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植关系 曹植为何输给曹丕,除了长幼因素之外,还有一点非常关键

曹植为何输给曹丕,除了长幼因素之外,还有一点非常关键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之间,主人公是曹植。原文如下:
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淄侯……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当时邺城的铜爵台刚刚落成,曹操带着他的儿子们登台,命他们各自作赋一首。曹植提起笔来一气呵成,而且写得非常华丽。曹操不由自主对他另眼相看。曹植性格随和、坦率,从不摆架子,不喜欢华丽的车马服饰,每次觐见时被问及一些难题,他总是对答如流,因此备受曹操宠爱。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允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又被改封为临淄侯……曹植不仅自己才学出众而受到曹操的器重,而且有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曾经有几次想要立曹植为太子。不过,曹植处事任性,从不掩饰自己,饮酒不知节制。而曹丕却处处小心,善于掩饰真情,擅长粉饰自己,宫中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曹丕成为太子而游说。最终,曹丕成为了魏王的太子。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矫情自饰”,意为掩饰真情,粉饰自己。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曹丕与曹植争夺继承人之位,是曹操晚年的一件大事。这场宫斗持续数年,最终以曹植的失利的告终。曹植为何会失败,除了长幼因素之外,曹植败在他的性格上,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头脑简单,没有城府。
曹丕在这方面显然要远远胜于曹植,单凭“矫情自饰”这一点,就给自己加分不少。虽然后人对曹植的遭遇感到惋惜,但客观地来说,曹丕比曹植更具帝王之相,曹操最终的选择是对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
- 曹丕甄宓 曹丕曹植究竟关系如何?揭秘曹丕曹植的复杂兄弟情
- 曹丕曹植之争 曹氏兄弟争权:曹丕称帝后如何收拾曹植曹彰的?
- 曹丕与曹植 曹丕为何想对弟弟曹植下杀手?
- 曹植与甄宓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命曹植作诗,但不能出现「 ”牛”,结果流传千古
- 曹丕与曹植 信不信?憑著這篇文章,曹丕就可以甩開曹植!
- 曹丕曹植关系 曹丕遇兩頭牛打架,讓曹植作詩,卻不能含“牛”字,結果流傳至今
- 曹丕曹植之争 曹植由于被曹丕贬到海边,内心充满了忧愁,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
- 曹丕曹植之争 曹丕见到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且不能有牛字,曹丕的诗非常经典
- 曹丕曹植关系 曹丕的文采如何?为什么曹丕的文采不如曹植?
- 曹植与甄宓 史上第一美女洛神甄宓貂蝉都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