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怎么灭亡的 满清王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满清王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满清王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满清王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满清王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继位的咸丰帝所面对的时局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又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人多数未明当时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未达日本明治维新般的成效,结果导致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称为“百日维新”。 19世纪末,在《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列强纷纷在中国强行取得“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和新疆,英国的是整个长江流域,法国的是云南和两广,等等),大有一举瓜分中华之势。因此,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高涨,引发义和团运动仇杀洋人,八国联军入侵。1901年因此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为了拢络人心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科举在内等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走向瓦解。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什么时候
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乾隆末年。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达到顶峰的朝代,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共同开创的“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繁荣富强的时期,但也是清朝走向没落的最后辉煌。
清朝走向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贪污腐败和闭关锁国。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 。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
扩展资料

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加。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王朝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
历史老师告诉你
极盛必衰。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放在清朝历史上同样适用。 清朝盛世众所周知就是康雍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到了乾隆中后期,一方面清朝国内表面的极度繁华的同时,隐藏在内部深层次的各类矛盾日益突出,并呈现随时激化的态势。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题外话一句,史学界普遍认为乾隆之后的嘉庆时期,农民起义队伍白莲教攻进皇宫,就是矛盾激化的突出表现。 当然,就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历史进入明朝中后期起,闭关锁国的中国就与世界历史潮流——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和工业化背道而驰了。整个中国就开始滑向了深渊。满清王朝是否能算中国王朝?
当然算!不然崇祯皇帝上吊之后,中国的历史怎么算?尤其是满清入关之后,虽然推行过很多满人的风俗,比如剃发、长马褂,但是,总体来看,汉人的文化还是占主流的,满人也渐渐地被汉人所同化。这是一段不短的历史,不能因为统治者不是汉人而否定。不管怎么说,满人也还是中国人。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
D 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三项。
一地被中原地区弄丢了一千多年,为何反而却成了满清王朝最大的功绩?
因为满清王朝一直都没什么成就,而且还把之前祖辈创下的国土糟蹋的乱七八糟的。其实还是做了一点的好事的,那就是收复了丢失一千多年的西域,这是满清王朝做出的最大的功绩。
西域地势其实是非常宽广的,但是之前因为安史之乱,潘镇割据等各方面原因,所以在唐朝的时候,西域就不受唐朝的控制,并且还出现了一些半独立政权。刚开始的时候,蒙古很多人开始信奉黄教,当时主要是喀尔喀地区人,然后为了更好的宣传黄教和扩大领土,喀尔喀的首领就开始带兵攻打卫拉特,绰罗斯和卫拉特是盟友,就去攻打喀尔喀,但是打输了,喀尔喀还是攻打到了卫拉特的边境。后来还深入到了卫拉特的内部,导致整个卫拉特跑的跑,逃的逃,整个体系都散掉了。卫拉特就是个没有人管理的地方,乱的很。
这中间这么多年还发生了很多的战事,不过最后还是成了一个主要的力量,就是准噶尔,准噶尔当时和清朝打了一场七十多年的战争,虽然跨越这么久,但是清朝还是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战斗,最后拿下西域,把它归为了中国的版图。
后来准噶尔内部发生矛盾,阿穆尔萨纳带着自己的部队投奔了清朝,乾隆还给他一个封号,后来他又带兵打回去了,并且占领了伊犁,清朝也对其进行了收复性的措施,取消了其中央政权。但是阿穆尔萨纳不愿意,就带兵反抗,但是正好他的部队突然大批的发天花死亡,这样清朝就没花什么力气就收复了西域。
为什么说满清王朝给中国带来了300年的灾难
