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燕窝历史 燕窝历史中国典籍

火烧 2022-01-08 16:13:12 1069
燕窝历史中国典籍 一、跪求燕窝的典故、历史、历史名人对燕窝的点评,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郑和。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

燕窝历史中国典籍  

一、跪求燕窝的典故、历史、历史名人对燕窝的点评,

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郑和。

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

数日后,船员各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朱棣。

燕窝历史 燕窝历史中国典籍

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

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从此,燕窝成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郑和也成为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

燕窝为历史八珍之首 燕窝、鱼翅、海参、鱼脆骨、鱼肚、熊掌、鹿筋、蛤士模 马六甲是燕窝王国,春节期间到酒店吃燕窝的、到超市买燕窝送礼的处处可见。一位在马六甲出生的七十多岁的华人林局绅告诉记者,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竟是明朝航海家郑和。

林局绅是马六甲研究郑和的资深专家,他告诉记者,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硝壁上的燕窝。于是郑和就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

数日后,船员个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回国时,郑和带了一些燕窝献给明成祖。

从此,燕窝成了朝拜皇帝重臣的贡品。 郑和到过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海岸,均是燕窝的主产地。

林局绅介绍说,燕窝价值连城,马来西亚争筑“燕巢”,播放燕子叫声的录音带,吸引燕子筑巢。有文字记载可查证,燕窝输入中国大约在十七世纪后期,每年有十二点五万磅约四百只燕窝从爪哇的巴达维亚(现称雅加达)运往中国。

这与郑和七下西洋经过的国家和时间是吻合的。 史学家多认为郑和当时已经将燕窝及东南亚烹食燕窝的方法带入中原,能佐证郑和传入燕窝一说的,还有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有关燕窝关税的记载,燕窝之税银,上等一百斤税银为一两,中等货七钱,下等货两钱。

由此可推断,当时的燕窝贸易系统相当成熟。 林局绅邀请记者去他家做客,受到他们全家的热情款待,他饶有兴趣的介绍了有关郑和与燕窝的趣闻。

燕窝,又称燕菜,为雨燕科鸟类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口(口缷)小鱼加唾液或羽绒融唾液等混凝筑结的窠巢,是亚洲金丝燕辛勤建造的精华,是东南亚一带被人们推崇的滋补极品。世界上可食的鸟窝,恐怕只有燕窝一种。

燕窝上席,均为头菜。 《岭南杂记》说燕窝入席不迟于唐代。

唐杜甫有诗云:“海燕无家苦,争(口缷)白小鱼。却供人采石,未卜尔安居……大官求这物,早献上林书”。

可见那时燕窝已是大官之食了。大官,即大官令,是掌管御食的官员。

生于南宋,长于元朝,卒于明初的海宁一百零六岁寿星贾铭,献给明太祖朱元璋的《饮食须知》一书中,就有“燕窝,味甘平,黄黑霉烂者有毒,勿食”的记载。如此说来,在郑和下西洋前就有人吃过燕窝。

明《宛暑杂记》中提到大宴中已有燕窝,说明明朝南北方官府大宴已用此作名菜了。 然而,即便郑和不是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但郑和及他率领的船队成员在下西洋的途中吃过燕窝,并将燕窝进贡明朝皇帝,这种可能还是存在的。

林局绅自信地说,郑和是在断石硝壁上发现燕窝的,这符合燕窝的产地。每年雨季来临以前,从亚洲大陆南飞越冬的金丝燕飞抵南中国海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荒岛上建巢产卵,来年孵化幼鸟,飞返北国。

燕窝多产于悬崖绝壁顶端,任何天敌野兽都够不到的地方,采颉极为不易。人们可以想象,郑和庞大的远洋船队为了解决食物,在马来群岛荒无人烟的岛上采撷燕窝的艰难情景。

那荒岛上的悬崖经过潮涨潮落,风吹浪打,犹如光滑利剑,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攀越,况且,金丝燕在生存进化中,也越学越精明,必定把巢穴建在高出海面至少八十到一百米的高度,采撷燕窝实际上是在与命运抗争,与生命赌博。 据清宫老档记载,乾隆几次下江南,每日清晨,御膳之前,必空腹吃冰糖燕窝粥。

