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十三个皇帝是谁 明朝十六個皇帝只有十三陵,那另外三個在哪裡?真相讓人汗顏
明朝十六個皇帝只有十三陵,那另外三個在哪裡?真相讓人汗顏 明朝自太祖建國到崇禎自縊,共歷時276年,歷經16帝。明十三陵始建於公元1409年,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
明朝十六個皇帝只有十三陵,那另外三個在哪裡?真相讓人汗顏

明朝自太祖建國到崇禎自縊,共歷時276年,歷經16帝。明十三陵始建於公元1409年,一共埋葬了13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鈺之外,其他皇帝均埋葬於十三陵。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仿效其他皇帝生前建陵寢的做法,也在皇都周圍為自己尋找長眠之地,於是派劉伯溫這樣的堪輿奇才四處尋覓風水寶地,最終在埋葬著大帝孫權的鐘山找到了一處風水寶地。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孝陵開始動工,翌年馬皇后病逝葬入陵內,因馬皇后謚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其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明孝陵直接影響明清兩代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此後明清的帝陵也是全部仿建明孝陵的規制而建。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葬入孝陵。據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所以有人說朱元璋並未葬入孝陵,而是另葬他出。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考古學家對明孝陵進行了科學探測,探測表明,在寶頂十餘米深的地下確有地宮,而朱元璋正安靜的深眠於地宮中。況且朱元璋與馬皇后感情深厚,死後也定會選擇與其合葬,再續前緣。
建文帝朱允炆是個悲劇人物,被爺爺看中把皇位傳給了他,本想做點政績出來,卻因為削藩惹毛了四叔,(朱棣:「老鐵,削藩沒毛病,你削你的藩,我起我的兵,誰也不挨著誰」),最終,四叔以「清君側」的名義把侄子給清了,而朱允炆也就成了全國失蹤人口名單里的人了。人都找不到了,埋在哪就更不知曉了。關於建文帝的下落,自古也有不少說法,有說削髮為僧的,有說成為平民的,也有說逃亡國外的(據說鄭和下西洋就是朱棣派去尋找建文帝的),但都沒有被證實,所以這也就成了一個歷史謎案。
代宗朱祁鈺是明朝遷都後唯一一位沒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得罪了他哥哥英宗朱祁鎮。「土木之變」中,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皇帝成了俘虜,這個一消息迅速上了「熱搜」,並成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郕王朱祁鈺臨危受命,繼承大統。但這個新皇帝對迎回自己的哥哥一點都不上心(廢話,我哥回來了我這皇位就不保了)。可是事與願違,經過一年多的「友好磋商」,瓦剌同意放英宗「回國」,但英宗回國後等待他的不是皇位,而是囚禁,英宗被囚禁於南宮(現南池子大街緞庫衚衕),這一關,就是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辟,並罷黜代宗,一個月後,代宗駕崩,死因不明,英宗給了他一個惡謚「戾」,並搗毀了其在天壽山陵區的陵寢,以親王之禮葬在北京西山(現景泰陵)。值得一提的是,百年之後,因在位僅一個月的僅光宗突然駕崩,其陵寢還未建造,最後不得不重新修繕廢棄了百年的景泰窪,就是現在十三陵中的慶陵。
史書記載:「陵工廢,基址湮,人謂之景泰窪」。
很赞哦! (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