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英文原版在线 末代皇帝电影完整版,求电影《末代皇帝》是英文原版高清的,无删减
末代皇帝电影完整版,求电影《末代皇帝》是英文原版高清的,无删减
求电影《末代皇帝》是英文原版高清的,无删减的。跪求!
种子已上传,6.4G,3小时38分34秒。
求电影《末代皇帝》英文原版云盘资源,最好带中英字幕的!
找了好久,送上百度网盘无提现码+永久有效链接,复制整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保存更简单哟(直接打开也可以)链接:://pan.baidu/s/1qXKLq0W#list/path=%2F&parentPath=%2Fsharelink3517406309-189533915620926&sourse=bdzhidao,望采纳~
求电影《末代皇帝》中所有音乐
1.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First Coronation》
2.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Open The Door》
3.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Where Is Armo?》
4.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Picking Up Brides》
5.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1》
6.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Rain (I Want A Divorce)》
7.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Baby (Was Born Death)》
8.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2》
9.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Last Emperor: Theme》
10. 由David Byrne演奏的《Main Theme Title (Last Emperor)》
11. 由David Byrne演奏的《Picking A Bride》
12. 由David Byrne演奏的《Bed》
13. 由David Byrne演奏的《Wind, Rain & Water》
14. 由David Byrne演奏的《Paper Emperor》
15. 由苏聪演奏的《Lunch》
16. 由The Red Guard Accordion Band演奏的《Red Guard》
17. 由The Ball Orchestra of Vienna演奏的《Emperor's Waltz》
18. 由TheGirlsRedGuardDancers演奏的《Red Guard Dance》
扩展资料: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在1988年,《末代皇帝》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九个奖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末代皇帝

奥斯卡电影《末代皇帝》几个版本的区别?
肯定不是你说的把脏话cut的情况。其实也不是很多人说的“一个是导演版,一个是剧场版”。
当年公映的、赢了N座奥斯卡的版本是163min的版本。219min的版本是一个根据当初合同为意大利某电视台剪辑的迷你剧版本,该版本需要剪成50分钟×4段的分段以供电视台分四次播放,这个版本也被后来很多专家和爱好者想当然的以为是导演版(因为它长),但是在CC公司最新发行的DVD中导演和摄影师已经证实那个163min的才是真正的导演版,据说贝托鲁奇也说过这是他最满意的版本。 以下zz: 电视加长版的主要不同 1、溥仪自杀被救醒的过程,溥仪仍声称自己是中国皇帝,并说“你们迟早会杀了我”。而战犯管理所所长说“在审判之前是不会让你死的”。 2、剧场版中奶妈给小溥仪讲述“大风与大树”的故事,而加长版中在该故事之后还有一段是讲述奶妈的来历的,一个老头边给奶妈挤奶边感叹“奶水真多啊”。 3、溥仪与溥杰在改造所的牢房里互相抚慰的镜头,带有明显的性暗示(其实影片中有多处暗示溥仪性取向的画面)。接着,进来一个士兵,给了溥仪一本叫作《新民主主义历史》的书,溥仪翻书,念到:“爱新觉罗·溥仪在第84-85页……”求末代皇帝电影剧情简介,要按电影中年份分段的剧情简介
1、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继任皇帝,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第二日她便在仪鸾殿去世。
2、1912年,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被废除。几经辗转后他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
3、1945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被日本关东军挟持准备去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被空降的苏联红军逮捕。
4、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作为溥仪的外籍老师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里,他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后来跟随溥仪逃亡天津并一直照顾到1931年。
5、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6、1956年11月15日,md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三年时光。
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
