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丈夫回归后不愿意碰妻子了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爲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火烧 2021-07-04 16:36:22 1042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爲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郭沫若魯迅,上個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被稱爲,現代孔夫子,中國第一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爲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郭沫若

魯迅,上個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無產階級革命家。

更是被稱爲,現代孔夫子,中國第一等聖人。

魯迅的作品,貫穿了當下青年們的中學生涯,魯迅先生,更可以被成爲近代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標杆。

然而,還有這樣的一個人,她罵魯迅卻罵了半輩子,被人成爲“罵魯迅第一人”,她就是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蘇雪林。

家風傳統,坎坷求學

蘇雪林,出生於一八九七年的浙江瑞安,他的童年生活相比於張愛玲、肖紅等人。

算是幸福的,雖不算大富大貴,卻也溫飽有餘,蘇雪林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家族。

當時的晚清政府開設新式學堂,規定男女都可以上學,然而,蘇家的當家人---蘇雪林的祖母。

不允許她上學,因爲在她看來,女孩子上哪麼多學沒用,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早日成親。

爲此,蘇雪林哀求了祖母無數次,後來,因爲祖母信佛。

需要蘇雪林爲她朗誦經文,這才同意了讓蘇雪林上學、。

就讀於安徽省省立初級女子師範學校。

學成歸來,初嶄頭角

一九二一年,蘇雪林奔赴法國,勤工儉學,學成歸來後,被東吳大學一級滬江大學所聘請。

擔任教師,任教期間,她一邊教學,一邊編寫一些小說。

慢慢的,蘇雪林這個名字在文學界開始被人熟知。

在中國的文學界,魯迅是毫無疑問的一代宗師,許多青年對這個名字都心馳神往。

蘇雪林也是其中之一,因爲她此時的成就,使得蘇雪林得以相交魯迅先生。

對於魯迅先生,蘇雪林是比較尊重的,至少在魯迅去世前是這樣。

一九三六年,一代文豪魯迅病逝,當消息傳出後,正當無數人對魯迅的去世扼腕嘆息時。

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突然響起。

“這悲聲,這震撼,就像天外忽然飛來一顆行星,撞碎了我們的月亮,又好像太平洋一夜間突然乾涸見了底那樣驚慌不已了吆”。

說出這話的正是蘇雪林,面對魯迅家人的厲聲質問,蘇雪林擺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轉身離開了葬禮現場,而自此以後,蘇雪林便開始了她罵魯迅的道路。

桀驁不馴,婚姻悲涼

魯迅去世後沒多長時間,蘇雪林就發表了一封叫做《致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的信。

在這封信中,蘇雪林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對魯迅大肆批評。

信中的內容,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魯迅的家人對此憤怒不已。

而蘇雪林不僅並未收斂,反而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這一罵,就是半輩子。

追其原因,也許是在蘇雪林與魯迅第一次見面之時,那是一九二八年的七月。

當時的蘇雪林已經是小有名氣,許多的文壇大家都對其誇讚有加。

所以蘇雪林免不了的有些自滿,當時他懷着激動地心情向魯迅伸出手,魯迅卻並未伸手。

丈夫回归后不愿意碰妻子了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爲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只是簡單的點了點頭,面對魯迅的態度,蘇雪林感到自己受到了恥辱。

從那以後,心裏就埋下了種子,然後生根、發芽直到長成了參天大樹。

然而,雖然魯迅的行爲有些欠缺禮貌,但歸根結底,還是蘇雪林的高傲所造成的。

蘇雪林的丈夫張寶齡說“蘇雪林寧可罵魯迅,也不願意在生病的時候爲他做上一碗湯”。

在這段婚姻悲劇裏,張寶齡想要的是那種相夫教子,全心全意的和他過日子的女人。

而不是一個端起筆桿子,筆墨橫飛的妻子,而蘇雪林的驕傲,是不允許自己成爲那個樣子的。

慢慢的夫妻之間的正常交流演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終於,這段本就具有悲劇色彩的婚姻終究以離婚收場。

以夫妻兩人各擇一城終老,永世再不相見而落下尾聲。

上世紀五十年代,蘇雪林離開大陸,來到臺灣,選擇在這個沒有回憶的“孤島”上。

度過餘生,一九九九年,一百零二歲的蘇雪林離開了人世。

小結

對於蘇雪林的一生,我能給出的評價是。

一位十分平凡的現代最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生於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傳統的家庭。

卻並未遭受過家庭虐待,然而她通過小說找到了精神寄託。

她渴望得到知識,也渴望成爲像魯迅等人那樣的文學大家,爲了這個夢想。

她給出的反應是,要麼上學,要麼死,慶幸的是,她的願望實現了。

蘇雪林是優秀的,否則也不能從英才輩出的民國時代脫穎而出。

她也是驕傲的,她的成就引得無數文壇前輩們的誇獎,讚揚。

可她最終,也是毀在了她的驕傲之中。

僅僅因爲魯迅的一個行爲,便批判了魯迅半輩子,並將反魯作爲終身事業。

這是十分不明智的。

魯迅先生的作品與思想,所影響的人,何止成千上萬。

任何一位文壇作家與魯迅比,都會顯得黯然失色,蘇雪林自然也不例外。

而她因此留下了她一生的污點,引得後世詬罵,“成也驕傲,敗也驕傲”。

她勝在她的驕傲,得以改變家人的態度,使她走上求學之路。

成爲中國文壇的一棵“常青樹”,受人敬仰。

卻也敗在她的驕傲,正是因爲她的桀驁不馴。

而讓他的後半生都處在對魯迅先生怨恨之中。

處在魯迅家人,以及後世之人的詬罵之中。

處於與丈夫分居兩地,老死不得相見,而晚年的無數悔恨之中。

假如她不那麼驕傲,可能也就不會發生這麼多的平生憾事。

但如果她不那麼驕傲,不那麼桀驁不馴,那她還是蘇雪林嗎?

歷史的車輪是向前的,事物的發展也是持續的,是非功過,只能留給後人評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