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姜维和钟会的关系怎么样 薑維憑借一座劍門關,為何能擋住鍾會15萬大軍?

火烧 2021-12-12 14:27:30 1049
薑維憑借一座劍門關,為何能擋住鍾會15萬大軍? 公元263年8月,執掌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曹魏總共派出了18萬大軍。當然,這18萬大軍一開始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兵分三路來進攻蜀漢。

薑維憑借一座劍門關,為何能擋住鍾會15萬大軍?  

公元263年8月,執掌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曹魏總共派出了18萬大軍。當然,這18萬大軍一開始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兵分三路來進攻蜀漢。其中,鄧艾率領3萬多兵馬,進攻遝中一帶的薑維,諸葛緒率領3萬多兵馬,負責堵截薑維,防止薑維回防蜀地,至於鍾會,則率領10多萬大軍,以此正面進攻蜀漢的門戶——漢中。

結果,鍾會順利突破了漢中防線,可是,諸葛緒卻沒有攔住薑維。於是,鍾會趁機兼並了諸葛緒手中的兵馬。在此基礎上,鍾會直接執掌了15萬左右的兵馬,這也為鍾會最終造反埋下了伏筆。不過,雖然鍾會擁兵15萬,卻被薑維擋在了劍閣一帶,遲遲無法兵臨成都。那麽,問題來了,薑維憑借一座劍門關,為何能擋住鍾會15萬大軍?

首先,在魏滅蜀之戰中,遠在遝中的薑維,先是鄧艾交手,然後甩開諸葛緒,從而趕在鍾會之前來到了劍閣。而就鍾會來說,握有15萬兵馬,卻遲遲無法突破劍閣防線,這也是鄧艾能夠後來居上,立下滅蜀大功的重要原因。換而言之,如果鍾會順利突破劍門關這一道關隘,根本就不需要鄧艾冒險偷渡陰平了。在劍閣之戰中,防守一方的薑維最多擁有5萬兵馬,這是因為蜀漢總共只有10萬兵馬,這10萬兵馬分布在各個要地,加上都城成都還留有一定的預備兵馬。因此,薑維在劍閣能動用的兵馬,最多只有5萬人。

但是,憑借著這5萬兵馬,薑維卻讓鍾會的15萬兵馬寸步難行。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劍門關確實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完全可以和函谷關、虎牢關等相提並論。在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裡,連山絕險”,於此“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成為軍事要隘。

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劍門關處在崇山峻嶺之間,是漢中到成都的重要通道。在劍門關的兩側,都是險峻的高山。在此基礎上,薑維只要用很少的兵力守住這座關隘,那麽,劍閣之外的敵人,就很難突破這道防線。也即鍾會雖然有15萬大軍,但是,在攻打劍門關的時候,一下子只能動用數百上千人,根本無法將兵力上的優勢發揮出來。

姜维和钟会的关系怎么样 薑維憑借一座劍門關,為何能擋住鍾會15萬大軍?

同樣的道理,薑維的兵馬雖然只有5萬人,約為鍾會大軍的三分之一。但是,薑維兵力上的短板,已經被劍閣的地形優勢所掩蓋。在漢末三國時期,只要步兵、騎兵、水師等兵種,本來就很難逾越這些易守難攻的關隘。此外,鍾會大軍在攻打劍門關的時候,仰攻,也即從低處向高處進攻,這本來就是事倍功半的進攻方式。

因為鍾會一方處在低處,在攻打劍門關的時候,需要更大的消耗,而薑維作為防守一方,完全可以借助於弓箭等器械,以此最大程度殺傷對方。在損兵折將之後,鍾會大軍因為突破不克,只得暫時引兵後退,而薑維則繼續據守。一定程度上,此時的曹魏大軍,可謂處於 “突破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後虎、進退維谷的僵局。鍾會屢攻不下,但劍閣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棄,加上魏軍糧食不繼,軍心開始動搖,這讓鍾會的手下已經開始擔心前功盡廢了。

不過,在鍾會和薑維相持在劍閣一帶的時候,鄧艾卻創造了古代戰爭歷史上的奇跡。對於鄧艾來說,提出了偷渡陰平的建議。在鄧艾看來,自己在進攻涪城的時候,如果薑維從劍閣趕來救援的話,那麽劍閣勢必防禦空虛,鍾會可以順利突破劍閣防線。如果薑維不來救援涪城,則自己可以順勢直指蜀國都城成都。

最後,在鄧艾偷渡陰平後,薑維並沒有回師救援了。一定程度上,這或許是因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手中,還握有一支禦林軍,足以抵擋偏師突襲的鄧艾。況且,薑維牽製鍾會的15萬大軍,本來就容許其分兵支援後方。但是,讓薑維失望的是,諸葛瞻並沒有據險而守,反而主動出擊,和鄧艾大軍展開正面較量。於是,鄧艾成功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進佔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當鄧艾兵臨成都之後,蜀漢兵多在劍閣,而成都兵少。所以蜀國君臣聞魏軍到來時,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議先逃向南中地區,也有人建議東投孫吳,其中譙周這位老臣則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

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是先逃往南中,還是投靠東吳,實際上都會帶來一定的轉機,也即當時的蜀漢,並不是到了非投降不可的地步了。因為鍾會的15萬大軍需要巨大的糧草消耗,而蜀地道路艱險,諸葛亮的幾萬兵馬都經常因為運糧困難而退兵,所以,只要再拖幾個月的時間,這場戰役完全會有轉機的。可惜,後主劉禪沒有負隅頑抗,而是向鄧艾歸降。直到後主劉禪歸降時,鍾會依然無法突破劍閣防線,因此,後主劉禪這才下詔給薑維,命令其放棄抵抗,從而讓薑維前期的努力全都功虧一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