7、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溥仪特赦后,在妹妹家住了半个月以后,溥仪搬到了政府安排的一间旅馆里。
8、1960年2月16日,溥仪拿着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绍信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报到。2月18日,溥仪正式上班。第一个月,溥仪只负责浇水和搞卫生;第二个月转到扦插繁殖温室。三个月以后,溥仪先后分配到观察温室和繁殖温室。
9、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ze总理闻讯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去世。
末代皇帝电影获得什么奖
一,奥斯卡金像奖
1,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获奖人员:杰瑞米·托马斯。
2,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获奖人员: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3,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获奖人员:马克·派普罗、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4,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获奖人员: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5,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获奖人员:Ferdinando Scarfiotti、Bruno Cesari、Osvaldo Desideri。
6,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获奖人员:詹姆斯·艾奇逊。
7,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获奖人员:Gabriella Cristiani。
8,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获奖人员:Bill Rowe、Ivan Sharrock。
9,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始音乐,获奖人员:坂本龙一、大卫·拜恩、苏聪。
二,美国金球奖
1,第45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获奖作品:《末代皇帝》。
2,第45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获奖人员: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3,第45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编剧,获奖人员: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马克·派普罗。
4,第45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获奖人员:大卫·拜恩、坂本龙一、苏聪。
扩展资料
《末代皇帝》幕后制作:
1,创作背景
导演伯纳多·伯图鲁奇采用了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书籍《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再参考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才开始构思拍摄该电影。贝托鲁奇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另一个是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中国政府最终同意了该片的拍摄,并对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
2,创作团队
溥仪的弟弟溥杰和帮助溥仪完成自传的李文达都被聘为该片顾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为该片提供了他们的摄影棚和大量的临时演员,作为回报他们得到了该片的国内发行权。负责为该片作曲的有三个不同国家的人,包括中国的苏聪、日本的坂本龙一、和英国的大卫·拜恩。
3,选角过程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面试男主角时,尊龙是第一个试镜的演员,而且贝托鲁奇也的确是一眼就相中了气质独特的尊龙,但是他不相信这个男一号会来得这么容易,所以又在美国以及亚洲地区寻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他还是决定选择尊龙扮演男主角溥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
世界那么小,小到我们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玻璃缸里,透明的世界,我们彼此遇见。世界那么大,大得有些地方,我们一辈子也无法到达。我们抬头仰望天空,时间向后退去,白云向前飞去。历史是很玄妙的东西,我们在门内,时间在门外流过,不留任何痕迹。我们一直在向门外张望,希望能看到永恒,结果,什么都无法预知。我们只是在盲目的行走,无法主宰什么。
