“司母戊鼎”,是郭沫若先生所命名。后来,经过专家的进一步研究,认为鼎内的铭文不是“司母戊”,而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故将其名字改为后母戊鼎,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