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建北魏 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姨母
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姨母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姨母
拓跋珪是鲜卑人,游牧民族不要说娶自己姨母,就算娶自己的继母甚至生母都没什么心理压力。
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对于他们而言,一切能够利用上的,都是其用来维护其生存繁衍的必要物资。 女人,在现代人看来是平等的人,在中国古代男人看来是近乎于平等的人,但是在游牧民族男人看来,根本就是一件可以用来生育、干活的工具罢了。 姨母、姑母、继母、生母,在游牧民族的青壮男子看来,也不外如是。一件可以用来生育、干活的工具。 娶生母的人不多,原因并非有什么伦理禁忌的存在,而是因为生母大多老迈,无法为青壮男人生育---------伦理这个词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实在过于高端了。 在这种文化习俗下,拓跋珪娶一个容貌依然美丽的姨母也就理所当然了。拓跋珪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我对他的评价如下:
道武在政治军事生涯中,多屠杀,晚年信奉巫术,服用寒食散,精神崩溃,人情散乱。但他年少艰难、忍辱负重、意志坚韧、复国不易。建国后,消灭刘显和刘卫辰,北伐高车、柔然诸多民族,剪除了北方的威胁。南下中原,用兵如神,一年半内颠覆后燕,渐匡北国,不失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后燕衰亡后,道武编户齐民,竭力推广农业,重用汉族人士,改造鲜卑社会,功勋卓著,堪为杰出政治家。思想方面,道武重视经学,“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三千人。”为解决鲜卑和汉文不通问题,道武在天兴四年“集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义类相从,凡四万余字,号曰《众文经》”。文化典籍方面,道武向李先咨询,“天下何书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对曰:“唯有经书。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帝又问曰,“天下书籍,凡有几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备?”先曰:“伏羲创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传国记,天下秘纬不可计数。陛下诫欲集之,严制天下诸郡县搜集备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难。”道武“于是班制天下,经籍稍集”。道武作为一个文化较低的鲜卑统治者,又在北方丧乱的条件下,仍能重视文化,着实可贵。胡三省曰:“拓跋珪兴,而南北之形定矣。南北之形既定,卒之南为北所并。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子孙十居六七矣!”三省之言,虽由感而发,但北魏强势崛起,改变了十六国时后期满目苍夷的社会惨况也是历史事实。道武作为一个“实大于名”的帝王,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为中国古代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当有一席之地。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君主,他的儿子究竟为何要杀了他?
历史资料记述拓跋珪由于自己妻子贺夫人疏忽大意,实际什么样过失,无非便是出轨。拓跋珪就把贺夫人抓起来打算杀了。但贺夫人求生欲望很强,就向自己小孩拓跋绍求助。
从这可以看得出北魏刚创建时各类安全防范措施压根就没有,或许有也被拓跋珪滥杀无辜所打破了。这一贺夫人原先是拓跋珪母亲的亲妹妹,拓跋珪看着好看,就娶来为妻,这既有悖伦理道德,又是近亲通婚,这个近亲通婚生出来的小孩也好不到哪去。
据传这个拓跋绍,很凶狠残酷,并且不按常理出牌,据传看到血就开心,除杀小动物取乐外,还常常杀人。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产妇后,竟然用刀挑破孕妇肚子把宝宝拿出看看,这样孩子毫无疑问有问题。但拓跋绍却能为了救他娘,联络许多人,进入拓跋珪卧房把他杀了。仅仅杀了爹,傻傻的没把握机会当皇上,被太子杀了。
实际上拓跋珪早期也是很好的,可以为创建国家不断拓展疆域,强悍坚强不屈没有人敢惹,但伴随着称帝愈来愈舒适,就开始展示皇上的威武了,杀臣子、杀妻子。史籍记述拓跋珪喜爱吃一种叫寒食散的药,这个药据说能补肾壮阳。
这又是中原一些人研发出来,实际上便是一种慢性毒药加迷药,令人吃完亢奋。据传拓跋珪吃完寒食散就杀人,这仅仅其中之一,至关重要的是拓跋珪当上皇上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因为一个未开化的游牧民族后代怎么知道当皇帝的味道。
拓跋珪杀了那么多的人,必定会造成公愤。拓跋珪手底下的人为了自保,有一线生机就会把握住,这就被拓跋珪的二小孩拓跋绍把握住了空档。
拓跋宏和拓跋珪的关系
拓跋珪与拓跋宏是我国南北朝时魏国的皇帝。拓跋珪是道武帝也是南北朝时魏国的开国皇帝。拓跋宏又名元宏就是我国有名的孝文帝; “孝文帝改革”。拓跋宏是拓跋珪的后继人;拓跋珪起码是拓跋宏的曾祖父。
北魏的开过皇帝拓跋珪与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拓拔元昊有什么关系?
不是一个是鲜卑的一个是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求拓拔元昊一生的资料 [ 标签:元昊,一生,资料 ] 拓拔元昊是西夏王朝的开国之君,求他的生平,详细些 贪狼 回答:1 人气:16 解决时间:2007-09-07 11:57 满意答案李元昊(拓拔元昊)被儿子宁令哥于公元1048年刺杀身亡。
夏景宗李元昊(拓拔元昊)(1003~1048) 夏景宗,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为曩霄。称帝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诩为青天子,即所谓兀卒。曾受宋封赏,为难定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宋初党项发展较快,社会各方面均较成熟,他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了党项的国家夏国。在位时继续对宋、吐蕃、回鹘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夏的疆域。实行了许多利于夏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尤其是铁冶业的生产发展。强调党项的风俗习惯,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习俗秃发,禁止盲目学习汉人束发习俗,下令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名氏;又去除宋所赐爵号,称党项语首长名,建立自己的年号。夏的官制、军制、礼仪均在他指导下设立起来,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汉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荣创制的。据史书记载,元昊很有智谋,善长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学问,20 岁便领军作战,英勇机智。宋庆历八年(1048),由于他实行的建国方略与一部分贵族的主张有矛盾,具体表现为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被儿子宁令哥于此年刺杀。死后谥武烈皇帝。是党项的民族英雄简述北魏建国概况、拓跋珪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1·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2·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3·拓跋珪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民族融合。史料记载:先徒太行山以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鲜卑、高丽杂夷三十六万人,百工伎巧十余万口以实代国,并对内徒新民赐给耕牛,计口受田。是年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又徙东方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两千家于平城。平城畿内之外,四方四维称为八国或八部,为鲜卑诸部所居,各置大人。八国各有大师小师,郡也立师,宗室有宗师,职能为品举人才,有如中正。399年,令郡县大索书籍,悉送平城。 北魏(24)姨母(1)
相关文章
- 北魏孝文帝 北魏的历史谁知道
- 张宾崔浩 北魏第一军事谋略家崔浩简介,崔浩是怎么死的?
- 刘传键 南朝宋明帝刘传:杀侄继位同族相残,猜忌滥杀临终托孤
- 北魏上一个朝代 北魏统治集团在分裂后都建立了哪些国家?
-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斯 北魏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故事
- 秦国的百万雄兵去哪里了 百万雄兵 [bǎi wàn xióng bīng]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 莫怀戚作者简介 齐·明帝裹蒸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北魏之后是什么朝代 北魏历史_北魏的详细历史
- 成吉思汗是哪朝的皇帝 大蒙古创建者——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 北魏孝文帝 庚亮简介 东晋时期帝明帝成帝三朝大臣庚亮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