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蓝光3000主板调试资料 蓝光光碟机详细资料大全
蓝光光碟机详细资料大全 蓝光光碟机,即能读取蓝光光碟的光碟机,向下兼容DVD、VCD、CD等格式。基本介绍中文名:蓝光光碟机外文名:Blu-ray简介:读取蓝光光碟的光碟机兼容格式:DVD、VCD、C
蓝光光碟机详细资料大全
蓝光光碟机,即能读取蓝光光碟的光碟机,向下兼容DVD、VCD、CD等格式。

基本介绍
中文名:蓝光光碟机外文名:Blu-ray简介:读取蓝光光碟的光碟机兼容格式:DVD、VCD、CD 简介,定义,当前的发展,特点,存储安全保障,各大公司支持在技术上的支持,技术解剖,蓝光技术规格标准介绍,蓝光光碟的尺寸和容量标准,蓝光光碟保护涂层,蓝光,Blu-Ray Disk,HD DVD,历史,蓝光光碟的诞生,蓝光元年,区码分布,A区,B区,C区,简介
定义
蓝光光碟(Blu-ray)或称蓝光光碟(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的蓝紫色雷射(405nm)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DVD光碟需要使用红色雷射(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CD则使用裸眼不可见的近红外(780nm)雷射进行读写操作。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雷射,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光碟极大地提高了光碟的存储容量,对于光存储产品来说,蓝光光碟提供了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当前的发展
目前为止,蓝光是最先进的大容量光碟格式,BD雷射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的文档档案。这是现有(单碟)DVDs的5倍。在速度上,蓝光允许1到2倍或者说每秒4.5至9兆的记录速度。特点
存储安全保障
蓝光光碟拥有一个异常坚固的层面,可以保护光碟里面重要的记录层。飞利浦的蓝光光碟采用高级真空连结技术,形成了厚度统一的100µm的安全层。飞利浦蓝光光碟可以经受住频繁的使用、指纹、抓痕和污垢,以此保证蓝光产品的存储质量数据安全。各大公司支持在技术上的支持
在技术上,蓝光刻录机系统可以兼容此前出现的各种光碟产品。蓝光产品的巨大容量为高清电影、游戏和大容量数据存储带来了可能和方便。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清娱乐的发展。目前,蓝光技术也得到了世界上170多家大的游戏公司、电影公司、消费电子和家用电脑制造商的支持。八家主要电影公司中的七家:迪斯尼、福克斯、派拉蒙、华纳、索尼、米高梅、 狮子门的支持。技术解剖
DVD光碟使用视觉颜色呈红色的雷射进行读写,而蓝光的波长更小,也就是在碟片上的聚焦点更小。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数据储存在同样大小的碟片上。这就是蓝光光碟容量巨大的原因(普通单面蓝光光碟可存储25~27GB的数据,远大于传统DVD)。蓝光技术规格标准介绍
蓝光光碟的硬体结构规格标准 蓝光光碟采用了波长为405纳米的蓝紫色雷射读取和写入数据。而DVD使用红色(650nm)雷射进行读写,CD使用近红外(780nm)雷射进行读写蓝紫色雷射波长更短,可以在12cm大小的盘上存储更多的信息。蓝光光碟的尺寸和容量标准
类型 物理尺寸 单层容量 双层容量 标准光碟 直径12cm,单面 25GB 50GB 迷你光碟 直径8cm,单面 7.8GB 15GB 通过降低波长,缩小刻写孔径,同时覆蓋层更薄,以避免不必要的光学效应,让雷射束集中在一个较小区域,这使得同一块区域可以存储更多数据。对于蓝光光碟,刻写孔径大小是580纳米。随着蓝光编码技术的改进,蓝光光碟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蓝光25GB和200GB两种光碟 由于蓝光光碟数据层接近光碟的表面,相对于DVD来说更容易刮伤,因此需要放置在塑胶盒里进行保护。蓝光光碟保护涂层
TDK公司是第一家开发有蓝光光碟保护涂层的,这种保护层名为Durabis。另外,索尼和松下的蓝光烧录方法已经包括专门的保护涂层,其中索尼的可擦写媒体是通过旋转式涂布方法来加上防刮伤及抗静电涂层。Verbatim则有独家的防刮伤涂布技术,可以进行蓝光光碟的刻录和擦写。蓝光
蓝光影碟机是用蓝色雷射读取盘上的档案。因蓝光波长较短,可以读取密度更大的光碟。那么蓝光为什么可以读写密度更大的光碟呢?这要从雷射谈起: 读写用的雷射,是一种十分精确的光,精确到极限,就是光波长的一半,由于DVD使用的红色雷射波长达到了650nm,而蓝光光碟使用的蓝紫色雷射却波长仅仅只有405nm,所以蓝紫雷射实际上可以更精确一点,能够读写一个只有202.5nm的点,而相比之下,红色雷射只能读写325nm的点,所以同样的一张光碟,点多了,记录的信息自然也就多了!Blu-Ray Disk
