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生活现状 美国人眼里的20世纪6大军事家,中国唯一能入选的是谁?
美国人眼里的20世纪6大军事家,中国唯一能入选的是谁?
美国军事专家杰米· 卡洛奇曾评论说,二十世纪,全世界范围内有六位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军事家,他们就是苏联的朱可夫、美国的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英国的蒙哥马利以及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
他们在战场上所展现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令人刮目相看,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令人赏心悦目,远见的军事战略布局,令人叹为观止,不愧是“当代军神”!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1974)
朱可夫,苏联知名的军事家、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苏军统帅。
朱可夫出生于卡卢加省特列尔科夫卡村,幼年时期家境贫困,曾经在毛皮作坊做过学徒。1915年,朱可夫参军,加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他加入红军,还是在骑兵部队服役。
因为英勇善战,朱可夫在军队中提升很快,1938年时他已经是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之后,朱可夫参与哈勒哈河战役作战、基辅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成为苏联知名的军事统帅。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朱可夫指挥了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是苏联打败德国的重要指挥官。战后,朱可夫被任命为苏联陆军总司令,因威名太盛、功高盖世而一度被撤职,直到斯大林去世后才恢复职位。
然而在赫鲁晓夫时期,朱可夫的政治处境也不怎么样,备受打击,直到勃列日涅夫上台才稍稍有所改善。晚年时期,朱可夫仍然受到克格勃监视,所受的“污名”也没有得到平反。
1974年,朱可夫在家中去世,享年78岁。1995年,朱可夫得到平反,名誉得以恢复。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
麦克阿瑟,美国著名军事家,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出身军人世家。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毕业后进入工程技术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麦克阿瑟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第42步兵师师长,之后,他还出任了西点军校校长、陆军参谋长等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麦克阿瑟出任了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等职,为同盟国赢得最终胜利功不可没。1950年,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参加了朝鲜战争,后因战局未达到预期而被撤职回到美国。
1964年,麦克阿瑟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969)
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政治家、军事家,美军统帅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美国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人。
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家里条件较为一般。1911年,艾森豪威尔考入西点军校,毕业后进入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的第十九步兵师服役。艾森豪威尔早年在菲律宾军队时,曾在麦克阿瑟手下工作过,直到1941年他才收到军界关注,被调任为第三军参谋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艾森豪威尔的职务得到迅猛提升,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他被推选为盟军最高司令,带领盟军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战后,艾森豪威尔在美国国内的威望达到顶点,凭借优势,他竞选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1969年,艾森豪威尔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1945)
巴顿,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巴顿,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出身军人世家。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后又进入西点军校实习,毕业后进入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第十五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巴顿因作战有功,被授予“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组建装甲旅,巴顿被任命为装甲旅旅长,后又升任为第2装甲师师长、第1装甲军军长、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等职。
1945年,巴顿在一次出外打猎时因车祸而受重伤,不久后去世,享年60岁。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1887-1976)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出身牧师家庭。1907年,蒙哥马利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进入驻印皇家沃里克郡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曾在法国、比利时战场作战,战后升任为师司令部中校一级参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蒙哥马利出任了英格兰东南军区司令、第8集团军司令、第21集团军群司令等职,参与及指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人敬重。
战后,蒙哥马利曾出任过帝国总参谋长、西欧联盟常设防务机构主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副司令等职,于1958年从军中退役。
1976年,蒙哥马利因病去世,享年89岁。
刘伯承(1892-1986)
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十大元帅之一。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出身贫困家庭。1912年,刘伯承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毕业后进入川军服役,参加过讨袁斗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
1927年,刘伯承领导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前往苏联学习军事。1930年回国后,刘伯承出任了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师长、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参与了反“围剿”作战、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伯承又出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等职,于1982年辞去职务,正式退休。
1986年,刘伯承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