紫禁城那么小,小到永远是斑驳的朱红的墙,辉煌的金銮殿,蓝的天,白云略天而去。紫禁城那么大,大得推开一扇门,还有一扇门。这个地方,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 昏暗模糊的佛堂里几缕清晨的阳光从朱红窗棂里射进来。两边是斑驳退色的罗汉们,张牙舞爪的严肃。伟大文明夕照的美丽余晖,在一个三岁孩子的手中点点消失。“你那么小,你怕我吗?这里的每个人都怕我。我是至高无上的慈溪太后。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很久了。唯一能住在这里的是皇帝。他已经驱龙而去了。他今天死了。小溥仪,我将封你为万年皇帝。”而后她死了,在朝晖中,天亮了。溥仪笑了,跌跌撞撞地走出屋子。万年皇帝,一个牢笼,罩住他地一生。从一眼天真的孩子,到沧桑而冷漠的眼光。 万年皇帝,给了他什么,只是在他母亲死的那天,十三岁的溥仪平静的说“我母亲今天死了吧”。然后他推着自行车走遍皇宫的每一个门,朱红庞大的门。门外是匆忙的市集,褴褛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门却在恭敬的侍卫手上怦然关闭。门外有他的母亲,他的模糊的短暂童年,有他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世界。他绝望,叫着:“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了,另一个牢笼关住了他,那就是满洲国,在世人的唾骂声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当染上毒瘾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总督府的时候,雪地上,溥仪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辈子爱他的人,唯一的,仅有的,所有的。同样朱红伟岸的门,应声合上。“open the door”溥仪喃喃着。 从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满洲国,再到监狱。溥仪的一生,被历史牵绊着的,就是这个万年皇帝。历史的背后,是我们碌碌的背影。我们坚信着我们在创造着历史,其实,我们一直在沿着历史给予我们的轨迹向前走着,无法抵抗。我们总以为我们看清了历史,其实,我们只是在门内无助得向外张望。身在历史中,我们无法知晓什么。溥仪投靠日本人,是因为国民党背信弃义地掘了满洲的皇陵,慈溪的尸体被撕成几块,脖子上的项链做了宋美龄的结婚礼物。而他的决定背后,是日军哈尔滨的细菌试验厂。这是他所不知道的。在监狱中的溥仪,看着记录片,惊愕的缓缓站起。溥仪在满洲,也是坚决的回绝过日本人的无理要求,他在国会上愤怒的说,满洲国和日本一样是平等的,只是没人听他,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知道的,永远只是事实,而不是真相。.电影末代皇帝影评
对于溥仪,我想我只能用张爱玲的一段话来表达我的感悟:“他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他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溥仪的老师,陪伴他多年的长者,庄士敦这样说:“皇帝自从登基那天就成为了自己领地里的囚徒,在退位后仍是。但是现在他长大了,他会问为什么他是所有中国人中唯一的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无奈,尴尬,落寞,凄惨,悲凉,讽刺,可怜的难以称其为壮志难酬的理想,简单的逃离梦想却在出了囚笼又进监狱中破灭。我能体会到的所有悲剧性的字眼几乎一涌而出,一个人生的传记却如一只被囚禁的孤鸟一样,而且是如此大的喜剧,闹剧,黑色幽默剧,悲剧在那个激荡碰撞的年代构制的精雕细琢的巨大樊笼末代皇帝这只囚鸟承受的过程就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看点,如果说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当人类认为一个竞争对象失去了抗衡的能力,并逐渐失去了被批判,被轻视的价值,于是我们会同情病人,弱者,贫苦人。把溥仪看成病人,弱者,贫苦人并不带有轻慢的鄙视而是一种喟叹。喟叹中体味这一部如戏般矛盾的人生,称之为传奇未尝不可。 影片开始不久小溥仪被垂死的慈禧招入紫禁城宫中,阴暗的殿中,泥塑的罗汉和泥塑般的臣子,嫔妃,嬷嬷,太监,正中央是濒死的慈禧,丑陋的褶皱,阴阳怪气的声音,妖魅的形象,让我感觉溥仪来的这地方从一开始便是恐怖的。小溥仪就在这个环境下被授予万年(Ten Thousand Year)皇帝,旋即慈禧口含黑珍珠结束了淫乱的一生。真龙之身在体载沣也要下跪(夫对子屈膝也只有在中国可见吧),可这时的溥仪只有一句话"我们什么时候回家……"。 逐渐,他接受了自己已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事实,他被告知能任意做一切事情,但是年幼的溥仪在浴盆中欣喜异常,他欢呼着"I am the son of heaven"。但他得到的伊始也就离失去一切不远了。他的奶妈给他睡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和一阵风,树倒了,猴子就都散了。看到这想导演还真是有手段,这不就是中国“树倒猢狲散”的道理吗,大树将倾,倒下的猴子们即使是猴王也是顾不得的,封建王朝即将覆灭,皇帝的处境不言而喻。喊着自己是天之子的他不知道其实自己真正的只做了短短3年的皇帝。 至此他开始了逐渐丢失的人生,成年后的他被迫与感情至深的奶妈分离甚至都没有道别的机会,谁说他可以为所欲为他知道连自己的奶妈他都无法留住,他哭着说"她不是我的奶妈,是我的蝴蝶"。接下来他又被告知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天子,在紫禁城外已经经历了风风火火的革命,有更大的窃国大盗与他分享了这至高无上的称号,他开始恐慌让手下的太监喝掉墨水,以证明自己的权力威力,可除了这样他还有什么权力呢?他被自欺欺人的告知"在紫禁城里你永远是皇帝,但在外面不是,外面是个民国,还有个总统"。 在与他的外国教师庄士敦的对话中,庄说道"为什么措词重要。如果你不能说出你的本意,皇上,那你就不会说话算数了。一个绅士应该永远说话算数"。而溥仪的回答是"朕不是绅士,朕被禁止说心里话,他们常告诉朕该说些什么"。听到这里真是无尽的悲凉与同情。 年后的溥仪图强改革整顿宫廷却被贼臣愚弄欺骗,直到后来被军队逼迫退位正式离开紫禁城,迎接他的是士兵们的欢呼和炫耀功德旗帜。他带着墨镜默默走出宫门。我看不出他的失望与痛苦,感觉溥仪一生的感情都是隐忍的,我会替他失落,我无法不同情他!皇宫外面并不是他想私奔出去的欧洲,到了满洲日本人的领地他更加失去了权利,他被迫作秀,又被儿戏般撤掉帝号,他先后失去了两个妃子,文绣是主动提出离婚,婉容想生一个孩子保住溥仪摇摇欲坠的皇位加之婚姻生活的苦闷,她偷偷怀了侍卫的孩子,可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毒死,并被日本人强行带离了溥仪。 