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这个国家用沙子做防线,还自称固若金汤,结果被打得差点亡国
这个国家用沙子做防线,还自称固若金汤,结果被打得差点亡国 放假对于人们来总是高兴的事。但有那么一群人,如果也沉醉在节日的氛围里,则会给国家带来致命的灾难,他们就是军人。不信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中东横行霸道

这个国家用沙子做防线,还自称固若金汤,结果被打得差点亡国
放假对于人们来总是高兴的事。但有那么一群人,如果也沉醉在节日的氛围里,则会给国家带来致命的灾难,他们就是军人。不信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中东横行霸道的小霸王以色列。 1973年10月6日,是以色列庄严而神圣的日子——赎罪日,在这一天,几乎所有以色列人都回家过节去了。人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到犹太教堂祈祷,希望能赎回自己过往中犯下的错误与罪孽。这些人中也包括以色列军人,军营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值班人员外,其他官兵都回去了。如此大好时节怎么会被对手放过,埃及和叙利亚联军分两路对以色列发动了突袭,赎罪日战争爆发。 以色列全民皆兵,在街头随处可见配枪的女兵 按照我们对以色列的了解,这个时刻保持危机感的国家绝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过节期间竟然没有安排军队战备。以色列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其情报部门做出了战略误判,认为阿拉伯国家绝不会在赎罪日发动战争,殊不知自己已经被欺骗。 这事还得从六日战争说起。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以色列先发制人,出动空军闪电般袭击了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重要目标,随后派出地面部队展开进攻。至11日战争结束,以色列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和耶路撒冷旧城,共计6.5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家被打得颜面无存。 涉及国家领土,发生这样的事任谁都不会接受。萨达特就任埃及总统后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达成共识,开始秘密策划收复失地的战争。对内实施军事改革,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军事将领;对外秘密接触阿拉伯国家、西欧各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支持,同时开始一系列欺骗行动。 1972年,萨达特首先在各种场合宣称要发动战争,联合阿拉伯国家不断举行大型军事演习,每次演习都会使以色列认为是要发动战争,可当以色列做好准备后却发现啥事也没有。同时萨达特驱逐了国内的苏联军事顾问,不再单纯依附苏联的力量。其他阿拉伯国家积极筹措资金与武器装备,支持埃及和叙利亚的行动。这些行动成功欺骗了以色列的情报部门。 以色列情报部门认为埃及在没有取得苏联的支持下,是不会发动战争的,而埃及不参战,叙利亚也不会发动战争,因此断定战争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把埃及和叙利亚集结在边境的兵力判定为正常军事演习,赎罪日大家可以好好过个节。等到以色列核实情报,为时晚矣。 赎罪日当天,埃叙联军最高机密——「 ”满月”行动开始,埃叙两军分两路向全国休假的以色列发动突袭。 埃军首先派出空军大肆轰炸以色列军事目标,同时突击部队强渡苏伊士运河,用高压水龙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冲垮了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修筑的,号称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深入西奈半岛。为啥以色列人自称固若金汤的巴列夫防线一冲就跨呢?原因很简单,这条防线是用沙子做的。 另一方向,进攻戈兰高地的叙军很快便占领了以军的重要据点,以军疲于应对。对于以色列这种缺乏战略纵深的小国来说,一旦埃及和叙利亚两军会合,就意味着以色列面临亡国之祸。 以沙子为主要材料的巴列夫防线用水一冲就垮 埃叙联军在战争初期取得阶段性胜利,却没有乘胜追击直接突入以色列本土,反而停止前进开始巩固既得阵地,给以色列留出了宝贵的时间。全国休假的以色列转瞬间变为全国动员,同时以色列决定先集中兵力夺回紧挨以色列北部本土的戈兰高地,大批现役、预备役军人从全国各地赶往前线。 10月8日,获得支援的戈兰高地以军开始反击,至12日,以军突破叙军防线,打进叙利亚本土,并建立炮阵地开始轰炸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双方开始对峙。解决了来自北方的战略威胁后,以色列开始调兵进攻位于西奈半岛的埃军。 此时埃军已经在西奈半岛集结了10万余人,坦克1000多辆,基本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东岸15公里的地盘,但北侧的第2集团军和南侧的第3集团军结合部却出现了巨大空隙,给以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埃军通过苏伊士运河 16日,以军发起西奈半岛反攻,同时派部队从结合部穿插突破苏伊士运河,建立运河西岸阵地,摧毁埃军位于运河西岸的防空阵地和补给线,堵死了埃军的退路,彻底扭转战局。23日,以军基本完成了对埃军第3集团军的包围。 24日,在各方势力的斡旋下,以色列、埃及和叙利亚宣布停火。 此战埃叙联军利用以色列全国放假的特殊时期发动攻击,在战争初期达到战术突然性,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其在取得良好开端的前提下却没有把握战机,使得以色列得以喘息,并最终反败为胜。如果埃叙联军能够乘胜追击,闪击以色列本土,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战果。 埃叙联军在初期占优的情况下走向失败 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曾说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西方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也有类似论断:进攻战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出敌不意。 古今中外,优秀将领在节日发动突袭战争的例子不胜枚举。节日凝聚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大多数人都会在此时此刻携亲访友,放空自我,进行节日狂欢。可军人不是普通人,如果军人也去狂欢了,那对手求之不得,不得高兴坏了。 本文作者:中华鹰犬,公众号「 ”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 ”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 ”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 ”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