一直到光绪朝御膳,每天都少不了燕窝菜。以光绪十年十月七日兹禧早膳为例,一桌30多样菜点中,用燕窝的就有7样。

燕窝成了御膳常馔,多用燕窝配鸡、鸭,配得最多的还是鸭子:燕窝秋梨鸭子热锅、燕窝苹果烩鸭子热锅、燕窝冬笋烩糟鸭子热锅、燕窝鸭子葱椒面、燕窝鸭子徽州肉镟子、燕窝松子清蒸鸭子、红白鸭子燕窝八吉祥、燕窝鸭子炖面筋、燕窝醋溜熏鸭子、燕窝攒丝鸭子。此外野鸭、小鸡、鹿尾配燕窝菜也较多。

而《红楼梦》中写贾府吃燕窝也是连篇累牍、第14回写秦可卿损亏吃燕窝、第45回宝钗因黛玉多咳,便取自家的燕窝劝黛玉食冰糖燕窝粥,第87回宝玉因哀悼晴雯,未吃晚饭,一夜未眠,袭人要厨房做燕窝汤给宝玉吃,清人裕瑞就此批评《红楼梦》“写食品处处不离燕窝,未免俗气。”实际也有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夸张。

实际上是不了解实情,此中消息,在当时非皇亲国戚、宫中宠幸是不得而知的。难怪一些外省缙绅之家出身的当代红学老先生也不了解《红楼梦》美食为何多有燕窝。

未看故宫老档,是很难作出正确答案。

二、解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食用燕窝的人是谁

相传,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上大风暴,被迫停泊在马来地区的一个荒岛。由于食物严重短缺,无意中发现硝壁上的燕窝,遂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食用充饥。不出数日,船员们个个脸色红润,中气十足。回国后,郑和便将其进献给明成祖。从此,燕窝成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郑和也成为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燕窝历来也有“稀世名药”、“东方珍品”之美称。

燕窝滋阴润肺补而不燥;养颜美容使皮肤光滑、有弹性和光泽;益气补中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胃的消化和肠道吸收力。因此燕窝也是现在很多女性追捧的热品,治疗肺阴虚、咳嗽、盗汗、咯血等症;治疗胃气虚、胃阴虚所致的反胃、干呕等症;治疗气虚、多汗、尿多等症。燕窝作为天然滋补食品,男女老少都可食用。很多女明星为了保持美貌的容颜以及吹弹可破的皮肤,也成为燕窝追星一族。

三、国人食用燕窝的历史有多长

据传,世界上最早的燕窝贸易和中国人食用燕窝始于唐朝,那时,燕窝是达官贵人的食品,到明代更列为宫廷御膳。明《本草纲目》记载,燕窝入肺生气、入肾滋水、入胃补脾、补而不燥。清康熙年的《调鼎集》记载的数十种“上席菜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载:“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劳疾

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者可治之。”

国人食用燕窝有个典故。传说明朝航海家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郑和无意中发现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了一些献给明成祖。从此,燕窝成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郑和也成为中国史料记载

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

四、华人爱燕窝,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故事

你可能听过“郑和下西洋,华人吃燕窝“的表述,这出自燕窝饮料品牌”华人爱“,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人食用燕窝历史溯源的写照。

燕、鲍、翅、参,燕窝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名贵食品之首,大养肺阴,补而能清。然而,燕窝如此受华人追捧,却基本依靠进口,那么,燕窝是如何传入中国,华人爱食燕窝又是如何风靡的呢?

华人爱燕窝,始于郑和下西洋

提起郑和,作为中国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他在中国的航海历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众所周知,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晓,郑和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燕窝带回中国的人。

据史书记载,早在郑和下西洋时,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他们无意间发现了藏在悬崖峭壁上的燕窝,于是,郑和就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个神采奕奕,中气颇足。回国时,郑和带了一些燕窝献给明成祖。从此,燕窝成了中国人割舍不掉的珍馐补品,郑和也成为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食用燕窝的人。

五、洞燕的第一个吃燕窝的中国人—— 郑和

据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西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曾七下西洋。其中一次,他的船队在下西洋的途中遭遇了大风暴,被迫紧急停靠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上,一连被困数日,食物严重短缺。 郑和在无意中发现,荒岛的断石峭壁上悬挂着许多白色的鸟窝,便令部下采来,洗净后用清水炖食,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们个个精神抖擞,颜色红润。于是,在船队回国时,正和特地带了一批这种后来被称为 “燕窝”的补品献给明成祖朱棣,结果龙颜大悦。不过,这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传说,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中国食用燕窝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明朝。

