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凉城人怎么样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凉城县曰记
我的家乡乌兰察布凉城县曰记
当年,我们曾被嘲讽为“澳门人”(撬门的意思),只因为外地抓住几个乌盟籍的撬门小偷,就被戴上了那个不雅的帽子。
难道别的地方就没有小偷吗?我们乌兰察布人招谁惹谁了?
如今,在这个本该明丽的春天里,一场场的雾霾却不约而同地飘然而至。
微信圈里,有关于乌兰察布的正面和负面消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乌兰察布,这片曾经贫瘠苦涩、如今终于生机初现的土地,又一次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做为土生土长的乌兰察布人,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是我们见不得媒体的监督、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好不容易有人带领我们喊出了“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的心声;好不容易在破“三论”、立“三观”思路的引领下打起了精神;好不容易踏上了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新旅程。
我们背着落后的帽子穷怕了,我们担心前行的脚步因此而出现停顿。
面对批评,我们是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以偏概全,我们更也不该妄自菲薄、以讹传讹。
做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愿意用自己的眼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家乡在短短几年内的巨大变迁——
理念一变天地宽。
狠抓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成为乌兰察布的必然选择。
围绕“8337”发展思路,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
光、休闲度假基地,集宁区启动了“三山两河三园(老虎山、白泉山、卧龙山,霸王河、泉玉林河,植物园、红海子体育公园、白海子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工程,
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倾力做好“山、水、绿”三篇文章。
3年栽植树木278万多株(头),是建国60年来植树造林累计总数的五倍多。
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部分发达城市;城市绿地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公共绿地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倍。
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自治区园林城市并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一片树林就是一座水库,曾经数十年干枯龟裂的霸王河碧波荡漾,空气清新湿润,几年来,集宁风调雨顺。
一度寒冷干燥、风沙弥漫的乌兰察布,如今变
得春夏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绿。
植树造林、开河蓄水带给这座城市的好处犹如存款,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我们的后辈儿孙将是连本带息的分享者。
漫步在生
态绿化与改善民生完美结合的幸福之城里,乌兰察布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自豪、扬眉吐气。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盛夏时节,在全区推动科学发展观摩检查乌兰察布市点评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这样说道:“面对差距和困难,乌兰察布市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知难而上,脚踏实地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令人欣慰,来之不易”。
城镇建设风生水起,市政建设、公益设施和城市景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城镇规模空前扩展,城市面貌彻底改善,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飞机场和高铁即将开通。
从首都北京到列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乌兰察布,半个小时的飞行、一个小时的高铁、三个小时的自驾,便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山河起屏障、绿染敕勒川。
首都后花园的旅游业渐成气候。
首都后花园、神舟家园、京津夏都,一顶顶桂冠戴在了乌兰察布的头顶。
以“一心(以集宁为旅游服务集散中心)、两翼(南翼山水风光、北翼草原休闲)、三大境区”(格根塔拉、辉腾锡勒、岱海景区)为重点,以“吉祥草原、避暑胜地”为文化品牌的一条条黄金旅游线路向着草原腹地延伸。
格根塔拉典型草原景区、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景区以及高原湖泊岱海景区、苏木山森林景区,名声鹊起,人流如织。
乌兰察布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动力和重要增长极。
“空中三峡,风电之都”建设再扬风帆,90项风电项目征得国家和自治区发改委前期工作核准,风力发电已也已走在自治区前列。
“中国薯都”农牧业产业化进程风生水起,冷凉蔬菜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科技引导,加工跟进,设施农业、高效养殖业效益激增。
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北京市场上的马铃薯有70%来自乌兰察布,到“十二五”末,乌兰察布种薯面积将稳定达到20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基地。
当年茶马古道上草原商埠的皮毛生产贸易之路,计划经济时期的“熊猫”皮衣也曾名闻遐迩。
集宁的皮革产业之路,曾经行进得跌宕起伏,历经了盛衰演
变。
直到如今,中国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渐成气候,“中国集宁·草原皮都”终于迎来了收获的丰盈之秋,实现了再一次的灿烂绽放!做为集宁人,从前来了客人也
就是一顿烧酒一盆手把肉,如今,我们总会兴致勃勃地对客人说:“走!带你去霸王河、白泉山看看!领你去国际皮革城转转!”那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来自我们
每个人内心。
集宁人是好客的,我们也希望来集宁的朋友多走走多看看,不要只盯着那么一小块地方看,有人说这里的房子盖大了,那里的房子盖多了,是的,还有盖
得更多更大的呢!那就是遍布乌兰察布的幸福院!截止2013年年底,全市已建设养老互助幸福院431处、40636户,投入建设资金约20亿元!用不了多
久,全市农村牧区60岁以上贫困老人将全部入住幸福院。
这一顺民意、解民忧的民心工程,走出了一条“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新路子、新模式,得到了国家民政部、住建部充分肯定。
2013年,全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现场会、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相继在乌兰察布召开,使这一创新实践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得到了进一步推
广。
这是集宁新区新建的市民住宅小区,中间也有一个用建筑废土堆积起来的假山(就是有些人说的“靠山”),怎么就没有人来这里看一看、拍一拍、问一问呢?蓝天白云下、绿树红花旁,生在幸福之城里的人们,怎么会觉得自己是身在“鬼城”呢?
走近集宁,你一定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态份量,是如此的真实与厚重:开门见绿,推窗现绿,移步皆绿。
这座将崇尚自然,呵护生态融入每个生灵血液中的绿色城市,不出城市而获山水之乐,身居闹市可寻林泉之趣。
远离尘嚣,放飞心情,在碧波荡漾的霸王河畔,在层林尽染的白泉山上,让清新湿润的空气浸润、包围你整个的身心,亲近自然、阅读自然。
老虎山之巅,人民英雄纪念碑挺立着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文宣王庙学碑,散发出这座城市浓郁的君子品格和儒雅气息;卧龙山的万千青松张扬着我们倔
强的个性,在巨变有目共睹今天,一心想甩掉落后帽子的乌兰察布人,不愿再折腾,只想保持这种凝心聚力的良好势头和干劲,把我们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正如习总
书记所说:“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希望并且相信,乌兰察布前行的脚步,任凭艰难险阻也注定不会停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