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上海市历史高考会考到初中甚至更前面的相关内容吗
上海市历史高考会考到初中甚至更前面的相关内容吗
我是今年考历史的,肯定不会,你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或者和我联系,我手头历史资料蛮多的....
上海历史高考应试智慧研究
高考是高中教育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高中教育教学过程的终点和大学教育教学过程新的起点。
考生要想在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上以较少的复习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优异的高考成绩,研究和掌握学科应试智慧是必须的。
本文拟就历史学科高考应试智慧试作研究性探索。
一、以高考题为载体,研究发现专家命题意图 纵观近几年上海高考试题,我发现一个现象即150分试卷四大板块(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历史作文题),试题基本上都是以教材大事年表和每章引言概述部分的史实与线索为题眼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即在范围上要重视《考试手册》和《基本要求》,在具体内容上要切实重视研究重点史实和重要线索以及史实与线索间的主要联系,在题型上要重视跨学科情境题(历史作文题和双语情境题),在方法上要重视以已知知识由此及彼解决新情境题(史实背景题、史实深化题、学术观点题),在热点上要注意上海高考并不回避热点(01年日本侵华历史题,02年上海申博题,03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如何进一步溶合发展题)。
二、以高考题为切入点,研究掌握重点史实与线索 在高考命题由“能力立意”向“能力立意与问题立意并重”的发展趋势下,考生第三轮复习时一定要借助高考经典试题,重视基本史实线索化和综合化,达到试题与史实立体结合。
笔者以为高考选择题就是史实线索上的点,简释题就是史实线索上的链或几个链,问答题就是单史实线索,历史作文题就是多史实线索。
如选择题(2001年上海)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C)。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抗战中,皖南事变,ze题词)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模糊国共阶级性质)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国民党背后有美国,而中共呢?!不符合历史)。
“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势力是如何演化的呢?我们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索:1)国民党发展线索:1894年兴中会(第一个团体)孙中山檀香山→1905年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孙中山日本→1912年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代理事长宋教仁)→1914年中华革命党孙中山日本→1919年中国国民党孙中山→1924—1927年国民党(阶级联盟)→1927年中国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

2)八大民主党派建立线索:中国致公党(1925年,美国),中国农工民主党(1930年,上海),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重庆),民主建国会(1945年,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上海),九三学社(1946年,重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香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香港)。
3)gcdzg诞生(1921年,上海)及从幼稚走向成熟(gcdzg人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转折性标志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至于高考简释题、问答题、材料论证题基本史实线索化综合化就更容易研究梳理掌握了。
这对提高应考实战性、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
三、以研究性学习为方式,巧解材料分析论证题 上海高考近几年材料分析论证题分值趋势逐步上升(2001年18分,2002年23分,2003年30分),基本上都是以历史小论文形式出现(2001年为书信体),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评价很高,估计2004年高考有望延续,但图片型材料可能不再复出。
高考历史小论文相当于高考语文大小作文,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分值占1/5,考生有必要研究掌握历史小论文基本写作方法,以期写出高质量高分值历史小论文。
笔者现借助(2004年上海)以世界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题,谈谈高考历史小论文基本写作方法。
1.必须的基本要素 语文作文框架(叙事性散文),历史知识体系,以一贯之中心线索,巧设题目,历史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由表及里地审读获取多元信息 如“万年和约”,还是千年变局?联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闯入中国的“春帆”不仅是日本联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再如跨越太平洋的碰杯联系到共和国的外交,中美、中日关系,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3.提炼概括中心线索 1)从屈辱史角度,重点说明从英法美日资产阶级革命和1840—1900年资本主义列强五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从独立自主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2)从探索史角度,重点说明从走列强式的路(英国、日本、美国)到走俄国人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无产阶级gcdzg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
3)从经济史角度,重点说明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列强侵华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逼迫中国被动溶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体系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基本国策,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主动溶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的艰难历程。
4)从现代化角度,重点说明中国从封闭到被迫开放又到主动开放再到加入WTO溶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曲折而又光明的富强之路复兴之路。
4.确立中心,巧设题目,史论结合成文 叙事性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讲究夹叙夹议。
笔者以为确立的中心线索就是历史小论文的神,如以中国从封闭→被迫开放到走向主动开放→富强复兴之路为中心线索可以从世界眼光视角统领六则图文材料所隐含的典型史实体系,夹叙(以史实为论据)夹议(以史观为论点),论从史出地表述成文,再冠以贴切的题目,高质量的历史小作文就诞生了。
参考资料:ls11/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013 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