1644年,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攻入了明帝国的首都北京。但是李自成并没有在北京呆多久。短短40天以后,他就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狼狈逃回西安。而多尔衮统帅着满洲八旗进入北京,满清王朝的统治开始确立。但是这个王朝大开历史倒车,中国从各方面开始全面倒退。客观的说,截止1840年鸦片战争时 ,清朝与西方的差距已经十分明显。
一、全面推行海禁,对海外侨民遇害不闻不问 明朝中期也能进行海禁,但当时主要为了对付海上的威胁。在隆庆皇帝在位时期,明朝恢复了海上贸易。到了万历时期,中西贸易已经十分的繁荣。进出口的关税成为明朝政府很大的一笔收入,但是好景不长,1644年。满清王朝确立了自己在中原的统治。由于南方各地还在南明势力的控制之下,为了防止北方民众与南明政权联系,清廷首先在山东等北方沿海地区进行了绝对的海禁。南明永历王朝灭亡之后,台湾的郑成功成为清廷最大的威胁。为了困死郑成功,清廷命令所有的沿海地区全部进行海禁。一艘船、一块木板也不准下船,而且沿海50里的百姓全部迁走,这一政策一口气执行了39年。 到了雍正时期,虽然开放了海禁,但是出口的种类十分简单,就连出口的船只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于那些出海谋生的人,清廷的态度是不闻不问。1740年,印尼爪洼岛上发生了对华人的屠杀事件,一共造成了2万多华人遇难。当时的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荷兰驻印尼的总督十分恐慌。他派出了代表团,诚惶诚恐的向中国致歉,并表示愿意赔偿。但是中国方面的态度,让荷兰人前所未闻。当时乾隆皇帝刚刚登基,这位年轻的皇帝说出了让荷兰人不敢相信的话。乾隆皇帝说:“对于这些远离祖国贪图发财、舍弃自己祖宗的不肖臣民,我大清并无丝毫的关怀。”意思是杀了就杀了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二、规定通商口岸,限制船只吨位 乾隆初年,曾经开放了一些关于出口的限制。这极大的刺激了江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苏杭一带的商品大量出口海外,这一繁荣延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精明的乾隆皇帝发现苏州每年就有1000多艘船只运往海外,而很多西方船只则留在宁波一带装货。作为最高统治者,乾隆的心中开始恐惧。一旦江南地区的百姓与西方交流日久,很可能再次造反;即便是国人无事,那些洋人一直停留在宁波,宁波早晚成为第二个澳门。清朝明显对自己的统治很不自信,1757年年底,乾隆下达了命令,命令关停除广州以外的所有口岸。在此之后,外国商人再想进口中国商品只能通过十三行。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达到了顶峰,在断绝与西方经济交流的同时,也断绝了文化交流,这才是最要命的。 中国的造船技术本来是非常先进的,但是由于清廷的高压政策,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不断的退步。雍正皇帝刚刚即位之后,就宣布对出海船只的限制,具体要求是:船头不得超过5尺,舵手不能超过5人。而且只能在朝廷规定的海域内航行,如果私自驶入深海,以忤逆罪论处。为了防止商船走私武器,1719年,清廷严禁商船携带任何武器。乾隆皇帝上台之后可真是变态,他把目光盯上了用来增加船只配重的石头上。乾隆认为石头内也可以携带武器,因此又一次命令出海之人只准使用土块压舱。对于那些改进航海技术的行为,清廷会进行严厉的处罚。而在遥远的英国,一项新发明已经足以让一个人一辈子吃喝不出。但是在中国,等待发明人的只有牢狱之灾。 三、中国的造船业和文化被彻底扼杀 1766年,清廷又想出了一个坑爹的变法。由于船只携带的橹桨会增大航速,因此清廷规定内河船只只准使用双橹双桨,这就意味着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在乾隆的儿子嘉庆在位时期,清廷进行了一次船只大普查。普查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船只的规格和吨位,凡有违犯朝廷规定的船只全部拆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清朝的造船业被压制到了极点。清朝除了能够制造那种小的可怜的渔船之外,几乎什么也无法制造。明朝时期那种航海巨舰成为清朝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怪物,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乘坐狮子号出访清朝。狮子号的排水量为1200吨,被清朝人称之为巨舰。这些人不知道,早在2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已经制造出了7000吨级的巨舰。满清王朝十二帝王的画像究竟有何端倪,竟能折射出清朝必然会灭亡?
其实人们之所以认为从清朝十二位皇帝的画像中就可以看出清朝的灭亡的原因,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迷信的。而原因就是我们古代以及现在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面相。有人认为,之所以能够从清朝各位皇帝的画像的演变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清朝时代慢慢走向灭亡。就是因为在这十二幅画像当中,清朝皇帝的面相可以说是越来越不好的。
从最初的几位皇帝,人们认为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他们的面相可以说是非常的符合我国古代对于一个人有能力或者说对一个人将来能够成大事的面相的认知!人们认为他们的面相都是天圆地方,自身的气质更是气宇不凡,可以说天生的就是一副帝王之相。因此人们就把清朝前一段时期的鼎盛的现象归功到这几位帝王自身的长相上说这之间的一些关系。
而到了清朝比较衰败的后期,人们认为当时的几位的帝王的长相并不像他们的先祖一样,那么的气宇轩昂,或者说那么的有龙颜反而是越长越贴近于尖嘴猴腮,可以说是一个在我国古代人心中一种比较不理想的长相用现在的词来讲是一种比较猥琐的长相!
我们从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的画像上可以看出当时对于这几位皇帝的画像的脸部的轮廓可以说是方方正正的,但是当画像画到了道光皇帝的时候,他的脸部的轮廓就偏向于比较尖,而到了咸丰皇帝以及同治皇帝的时候,他们的画像就已经开始在面部轮廓上面偏向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瓜子脸,甚至于咸丰皇帝的以及同治皇帝的画像给人的感觉阴阳怪气的。
满清(18)王朝(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