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北部湾发展的视频和资料 北部湾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火烧 2022-12-26 05:24:07 1124
北部湾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前身溯源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3年,钦州地区师范学校创办。1977年,开设全日制普通大专班。1982年,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1985年,增设广西师范学院钦州

北部湾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3年,钦州地区师范学校创办。

1977年,开设全日制普通大专班。

1982年,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

1985年,增设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分院。

1988年,更名为钦州地区教育学院。

1991年,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钦州民族师范学校

1906年,原绥丰书院改名为钦州中学堂。

1910年,钦州中学堂更名为钦州中学。

1914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钦州中学。

1930年,改名为广东省立第十二中学。

1935年,学校改制为广东省立钦州师范。

1950年,更名为广东省钦州师范学校。

1951年,更名为广西省钦州师范学校。

1955年,更名为广东省钦州师范学校。

1965年,更名为广西钦州师范学校。之后,更名为钦州民族师范学校。

1999年6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分校与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合并发展

2004年,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分校)并入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国家教育部下文批准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

2011年,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养培训的资质。同年12月,海校区启动建设。

2012年11月,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套用型大学联盟理事高校。

2014年,成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

2015年,学校由钦州市西环南路整体搬迁至钦州市滨海新城。

2016年1月,学校由钦州市西环南路、育才路两个校区整体搬迁至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校区办学。同年,教育部与钦州学院签署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北部湾大学(筹)协定。

2018年11月底,教育部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北部湾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校有教职工1229人,其中专任教师860人(正高115人,副高309人,博士211人,博导8人,硕导87人);有国家万人创新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八桂学者各1人,广西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特聘专家6人,省部级教学团队3个。

国家教学名师:傅水根

自治区教学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3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52个本科专业。

教学单位名称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设立时间 海洋学院 水产养殖学 农学 2010 海洋科学 理学 2008 生物制药 工学 2016 海运学院 航海技术 工学 2009 轮机工程 工学 2007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工学 2017 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 自动化 工学 2008 车辆工程 工学 2013 机械工程 工学 2010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学 20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2016 石油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2007 油气储运工程 工学 2011 能源化学工程 工学 2015 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2007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2015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2008 物联网工程 工学 2014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2007 通信工程 工学 2017 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 理学 2006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2014 测绘工程 工学 2017 人文学院 音乐学 艺术学 2008 音乐表演 艺术学 2012 汉语言文学 文学 2006 新闻学 文学 201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2007 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管理学 2013 城市管理 管理学 2014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2009 金融工程 经济学 2016 旅游管理 管理学 2007 物流管理 管理学 2007 市场行销 管理学 2008 教育学院 国小教育 教育学 2015 学前教育 教育学 2012 教育学 教育学 2009 套用心理学 教育学 2011 陶瓷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 2009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2007 环境设计 艺术学 2007 产品设计 艺术学 2007 理学院 物理学 理学 2006 数学与套用数学 理学 2006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工学 2016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学 2017 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 英语 文学 2007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2006 体育教学部 体育教育 教育学 2009 继续教育学院 ------- ---- ---- 工程训练中心 ------- ----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个,自治区级以上优势特色等各类专业14个,其中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6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3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专业4个;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4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自治区级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心1个,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部湾大学--广西嘉华钛业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轮机工程

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石油化工专业群、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

自治区级特色专业: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石油与化工、经济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

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水产养殖学等

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轮机工程、艺术设计、物流管理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滨海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航海实验实训中心、陶瓷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制造与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航海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陶瓷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滨海旅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部湾大学--中兴通讯广西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

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坭兴陶工艺与创意文化协同育人平台、石油化工套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等

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北部湾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团体心理辅导、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论、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轮机工程专业导论等

学生成绩

截至2018年1月,学校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画校级立项714项,其中区级立项323项、国家级立项100项。

2017-2018学年,学校本科生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总数209项,其中国家级40项、省部级169项;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总数3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9项;文体竞赛获奖总数3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30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7篇,获批专利27项;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分别为8.36﹪和8.03%。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2个广西一流学科(培育)、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含培育)。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

自治区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化学工艺、水产养殖、船舶与海洋工程

自治区重点学科(培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学位点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国际商务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渔业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高校重点研究机构2个,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海洋类院士工作站1个,钦州市重点实验室7个;与地方和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船舶数位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北部湾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北部湾特色海产品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部湾现代港口物流重点实验室(培育)、广西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控制实验室(培育)

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经济与北部湾文化研究中心

自治区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油气精细化利用及安全控制团队、船舶数位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团队

