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崖山 南宋爲何選擇在崖山與元朝決戰,而放棄退守海南、臺灣?
南宋爲何選擇在崖山與元朝決戰,而放棄退守海南、臺灣?

崖山海戰是南宋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在中國歷史上這麼大規模的海戰也是極其少見的。此戰關係到南宋的存亡,是南宋與元朝的大決戰,最後的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南宋軍隊全軍覆沒。在南宋滅亡後左丞相陸秀夫揹着南宋最後一位皇帝,年僅8歲的宋懷宗趙昺投海自盡,隨後南宋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保留了漢人最後的尊嚴。這一戰之後使得中中華文明數千年的傳承產生斷層,元朝統治者極度看不起漢人,將漢人的等級派的很低,除了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外其餘皇帝對於中原的漢文化也是嗤之以鼻,到了明朝後文明形態與宋朝已經完全不同了,雖然宋明只相隔九十年,但是卻恍如隔世。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自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來,兩宋三百多年都重文抑武,重視文化發展和商業發展,使得宋朝經濟極度繁榮,宋朝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發展的頂峯。但是蒙古人的崛起打斷了中國從農業帝國轉向商業帝國的進程,而拋棄漢文化的蒙古人打天下在行,治天下卻不行,到了明朝時社會面貌已經與宋朝大不相同了。可是話又說回來,南宋在滅亡之際還有很多軍隊,爲何不能像明末的鄭成功又或是新中國時期的國民黨軍隊一樣退守臺灣呢,又或是海南島也行?
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看當時的海南島,根據史料記載宋朝時期海南島上的漢人十分的少,加上漢人和海南島當地土著居民相處不和,有多不和呢?在元軍攻打海南島時當地的黎人(海南島上的少數民族)甚至策應元軍將南宋在海南島的瓊州安撫使趙與珞抓住獻給元軍,導致海南島迅速被元軍攻佔。所以這樣一個漢人與黎人不和的島嶼是不適合南宋朝廷安身的。
其次海南島的淪陷時間是1278年,宋元決戰——崖山海戰的時間是1279年,南宋朝廷想要退守海南島時海南島已經淪陷了,失去了海南島的崖山也就失去了糧食供給基地,宋軍自然容易被擊敗。
實際上崖山也是一個島,而南宋選擇退守這個沒有海南島大的島是因爲當時的軍隊統帥張世傑認爲小島比較好防守,可以迅速發現登陸的敵人,實在打不過也能快速撤退。如果防守大島,不容易發現登陸的敵人不說,一旦敵軍在島上站穩腳跟建立根據地保證後勤補給,宋軍就會面臨被敵人裏外包圍的困境。當然崖山也只是南宋朝廷暫時的落腳點,本來是想以崖山爲跳板退到越南占城的,可惜由於海上天氣惡劣,宋軍被困崖山,直至元軍趕到與之決戰。
至於南宋朝廷爲何不退守臺灣,那時因爲在唐初到宋末的六百餘年裏很多沿海百姓爲了逃避戰亂都遷徙至臺灣或者澎湖居住,南宋時宋朝只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還派兵駐紮,但是並沒有實際管轄臺灣島,畢竟當時的人都認爲臺灣是不毛之地。南宋如果要退守臺灣,還得先把臺灣的原始居民打敗,征服臺灣島,這對於南宋來說是得不償失,畢竟即使征服了臺灣想要迅速形成有效得統治也很難,不如逃到原本就有效管轄的地方去。況且南宋朝廷逃到離臺灣較近的福建時大陸還有很多南宋的國土,南宋還有機會翻盤。沒有人提出要放棄大陸的國土退守臺灣,等到南宋朝廷逃到廣東了,那離臺灣已經很遠了,在古代交通技術不發達時也就不考慮臺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