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述题例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solo题范题
高三历史solo题范题
高中历史题型解法及应试策略一 一、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 “寓论于史,论从史出”是史与论的基本关系,要明确这一点,才能把握高中历史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套路。
“史”包括文字、数字、文物、图表等史料,“论”包括结论、评论、理论观点等。
史是客观的,论是主观的。
二者应该是一致的,统一的。
史论结合能力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核心,培养这种能力有助于同学们解决历史应试中的“笔下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
1、史论结合能力的分类 第一类:夹叙夹议式的史论结合,一边概述史实,一边议论或者下结论。
比较适用于大跨度高概括的问答题或者评价题。
第二类:说明论证式的史论结合,类似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
它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论证给出的论点,一种是先自定论点再论证,后者难度大于前者。
2、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 (1)完整把握“史论结合”的内涵,可以从史论中引出理论,也可以用事实说明理论,还可以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落实“史论结合”的相关内容。
要深刻理解理论,把握方向,不要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有计划,科学的利用教材。
要弄清楚理论和史实的辩证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理论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涵盖实施发展的全过程。
但是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当时论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时,会出现差距,这就要求同学们对现实和史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分析。
第二,书本上面的理论是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的产物,而新的史论和史料会不断出现,其结果就会出现书本理论滞后的情况。
某些情况下,同学们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第三,理论和史实的结合应该是具体的,有机的结合。
理论对于史实的分析和运用有指导作用,但不是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绝对不能简单教条的照搬照抄。
(3)综上所述,同学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时刻运用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用以有史实证明新学理论,用以有理论解释分析新学史实的双面能力,勤于摸索,善于分析,就会在高考前形成较完善的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分项阐述高考中历史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以及问答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二、选择题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要求学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后,在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够真正答好选择题。
(一)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感越来越强,迷惑性越来越大。
也由于其答案具有唯一性,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全错。
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要求。
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
要仔细推敲题干,清楚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通俗理解,答题项是问的是什么,是意义还是影响还是作用或者是其他。
主干语是主体,条件限定于一般都是形容词或者时间。
如:A年,B的C是什么?其中是C答题项,B是主干语,A是条件限定语。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
特别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
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解题。
第四,推敲备选项。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须认真分析。
采用比较的方法掌握备选项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和提干之间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作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根据文综的特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和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的互补性,做好答题准备。
补充: (二)解题方法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
下面介绍各类 单项选择题 的特点和具体内容。
1、最佳选择题单项选择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察对历史 知识的理解 掌握的 准确性 ,考察 辩证思维 能力。
特点是选项和题干隐含着 论点 和 论据 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和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答题项前,多有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最佳选择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时可运用 优选法 ,逐个比较,谨防 以偏概全 ,或者只见 树木 不见森林的情况发生。
2、因果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在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考察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切忌要申清题意,明确 因果关系 和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直接、主观客观、内因 外因 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
3、否定选择题( 逆向选择 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 定式 的提示或者限制,如有“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要特别注意 逆向思维 的培养。
解答此类题采用型 可采 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既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也可 正向思维 或排 除法 。
补充: 4、推理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针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考生通过对 历史规律 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等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答此类题 可采 用推理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 指导思想 ,如历史规律、 逻辑 关系等。
因此,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利用。
5、排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
此类题可巧解。
采用首尾结合法和排 除法 可轻易做出。
但是此类题型的根本是书本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注意。
6、组合选择题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者三组以上的历史事务,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项。
该类题是 多项选择题 的变形,高考中出现的数量越来越多,须注意。
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者列式法。
首先选出一个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选项,以排除法缩小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7、比较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 可比性 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
解题时要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还要注意要客观, 理性 。
不要先入为主。
补充: 8、材料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 历史真相 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材料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楚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或事。
第三,弄清备选项的内涵以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9、概念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和理解。

要求把握对历史概念内在 汇率 和本质。
解答此类题目时,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 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 定量 、 定性分析 ,正确界定历史概念。
所以,本类题型无技巧,要求平时的理解记忆。
参考资料:自己的教案………… 补充: 满意吗 追问: 有没有例题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