Blu-Ray Disk是蓝光光碟,是DVD的下一代的标准之一,主导者为索尼与东芝,以索尼、松下、飞利浦为核心,又得到先锋、日立、三星、LG等巨头的鼎力支持。存储原理为沟槽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沟槽进行记录,然而通过更加先进的抖颤定址实现了对更大容量的存储与数据管理,目前已经达到惊世骇俗的200GB(8×25GB)。与传统的CD或是DVD存储形式相比,BD光碟显然带来更好的反射率与存储密度,这是其实现容量突破的关键。HD DVD
与蓝光相对的是HD DVD阵营,原本东芝已经加入蓝光阵营,然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关技术特性诱使东芝断然退出该组织,转而联合NEC开发Advanced Optical Disk,并且得到DVD-Forum的鼎力支持,改名为HD DVD。由于蓝光DVD和当前的DVD格式不兼容,直接加大了厂商过渡到蓝光DVD生产环境的成本投入,因此大大延迟了蓝光成为下一代DVD标准的进程。不过另外一位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则带来了一款和蓝光完全不兼容的新技术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光碟。 由东芝和NEC联合推出的AOD技术相比于蓝光光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兼容当前的DVD,并且在生产难度方面也要比蓝光光碟的生产难度低得多。 蓝光光碟的直径为12cm,和普通光碟(CD)及数码光碟(DVD)的尺寸一样。这种光碟利用405n蓝紫色雷射在单面单层光碟上可以录制、播放长达25~27GB的视频数据,比现有的DVD的容量大5倍以上(DVD的容量一般为4.7GB),可录制13小时普通电视节目或2小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蓝光光碟采用MPEG-2压缩技术。历史
早在1998年,飞利浦就与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下一代光碟的技术论文,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 23GB ~ 25GB 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蓝光光碟的诞生
2002 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韩 LG 、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 0.9 版的 Blu-ray Disc(简称 BD )技术标准。 Blu-ray 是 Blue Ray (蓝光)的意思,因此 2 月 19 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 DVD 候选人——蓝光光碟的诞生。 BD 集团随后在 2002 年 6 月 14 日向外正式发售 BD 规范 1.0 版,一共 3 册共 5000 美元,至此标志著 BD 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 虽然目前BD与HD 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准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雷射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蓝光元年
2006年,索尼、先锋、华硕、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画。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2008年2月19日,随着HD DVD领导者东芝宣布将在3月底结束所有HD DVD相关业务,持续多年的下一代光碟格式之争正式划上句号,最终由SONY主导的蓝光光碟胜出。区码分布
A区
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不包括法属盖亚那)、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东南亚B区
欧洲、格陵兰、法属殖民地、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及纽西兰C区
印度、俄罗斯、中国大陆、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南亚 很赞哦!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