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国武将和日本战国武将 有可比性嗎?日本戰國和三國的對比

火烧 2023-03-02 10:09:18 1055
有可比性嗎?日本戰國和三國的對比 歷史上一般把1467年的應仁之亂作為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而將1568年織田信長征服京都作為其終結。但因為戰亂實際上並未結束,也有將其後的「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
三国武将和日本战国武将 有可比性嗎?日本戰國和三國的對比

有可比性嗎?日本戰國和三國的對比  

歷史上一般把1467年的應仁之亂作為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而將1568年織田信長征服京都作為其終結。但因為戰亂實際上並未結束,也有將其後的「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統治的時代)也包括進去,將其終結延續到「元和偃武」(1615年,大坂夏之陣,德川家康最終滅亡豐臣氏,統一了整個日本)。

這一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空前混亂的時代,室町幕府將軍喪失權柄(天皇只是國家象征,實權早就轉移到幕府手裡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就曾用「日本國王源道義」的名稱向明朝納貢),各地豪強紛起,征戰不休。戰國時代被稱為「下克上」的時代,所謂「下克上」,指大名(地方封建主)攻擊幕府將軍、大名的家臣攻擊大名、家臣的陪臣攻擊主家,同時各種形式的「一揆」(指暴動,包括地方小封建主發動的「國人一揆」、農民發動的「土一揆」、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發動的「町一揆」,以及佛教一向宗煽動的「一向一揆」等)也風起雲湧……日本疆域不過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省份大小,劃分為60餘「國」(地方行政單位),每國都不過中國一個縣大,但每國平均同時存在近百座城堡、數十個互不統屬的勢力!古往今來,亂世很多,如此縱橫捭闔的還很少見……

戰國時代的日本,因其特殊的地理和行政構造,使得各方勢力分分合合,長時間不能產生牢固統治較廣大地域的霸主。當時許多武將往往在他征戰沙場的畢生中,可以縱橫無敵、保證英名不墮,其家業也要到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時才被無能的繼承人或是急劇變化的形勢所毀掉。再加之日本沒有中國式官修斷代史的傳統,私史和地方史卻四處泛濫,使得許多武將在著意吹捧其家族的史料記載中簡直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完人。這些人物的魅力之大也許並不罕見,但如此眾多擁有巨大魅力的人物都聚集在同一時代、共存於100多年中,卻絕無僅有(看來日本吹牛有傳統)。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越後之龍」或稱「北陸的守護神」上杉謙信、「東海道第一強弓」今川義元、「瀨戶內的智將」毛利元就、「獨眼龍」 伊達政宗之流,實際上奮鬥一輩子也不過最多占領五六個「國」,可以拉起兩三萬常備兵而已。「亂世的風雲兒」或稱「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被自己的部將明智光秀殺死前,不過才統一了1/3個日本。他的繼承人「第一出世頭」豐臣秀吉雖然表面上統一全日本,政權卻極不穩固,死後不到20年就被「神君」德川家康殺的絕後。德川家康建立起最中央集權的幕府——江戶幕府,到了近代,還是被長州、薩摩等地方勢力聯合推翻了。

桶峽間之戰是義元親率2萬5000大軍直撲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長於倉卒間親率2000多人直奔今川本陣,在田樂桶狹間發動奇襲,擊潰今川軍主陣並襲殺「東海第一強弓」的今川義元

耳川合戰:統有45000兵力的大友氏被率領25000兵力的島津義久擊潰,從此一蹶不振,北九州的霸主地位被龍造寺隆信取代。

沖田畷戰中,人僅6000的島津有馬聯軍在島津家久率領下大敗近60000人的龍造寺軍。

可見日本英雄們的大戰是多麼的「慘烈」每次大戰,雙方兵力加起來有十萬人都算可以了,而且日本一怪:打仗的士兵其實是農民,平時種田,打仗時自備武器,主力是武士,但人很少,外出征討,作為主將是要出薪水的,主將一死,薪水沒得發,瓦解只在頃刻之間,所以農民的抵抗意識並不強,主要靠武士!

而三國幾場大戰,人數都是幾十萬(專門打仗的士兵),可見日本戰國和三國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

本文來源:全球通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