六、中国历史上的历史典籍(史书)问题~~~~

一,中国“正史”的来历

中国的史籍可以分为正史、地方志和家族谱系三大支系。文字数量汗牛充栋,委实难以算计,但居主导地位的当推正史。此语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中“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之说。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后此类史书便取得了正统史籍地位,迄今才有210年。24史从《史记》记载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史》,计3213卷,4000万字,用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于是有了“二十五史”之称,但有人将《清史稿》换《新元史》。如将此两书都列入则可称“二十六史”。

二,25史的形成过程:

这25部史书都形成于西汉以后,至今不到2200年,早于此前的追记所依据的仅为《尚书》等伪书的传说,严格地讲不能称为史学著作。

在三国时代只有“三史”和东汉刘珍等的《东观汉记》。到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120卷问世后,取代《东观汉记》为“三史”之一。后人在这“三史”加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65篇统称为“前四史”。

从公元220年到581年的360年间,中国处于分裂时期,产生了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记载其短暂历史的有“十史”。于是有了包括“前三史”的十三史。显然,这十史的学术分量和影响与前三史都不在一个平台上,为了连贯被主次不分地被置放在一处。到了宋代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总共有了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永乐大典》中的《旧五代史》又被列为一史。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并刊了“武英殿本”。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次年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三,二十五史名目和编撰者列表如下:

1,西汉司马迁的《史记》130卷。 2,东汉班固的《汉书》100卷。3 ,南朝宋代范晔 的《 后汉书》120卷。4,西晋陈寿的《三国志》65卷。5 ,唐代房玄龄的《晋书》130卷。6 南朝梁代沈约的《宋书》100卷。 7,南朝梁代萧子显 的《南齐书》59卷。8 、9, 唐代姚思廉的《梁书》56卷和《陈书》10卷。10,北齐的魏收 的《魏书》50卷。11, 唐代李百药的《北齐书》 50卷。12 , 唐朝令狐德棻等的《周书》50卷。13 ,唐代魏徵等的 《隋书》85卷。14,15,唐李延寿的《南史》80卷和《北史》。16 ,后晋的刘昫编旧唐书》200卷。17 ,宋代欧阳修、宋祁合编《新唐书》225卷。18 ,宋代薛居正等编《旧五代史》225卷。19,宋欧阳修编《 新五代史》74卷。20 、21、22,元朝的脱脱编了《宋史》496卷和《辽史》116卷、135《金史》135卷三种。23 ,明朝宋濂等编《元史》210卷。24,清朝张廷玉等编《明史》332卷。25 ,民国年间设立“清史馆”,由柯劭忞编撰,赵尔巽统稿的《清史稿》570卷。

七、找有关吃燕窝的有意思的故事,古代人或者名人与燕窝的故事

有人认为食用燕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唐代。燕窝被认为是被航海水手从南洋一带带回的珍贵礼品,供奉给皇上的贡品。在那个年代,食用燕窝是皇帝和皇族的特权,官燕就是由此而来源。

有史料记载,早在唐朝,中国就已用瓷器与北婆罗洲大尼亚岩洞所产的燕窝进行物物交换。有证据发现在北婆罗洲既是现称加里曼丹的西北部一个产燕窝的山洞附近,曾发现唐代(西元618至907年)的瓷器。有学者因此认为,这可能是将燕窝运往大唐帝国的证物。

唐宋时代中国与南洋和印度洋各国海上航行和贸易已相当发达,产燕窝的山洞附近发现有唐代瓷器,也只能说明会有使用唐代瓷器的人到过此地,不足以说明燕窝采集后运往大唐帝国。如果能发现当时的文字记载,那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最可信的燕窝输入中国,有记载可查的是在17世纪后期,即清朝年间。

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沙多罗诺

据《百事通》一书记载:在古时候,中爪哇有个叫沙多罗诺的人。有一天,他看到许多燕子飞到海边高山的岩洞里去,因为好奇爬上山崖到山洞里面看,看见里面除了有许多燕窝。他摘下燕窝带回家并煮来吃,觉得味道不错。消息传开后,当地很多人都去岩洞里摘燕窝。渐渐的燕窝就传开来了。

第一个吃燕窝的中国人:郑和

据传说,第一个吃燕窝的中国人是明朝的航海家郑和。西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曾七下西洋。有一次,他的船队在下西洋的途中遭遇了暴风雨,停靠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上,被困数日,食物短缺。郑和在无意中发现,荒岛的断石峭壁上悬挂着许多白色的鸟窝,命令部下采摘下来,用以充饥。数日后,发现船员个个精神抖擞,颜色红润。于是,在船队回国时,郑和带了后来被称为燕窝的补品献给明成祖。不过,这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传说,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中国食用燕窝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明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