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朝农民起义 明朝后期祸不单行,外患还没平息,农民起义连连不断

火烧 2022-06-21 04:59:31 1045
明朝后期祸不单行,外患还没平息,农民起义连连不断 明朝虽然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锦宁之捷,后金虽然在军事上受到挫折,但明朝日益衰弱、后金日益强盛的趋势不可逆转,明朝已经养成了严重的外患。然而更令朝廷心焦
宋朝农民起义 明朝后期祸不单行,外患还没平息,农民起义连连不断

明朝后期祸不单行,外患还没平息,农民起义连连不断  

明朝虽然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锦宁之捷,后金虽然在军事上受到挫折,但明朝日益衰弱、后金日益强盛的趋势不可逆转,明朝已经养成了严重的外患。然而更令朝廷心焦的,是「 ”内忧”,即国家内部的严重危机。当时,灾荒连年,赤地千里,饿浮遍野,尸体狼藉,幸存下来的人被迫相聚为「 ”盗”,杀死贪官污吏,抢夺殷富人家。 开始时,他们只不过是为了活命;后来则发展到要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了。这里所说的「 ”盗”,官府又称「 ”流寇”,实际上就是走投无路、铤而走险、举行起义的饥民。延安府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举行起义的。就在崇祯二年,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参加了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高迎祥又叫高如岳,安塞人,崇桢元年起义,称闯王,是当时在山西起义的三十六营的领袖之一。李自成原来的名字叫鸿基,米脂(今陕西省米脂县)人。他出身农民家庭,童年时在地主家做放羊娃,后来到银川(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当了名驿卒。由于无钱偿还一个姓艾的举人的高利贷,自成被县吏逮捕入狱。出狱后他杀死艾举人,参加了王左挂、张存孟的起义队伍,崇祯二年投奔了高迎祥。 一说他和高迎祥结拜为义兄弟,一说他是高迎祥的外甥。张献忠号敬轩,延安柳树润(今陕西省定边县东)人。他出身贫苦,当过铁匠,年轻时从军,后来被人陷害革去军籍,于崇祯三年在米脂拉起起义队伍,自称八大王。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前面提到的三十六营之外,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和起义军还有很多。开始时他们在陕西、山西两省各自为战,袭击富户、地主武装和官军。 崇祯六年(1633年),农民军从山西渡过黄河,攻入中原地区。他们仍然分散作战,有胜有负。到了崇祯七年,朝延特设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广五省总督(初为陈奇瑜,后为洪承畴),调集大军,专门负责镇压农民军,因而起义军屡遭挫败,损失严重,处境危险。为了摆脱困境,崇被八年,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领袖贺一龙、贺锦、马进忠、横天王、李万庆、许可变、罗汝才、惠登相、高迎祥、张献忠、马守应、九条龙和顺天王等,在荥(xing)阳(今河南省荣阳县)举行大会,商讨如何冲出包围、转败为胜的作战方略。历史上称为荥阳大会(一说并没有举行荥阳大会)。 在会上,有的主张打回黄河以北,有的主张转移至关中……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李自成当时是高迎祥的部将,还不是一家领袖,也列席会议。他见大家争持不下,便站起身来说道:「 ”大丈夫一人尚且能奋斗,何况咱们有十万之众!官军虽多,并不强大,咱们如果分兵定向,四路攻击,取胜是没有疑问的。”众领袖一致赞成李自成的意见,当即决定一路向南进击四川、湖广,一路向西抵挡陕西官军,一路向北扼守黄河,一路向东主动出击,另一路则往来策应。 东路军由高迎样、张献忠及李自成率领,向东南地区攻州破县,一直打到明皇室的老家风阳,放火焚烧了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父亲的陵墓)。洪承畴调动各路官军围追堵截。高迎祥、李自成回军陕西。张献忠折向南边,攻破了今皖西、鄂东广大地区,继而打回陕西,再攻湖广,顺流东下,直达淮、扬、太湖,后来又反复进入陕西、河南、湖广……流动作战,征程万余里,几起几伏,几伏几起。并且多次和高迎祥、李自成及其他起义军协同作战,先后挫败了几十万明军,数十员明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