以上的一切都是这只囚鸟求不得的苦痛,于是他不断地想逃,他养了小白鼠把它放到锦囊里,养了蟋蟀把它放到木盒里,他孤独,这些小动物正是他自己!影片中曾多次出现了颇有意味的一句话"open the door"!一句是小时候他想看看紫禁城以外的世界却被侍卫拦住,他捧着白鼠向逐渐关闭的大门跑去,门关上的前一刻我以为他会把手中的白鼠放出去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却愤怒的将小白鼠摔死在门上,以此来宣泄他对这囚笼的控诉!第二次是文绣离他而去他追出门在冬日的雪地里说出,那时的"open the door"已是软弱无力了。耳边想起影片的配乐《where is the arm》,乐声委婉泣诉。 悲伤的话说了那么多电影结尾依然精彩意味深长。年迈的溥仪走入了太和殿,傍晚的柔光镀在金銮殿上,溥仪的脑海中浮现的应该是从前的温暖的回忆吧,他蹒跚的想跨过围栏在龙椅上坐上一坐,这时他被一个小红领巾阻止住。多巧妙地设计,在影片的结尾,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帝与新社会戴红领巾的儿童相遇,是一个象征的死亡与另一个象征的希望吗?慈祥的溥仪从龙床后拿出了那个装蟋蟀的木盒,红领巾打开木盒发现蟋蟀还在,但转眼间溥仪已经不见了。这里显而易见是个象征性的手法,蟋蟀被放出来而溥仪已经被新的时代所埋葬了。 那个蝈蝈,象征着一个孩子最初的童真。藏在那张龙椅上,也藏起了他所有的想往。 无论是小时候的他还是长大后的他,其实都一样。他的家只有紫禁城那么大,他的世界只有那么大。 本片的编剧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诠释了溥仪悲惨又无奈的一生。影片在165分钟内不断闪回叙述了他61年的人生,其实更多是叙述了中国那61年动荡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似乎显得更清晰些。要说艺术原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末代皇帝》是一典范。 影片主要参考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和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在资料、工作人员上都是中西结合,最后是以贝托鲁奇带着对溥仪的个人同情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拍成了此片,在商业、艺术、观众群上达到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又满足的导演的个人心理,可为近乎完美了。 此片各方面都可感到导演的独巨匠心。片头的设计使人急于想了解我国宫廷的神秘和悠久的帝王文化,让观众的观看欲望立刻而起。影片一开始的时间点用的十分妙。1950年,绥汾河火车站,是苏联收容所向中国政府交接伪满战俘的时刻,也正是溥仪本人前后半生的转折点,这使之后整个影片完整、紧凑、有序而又不乱,影片不紧没有一个多余镜头,相反每一个镜头之间的组接几乎都有很深的寓意,多个隐喻蒙太奇的使用让观众的内心始终随着影片波动起伏。此简单举三处,便可称经典—— 镜头一: 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已被送进一片千疮百孔的禁宫中,在目睹慈嬉驾崩全过程后全然不知此时残酷的现实,依然天真地走到已是摄政王的阿玛前,问他是否可以回家了,阿玛无任何言语,却是向他深深一拜,瞬时间,一切不言而喻。孩子的地位立刻变得何等的尊贵,何等的独特,何等的不逢时代!一个政治牺牲品就这样诞生在即将崩塌的王朝中。由此便可想象,孩子将来的成长过程是多么扭曲。 镜头二: 这是影片前后出现的那只蝈蝈 1909年,宣统皇帝的登极大典上,3岁的小皇帝早已被这气势庞大却显得极为冷清的破典礼闹得心烦不已,惟独师傅陈宝深腋下的那只蝈蝈吸引了他,片中所表达的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见”,此后,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它永远地“隐居”深宫不再出现。直到半个世纪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的溥仪买了门票重逢了已是旅游景点的紫禁城,年过花甲的他在欲走进太和殿宝座时被看守人的孩子拦住,几句简单而赋有哲理的交流后,溥仪向孩子交取他的“证明”,拿着那个积满灰尘的小笼子,孩子很纳闷,转身欲问个明白,而溥仪却已消失了……此时,一只变了色的蝈蝈爬上孩子的红领巾。这是它的第二次出现。一只在宝座下存活了半个世纪的蝈蝈—— 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如此深层的隐喻,或许在贝托鲁奇的眼中,皇帝终究是应该被承认的,罪过不是他生来就有的。当时的历史背景:1967年,中国文革最疯狂最动荡的那年,百姓的极度信仰依旧存在,只不过不是皇帝,而是另一个伟人。当时的溥仪已在弥留之迹。所以影片中所表达的一切不言而喻:红色风暴的社会,连交通也变成了绿灯停红灯行,改造溥仪的共产党人同样被共产党人“改造”着,一切都逃不过历史的变迁。此时的故宫已无游人再入,所以在片中当老年溥仪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观众或许就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魂了,魂归故里…… 大清朝的历史在溥仪的身上画下了句点,处于乱世的背景下,一个小毛孩挑起了国家重任,一直在孤独与救世中徘徊,一心想要重振大清王朝,最终却弄个一败涂地。其实历史题材的电影是最难拍的,因为往往会被人来回推敲其真实性,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这部电影中所要表现的不单单只是一个末代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无奈于命运安排的人。历史道不清,说不完,溥仪是一个朝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通过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为末代皇帝的悲哀与苍凉,皇帝是世上最孤独的人,更可况是溥仪呢。 末代(255)跪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