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民国时期七大制壶名家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火烧 2021-08-24 11:22:48 1028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gt   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 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民国时期七大制壶名家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道教概述  

>   道教与士大夫阶层日益脱离后,越来越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入清之后,清初的皇帝虽然对道教按照的成例加以保护,但是,不像以往王朝那样重视,康熙 皇帝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道法自然,为天地根,老氏之学,能养其根。流而成弊,刑名放荡。长生久视,语益惝恍。况神仙之杳渺,气历劫而难聚,纵日兮飞 升,于世道乎奚补?慨秦汉之往事,求方药而何愚,用清净而获效。宁化美于皇初,养身寿人,儒者有道,保合太和,何取黄老?”基于如此的认识,清王朝对于道 教的衰败之势任其发展,只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一种消闲与点缀,“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自可衰;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和诗林”。> >   总之,道教随着领导集团地位的日渐衰落,与政治结合的日益不密切,其活动形式与活动范围越来越民间化,以各种宗教掺合为特点的民间秘密宗教,虽然派别繁多,但是在思想与组织上与道教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秘密宗教也可以算为变相的道教。> >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龙虎山正一道的真人封号被取消,道教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曾仿效西方的教会组织,企图建立全国性的道教教会组织。 1912年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两个全国性的道教教会,北京的“中央道教总会”、上海的“中华道教总会”。前者的发起人和领导人是各地全真道观的住 持,因此它还只能说是全真道的全国性组织,后者是以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本部,以上海为总机关部,它充其量只是正一道的全国组织,不过是龙虎山企图重建权威 的一种行动。实际上,由于缺乏经济实力与官方的扶植,它们要想成立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有着极大的难度,因而,当时的许多道教组织只是区域活动,各自为政, 散沙一盘,道教复兴计划常常化为乌有。> >   民国时期的道教,是清以来道教衰落的进一步延续,在新的思想文化的冲击下,道教的再生能力,教理、教义的更新能力捉襟见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