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韬奋纪念馆的资料室 邹韬奋简介_邹韬奋纪念馆_邹韬奋的儿子_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火烧 2022-02-27 06:32:24 1061
邹韬奋简介_邹韬奋纪念馆_邹韬奋的儿子_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中文名:邹韬奋外文名:Zou Taofe 别 名:邹恩润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福建永安出生日期:1895年11月5日 乙未年 逝世日

邹韬奋简介_邹韬奋纪念馆_邹韬奋的儿子_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中文名:邹韬奋外文名:Zou Taofen

别 名:邹恩润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永安

出生日期:1895年11月5日(乙未年)

逝世日期:1944年7月24日

职 业: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毕业院校:圣约翰大学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全民抗战》《萍踪寄语》

祖 籍: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

邹韬奋–新闻记者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在八个月的牢狱生活中,韬奋等人坚贞不屈,与法官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在全国人民坚决斗争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

  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返沪就医,第二年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8岁。

  邹韬奋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1944年9月28日,党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韬奋纪念馆的资料室 邹韬奋简介_邹韬奋纪念馆_邹韬奋的儿子_邹韬奋的新闻思想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