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裂头蚴有的治吗 裂头蚴病简介

火烧 2021-10-30 21:23:10 1043
裂头蚴病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分类4疾病概述5疾病描述6症状体征7疾病病因8病理生理9诊断检查10治疗方案11预后及预防12特别提示附:1裂头蚴病相关药物1拼音liè tóu yòu ì g

裂头蚴病简介  

目录

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分类4疾病概述5疾病描述6症状体征7疾病病因8病理生理9诊断检查10治疗方案11预后及预防12特别提示附:1裂头蚴病相关药物

1拼音

liè tóu yòu bìng

2英文参考

sparganosis

3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疾病概述

裂头蚴病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引起裂头蚴病,较多见。被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 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直径约1 ~ 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 至10条不等。常见的有:1.眼裂头蚴病;2.皮下裂头蚴病:可形成游走性皮下结节。

5疾病描述

本病是由曼氏迭宫绛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成虫和裂头蚴均可寄生在人体,成虫对人的致病性不大,而裂头蚴寄生人体其危害性远较成虫为大。该病分布很广,但人体成虫感染少见,仅见于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我国在上海、福建、广东、四川、台湾有少许散在病例报告。但裂头蚴病分布范围广泛,除亚洲各国外,美洲、非洲、澳洲、欧洲均有发现。我国李士伟于1936年曾报告5例,其中4例是用蛙肉敷贴创伤所引起;1981年福建陈永康报告7例皮肤粘膜裂头蚴病;1982年金容鹤报告延边7例皮肤裂头蚴病,均为朝鲜族。现在我国已报告200多例,散布于20多个省市。

6症状体征

裂头蚴寄生在人体可发生在骨以外的任何器官和部位,其临床表现和严重性因裂头蚴的移行和寄生部位而异。最常见的部位是眼部、口腔颌面部、四肢、躯干及内脏。临床可归纳为四型。

(1)眼裂头蚴病  较常见,多是单侧性,患者表现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微痛、奇痒、畏光、流泪或有虫爬感,在红肿的眼睑下或结膜下可触及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质。如裂头蚴寄生在眼球可使眼球突出,并发疼痛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浑浊、白内障、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2)口腔颁面裂头蚴病  患处红肿、发痒,有虫爬感,皮下粘膜有硬结,常有裂头蚴逸出。

裂头蚴有的治吗 裂头蚴病简介

(3)皮下裂头蚴病  在躯干、四肢、外阴等处出现黄豆大至核桃大、圆形、椭圆形、条索状或不规则的皮下结节或肿块,数目一般1~2个,隆出皮面,结节有弹性,触之有捻发感,局部有瘙痒,具有移行的特点。如有炎症可伴发疼痛和触痛,有时可出现风团,亦有的患者感染后可不出现任何自觉症状,能持续数年之久,有的皮疹可自行消退,但隔一段时间又复发。

(4)内脏裂头蚴病  此型少见。可寄生于呼吸道引起咯血。寄生于消化道裂头蚴可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寄生于尿道、膀胱可引起泌尿系炎症。也能寄生于脑,可引起严重后果。

7疾病病因

裂头绛虫寄生于猫、狗、虎、豹、狐等动物小肠,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钩毛蚴,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虱吞食后,在体内脱去纤毛变为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虱被第二中间宿主——蝌蚪吞食发育成裂头蚴,当蝌蚪发育为青蛙时,裂头蚴移居到蛙的大腿、小腿肌肉处寄生,如蛙被蛇、鸟等捕食,蛇、鸟成为转续宿主,若狗、猫等吞食受染的青蛙及转续宿主,裂头蚴就在狗、猫等终宿主体内寄生,发育为成虫。人有可能成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继宿主或终宿主。

8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人体感染裂头蚴有三种方式:

(1)用感染了裂头蚴的生蛙肉或蛙皮贴敷患病的眼睛或伤口,裂头蚴直接侵入皮肤或粘膜。

(2)吃了含有裂头蚴未熟的或生的蛙肉、蛇肉、鸟肉,幼虫通过肠壁移行至皮下。

(3)饮用被原尾蚴污染的生水或未煮沸的水,原尾蚴通过肠壁进入腹腔、皮肤、肌膜等处发育为裂头蚴。

病理变化:裂头蚴多在皮下、粘膜下或表浅肌肉层内寄生。在受侵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性包囊。有囊腔,囊内有1~2条至10余条裂头蚴蟠生,并有类似豆腐渣样渗出物及夏科—雷登晶体。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9诊断检查

在流行区有吃生蛙、生蛇史及饮生水或用蛙肉、蛙皮敷疮、敷眼的病史,患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游走性的皮下结节或肿块,则考虑有本病的可能。如取结节活检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10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裂头蚴在皮下形成的结节,务必要将虫体切除干净方可根治。也可向囊腔内注入40%乙醇2 mL加利多卡因2~4mL,5~10d一次,一般2~3次即可杀死囊内的裂头蚴,虫体死后可渐被吸收。

11预后及预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在流行区不吃生蛙、生蛇肉,不饮生水,不用蛙肉敷眼及敷伤口。切生、熟肉的刀和菜板要分开。

12特别提示

1、不吃未烧熟的蛙、蛇肉等,不以蛙、蛇肉、皮敷贴眼部或皮肤溃疡。

2、弹拔点拨法:术者双手拇指相叠压,在钝厚或变硬的梨状肌部位用力深压并来回拔动,应注意的是,弹拔方向应与梨状肌纤维方向垂直。弹拔 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够,不能深达梨状肌,术者可用肘尖替代进行治疗。

裂头蚴病相关药物

吡喹酮片

每日量分2~3次服。【不良反应】①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昏、头痛、恶心、腹痛、腹泻、乏力、四肢酸痛等,一...

吡喹酮片

【药品名称】通用名:吡喹酮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PraziquantelTablets汉语拼音:...

维生素A胶丸

【药品名称】通用名:维生素A胶丸曾用名:维生素甲胶丸、视黄醇胶丸、甲种维生素胶丸商品名:英文名:Vi...

维生素A胶丸

【药品名称】通用名:维生素A胶丸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VitaminASoftCapsules汉语...

鬼臼毒素酊

【药品名称】通用名:鬼臼毒素酊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PodophyllotoxinTincture...

更多裂头蚴病相关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