自治区高校重点研究机构: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

自治区院士工作站:"海洋生态环境"院士工作站

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钦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钦州市重点实验室:钦州市油气资源精细化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钦州市船舶先进设计制造重点实验室、钦州市大数据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钦州市海洋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钦州市电子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钦州市现代港口物流重点实验室、钦州市坭兴陶窑变工艺研究重点实验室、钦州市物联网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钦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钦州市结构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钦州市"网际网路+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344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50余篇,被SCI、EI、ISTP 检索收录文章80多篇;学校资助出版学术著作、译著及教材10多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钦州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共5项、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2012-2017年,学校获评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

部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 奖项类别 奖项级别 获奖年份 造船精度测量分析系统开发与推广套用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6年 广西海岸环境脆弱性评估技术与套用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16年

基于陶瓷平板膜生物反应器(CMBR)的

高浓度废水协同处理技术开发与套用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6年

具有扩环及缩环甾核结构甾体化合物作

为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和评估

广西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2016年 轧辊类高刚度工件振动时效新方法及其推广套用 广西科学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2016年 广西海岛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16年 法制教育的人文价值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系列论文)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6年 教师期望对学生数学自我概念影响的定量分析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 京族特色元素在坭兴陶装饰设计初探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 银行亦或市场主导金融体系对M2/GDP比例影响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 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

生态伦理视角下广西海洋文化发展研究

(之一至之四)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4年 规范与创新:促进网路政治健康发展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4年 生态伦理视角下广西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4年

关于旅游者合法权益法律保护若干问题研究--

以广西旅游者合法权益法律保护为例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4年 单一化机浆废水回收药液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及套用示范 广西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4年

广西热带气镟灾情评估与灾变年预测

的数学模型研究与套用

广西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3年

必由之路探索--广西沿海地区高等教育

与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研究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2年

政策规避与政策创新: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2年 《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2年 《文选赋》"物色"类研究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2年 "高考移民"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12年 全局协调的甘蔗收割机多学科智慧型化 广西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2012年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215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49.8万册,电子文献69万册。订阅纸质报刊1650种,电子期刊27088种,有中外文检索资料库18个。设有社会科学总库、自然科学总库、文史书库、文化教育科学书库、语言文字书库、艺术图册书库、工具书库和社会科学提存书库、自然科学提存书库、报刊杂志书库等10个书库。馆藏文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学术刊期

《钦州学院学报》是由北部湾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广西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广西高校精品期刊。

关于北部湾发展的视频和资料 北部湾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学报社科版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中国-东协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北部湾文化研究、中国新诗研究、环境伦理学研究、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自然版主要栏目有海洋与船舶研究、机械与自动化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数学研究、物理研究、电子技术研究、计算机技术研究、物流管理研究、经济研究等。

合作交流

"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分别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广西大学、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所、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公司、广西海洋研究院、钦州海事局、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海洋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定。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波兰、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面向亚洲、非洲、大洋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招收留学生约600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五角星的校徽图形如乘风破浪的船头,船舷击水翻涌的浪花恰似向两侧飞跃嬉戏的国宝白海豚形态,继承了原钦州学院院徽中海豚的造型,体现传承的精神,又寓意升格大学后,以海洋专业集群为特色学科的办学主体的综合性大学创新特征。

搏击海浪的海燕,寓意大学敢于挑战的精神特质,已经融入大学的文脉。

校徽构筑出勇往向前的立体空间感,寓意作为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北部湾大学昂首驶向高等教育蓝海的伟岸形象。

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海涵春育,鹏举南天

"海涵",面大海,临浩瀚,以海之气象涵养之也。详解其义有三:一曰大学地理,位于钦州;二曰特色学科,海洋类学科;三曰大学理念,开发北部湾。

"春育",春风化育,谓大学以育人为本,且以春风化育之道育一代新人。

"鹏举",大鹏振羽,其翼垂天也。谓大学之发展前程无量,亦谓以大学之发展,来发展钦州,发展北部湾,辐射东南亚亦为前程无量之伟业也。

"南天"本谓大学所在南方。因其本意有有时特指岭南地区之义,故大学之服务,生源,学术资源俱在南天也。

大学精神突出学校位于良港,辐射东南亚,以育人,海洋气象为特色。

校训:博观内省,达道知行

临浩瀚,立高远,是为博观,博观者,海之胸襟,海之视域也;如"博观"意在向外,则"内省"重在向内。内省之义有孟子"三省吾身"之谓,故重内在之道德修养,重内力内功之修炼,而内外结合,乃成人成才之关键。此二者又合于"达道","达道"其关键在"和"。"和"对己,在"中和",万物求其"中",既不过也无不及,恰如其分也:对外,则在"和谐社会"之构建。而"知行"则在知与行,即理论与实践之转换,同一。

大学精神在于学校之特色,学校之宗旨;大学校训则在办学者,师与生之身体力行也。两者相辅相成。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党委书记 赵君 校长、党委副书记 韩峻峰 党委副书记 陈锦山、陈湘如 党委常委、副校长 曾彦、唐高华 副校长 黄鹄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覃宇环 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梁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