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朝王安石什么变法 王安石變法前宋朝的國庫和百姓都不富裕,錢都存在地主手中

火烧 2021-06-27 22:47:52 1044
王安石變法前宋朝的國庫和百姓都不富裕,錢都存在地主手中 王安石變法之前,宋英宗的4年,仁宗的40年,這44年的時間,被許多歷史學家稱為中國文化最為燦爛的時代,也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人“最好的時代”。從經

王安石變法前宋朝的國庫和百姓都不富裕,錢都存在地主手中  

王安石變法之前,宋英宗的4年,仁宗的40年,這44年的時間,被許多歷史學家稱為中國文化最為燦爛的時代,也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人“最好的時代”。從經濟總量上來看,這個時期的中國堪稱世界第一經濟體,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化人物也這個時期紛紛登場。但是為什麽這樣的時代,先有慶歷新政范仲淹變法,後又有王安石變法呢?

其實北宋變法最迫切的理由,是他們看到了歷經百年的北宋政府,繁華的背後其實是“積弱積貧”的社會現實。

按《宋史》中的記載:“承平既久,戶口歲增。兵籍益廣,吏員益眾。佛老外國,耗蠹中土。縣官之費,數百於昔。百姓益稍縱侈,而上下始困於財矣。”“兵籍益廣,吏員益眾”,這就是上百年來積重難返的“冗兵”和“冗官”問題。

冗官和冗兵的問題肇始者是宋朝制度的設計者趙匡胤,其實大多王朝的制度問題在開國就已經埋下了問題的種子,畢竟沒有哪種制度能夠永久沒有問題地運行下去,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口在增多,社會財富分配等等都會相繼出現問題。

趙匡胤建立國家財政養兵的募兵製,包袱隨著時間的累積雪球越滾越大。宋太祖開寶年間,禁軍和廂軍的人數是27萬;宋太宗至道年間增至66萬;宋真宗天禧年間為91萬;宋仁宗慶歷年間已經高達125萬,到宋神宗即位的時候已經高達140萬人!

而宋朝的官製,有官、職、差遣三套班子,經科舉、恩蔭和薦舉來源,演變出大量冗官。有官有職而沒有事情乾的官員,已經佔到了官員總數的60%以上。據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裡的數據,北宋國家財政收入一年在6300萬到6800萬緡錢之間,而冗兵和冗官兩項開支,已經佔到了6000萬緡,如果加上皇家開支,以及每年要給西夏和遼國的“隋賜”,國家財政其實已經到了赤字的地步。

宋朝王安石什么变法 王安石變法前宋朝的國庫和百姓都不富裕,錢都存在地主手中

而同時大宋朝的內憂外患也日趨嚴重。內憂表現為階級矛盾尖銳,宋朝中期統治者們為了彌補財政虧空,對內加緊了對百姓的剝削和壓榨,加上宋朝一直實行的“不抑兼並”的政策,縱容大地主大官僚兼並土地,到王安石變法以前,全國墾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都被大地主大官僚所霸佔,以至造成“勢官富姓佔田無限,兼並冒偽習以成俗”、“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而這些大地主大官僚往往又都享有免稅免役的特權。因此,全部繁重的賦稅和差役,便都落到自耕農,半自耕農和中小地主身上,致使階級矛盾不斷加劇,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嚴重影響了北宋王朝的統治秩序。

而外患主要表現在邊患威脅嚴重,由於北宋對外一直實行“守內虛外”的軍事策略,致使宋軍禦敵不利,自宋太宗以後,宋軍不但無力恢復燕雲十六州,反被不斷進攻,嚴重威脅宋朝的統治,另外,巨大的戰爭耗費、賠款以及養兵等費用進一步加重了宋朝的財政危機。因此,宋朝面臨著財困兵弱,內憂外患的嚴重局面。

歐陽修曾歎息:“財不足用於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於外而敢驕於內,制度不可為萬世法而日益叢雜”。這正是當時社會矛盾的寫照。

國家龐大的開支,造成空前嚴重的財政危機,同時又加深了國內社會矛盾,外患也是一個嚴重威脅,這樣的北宋,其實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如果不變,國家財政勢必會崩潰,宋徽宗時期任用奸相蔡京,而蔡京最大的本事就是斂財,儘管他的斂財手段其實是變相地剝削人民財富。但從這裡也不得不說,宋朝的財政有著極大的問題。

而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對”討論改革時,討論的核心問題也是改善財政,以理財為主要目的。這也是王安石變法“頂層設計”的核心思想。

是故,大宋到了神宗時期,國家不富,人民也不富,只有中間的大地主和官僚比較富裕。當時國家亟需對當時的三冗、軍事力量不足和財政空虛問題進行一次大變革,這也就是慶歷新政和熙寧變法的原因所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