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是秀才吗 关于黄巢的故事
关于黄巢的故事
1、黄巢点兵
黄巢在惠州时候,还亲自到潼湖的驻军点兵排阵,至今潼湖还流传着黄巢点灯阅兵的传说,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黄巢点兵”奇观可印证:以前的潼湖,是一个典型的积水洼地。
每年的龙舟雨后,潼湖水就会涨得满满的。
就在大水初涨的头几天晚上,夜幕下的湖中央偏东的水面上就会陆续出现耀眼的亮光,一盏,两盏,无数盏,一排排、一串串地悬浮在波涛上。
把几里水面照得通明,接着就消失了。
人们一直相信,那就是传说中的黄巢点兵。
黄巢还到博罗的石湾视察部队。
当年,士兵为练习攀登城墙,堆起了很多高高的土墩。
石湾现还有黄巢墩地名,据说那就是当年的遗存地。
黄巢也曾移师公庄小住。
公庄有天子岭地名,甚至还在镇东的獭子圩牛尾石下洞中,还留有一座黄巢的造像。
2、正月十五挂红灯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
黄巢秘密入城打探,为一个老人所救。
老人并告诉了黄巢攻城的方法。
黄巢很感动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
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
”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
”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
家家买红纸扎灯笼。
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
起义军进城了!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
凡是挂红灯笼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
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
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
3、降而复叛
黄巢在江西的兵马,被镇海军节度使高骈剿灭;进攻新郑、郏城、襄城、阳翟的兵马,被崔安潜打退;在浙西的,被浙西节度使裴璩攻击,死者甚众。
黄巢十分沮丧,乃拜见天平军乞降,诏命黄巢为右卫将军。
黄巢估量藩镇不一,不足制己,又反叛。
八月,黄巢军进攻宣州,高骈派遣大将张潾、梁缵在南陵攻打草贼。
打败了他们,草军秦彦、毕师铎等纷纷投降。
于是草军又进入浙东,抓获越州观察使崔璆。
黄巢带兵越过江西,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破虔、吉、饶、信等州。
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农民军经婺州至衢州,又劈山开路,打通了到建州(今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
进入福州(今属福建)。
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逃跑,农民军进入了福建。
农民军进入福建后烧官府、杀官吏。
焚烧室庐,杀人如麻。
时六年三月也。
当初,军中盛传:“遇到儒者就杀,军队必定覆灭。
”黄巢进入福建后,但凡俘虏自称为儒者的皆释而不问。
当草军经过崇文馆校书郎黄璞门前时即下令说:“这是读书人家,灭掉火把,不要焚烧”寻找隐士周朴,找到后,问他:“能从我乎?”

周朴回答道:“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黄巢一怒之下斩杀了周朴。
当时福建诸州都失陷可,朝廷下诏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来抵御草贼。
4、攻占洛阳
九月,义军渡过淮河。
黄巢自称“率土大将军”,队伍从淮河以北整军而去,不抢劫财物,只有驱赶壮丁为兵罢了。
义军攻陷申州(治信阳)之后,长驱进入颍、宋、徐、兖等州,所到之处,官吏四处逃散。
义军北渡淮河时,宰相豆卢瑑曾议请授黄巢为天平节度使,待其到镇时再发兵除掉他。
另一宰相卢携执意不从,认为只要发兵守住泗州,义军不能入关,必还掠江、淮,便无能为力。
不久义军北上,淮北告急,卢携遂惶愧称病不出,京师也充满了恐怖气氛。
十一月,义军进入汝州(治汝州市),黄巢传檄官军说:“你们要守堡垒,不要犯我先锋!我将进入东都,就到京城,自己想问罪,很多人没有参与。”
这时朝廷乱作一团,有人主张调发关内诸镇兵扼守潼关,大宦官田令孜还自请率两神策军弓弩手去守关。
有人则认为义军拥有六十万之众,潼关又无重兵,难以坚守。
但僖宗还是决定让田令孜率兵东守潼关。
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大军进抵洛阳城下。
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东都留守刘允章则率分司官出城迎接黄巢入城。
义军纪律严明,只是“供顿而去,坊市晏然”。
5、封禁山
当年黄巢率领起义军在进驻江西境内的时候,走到了铜钹山这座森林茂盛的大山,这里的地形复杂,山高险峻。
林茂草深,而且有很好的隐蔽性,是历代造反者们理想的藏身地,于是,黄巢便选定铜钹山作为军需的“供应处”和“后勤医院”。
在战场上受伤的伤员可以在这个清幽之地好好的修养身体,并很快的康复重新投入战斗中,所以说,铜钹山对于黄巢的军队来说,可谓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