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吗?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吗?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李善长,生于公元1314年,卒于公元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定滁州后,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其功绩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小的时候就体现了智计谋略上的长处,学习法家著作,对事实的推断论述上,常常都是对的。他向朱元璋建议要重视民心的作用,不要乱杀人,这样才易成就帝位,从此受到重用。相传朱元璋曾经问李善长: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
李善长回答说:秦末战乱之时,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朱元璋称赞他言之有理。李善长知人善用,又善于调护诸将。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
可以说,朱元璋一步一步登上九五之位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他的身影。在军事上,他善于调护诸将,使之各得其所,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常常能在作战上取得尽如人意的结果。在政治上,他娴于辞令,处理政务,官吏皆服。经济上,他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这一处处功绩,使得李善长在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又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兼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晋为韩国公,位极人臣。这样一个智计无双,号称明朝第一开国功臣的人是怎么死的呢?
李善长的死因,最受大家肯定的便是牵扯进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等人意图谋反,被太祖发现,将其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在当时位及丞相,还是因为有李善长举荐,又加上李善长的侄子是胡惟庸的女婿,两家来往甚秘。胡惟庸犯谋反罪,朱元璋虽然没有牵连李善长,当时应该也是对其有所怀疑的。洪武十八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实际上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也没有处置李善长,反而力保他,将他及家人安置在崇明,但是胡惟庸并没有感谢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已是心生间隙。
后来,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下人屈打成招,说出胡惟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李善长不从,后来又让李善长的弟弟劝说他,如此李善长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正是这句我老了,等我死后,随便你们怎么样!朱元璋才定下他的谋反罪,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际上,现在这句话由我们看来,也知道李善长没有谋反的意图。只是夹在亲人和君主之间,无赖的逃避。希望此事不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发生。应该说,当时的李善长既无谋反的野心也无那个必要,李善长当时已经是人臣第一,胡惟庸当了皇帝,李善长的地位也并不会有什么提升了,同现在没区别,李善长为什么还要冒着株连亲族的危险,帮助胡惟庸谋反呢?
后来还有人占卜说,最近星便,恐国家君主有难,会有灾祸发生,而占卜的结果应在一位大臣身上。如此朱元璋就将其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等人,都同时受胡惟庸牵连而死。不久,被牵连的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王景、济宁侯顾时等若干人。太祖亲自下诏罗列他们的罪状,加在狱辞里面,纂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李善长之子李祺与公主被迁徙至江浦,过了一段时间后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任旗手卫镇抚,但被取消世袭的权利。同时也有人认为,朱元璋只是借星变这一说法,将一干功臣捋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刘伯温怎么死的 刘伯温真的是朱元璋害死的吗?其实朱元璋是“一石二鸟”之计
- 朱标不死朱元璋可能不杀蓝玉 蓝玉是被冤杀,还是自己作死?看他做的这4件事就明白了
- 朱标不死朱元璋可能不杀蓝玉 朱樉被害死,为什么朱元璋却骂他死有余辜
- 朱元璋徐兴祖 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朱元璋都找不出理由杀他
- 朱标不死朱元璋可能不杀蓝玉 朱棣和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 朱元璋有多喜欢朱标 汤和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如何评价汤和?
- 大将军蓝玉 蓝玉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都平安无事,为何收义子却被朱元璋杀掉
- 朱标在朱棣敢篡位吗 朱标死后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里朱棣为皇帝呢 只因一点朱元璋要顾及
- 历史上谁被株连九族 蓝玉因一句话被“朱元璋”剥皮,诛九族?蓝玉说了什么?
- 朱元璋蓝玉案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说蓝玉的死是必然的?真相是什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