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史朝教授 中國封建史上唯一沒有女人臨朝稱制的王朝,究其原因,還在於女人

火烧 2022-07-05 05:59:47 1038
中國封建史上唯一沒有女人臨朝稱制的王朝,究其原因,還在於女人 從秦始皇開創了「 ”皇帝”制,一直到清帝遜位,縱觀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幾乎每一個王朝都存在後宮干政、奸臣當道,宦官亂政。唯獨明朝,雖

中國封建史上唯一沒有女人臨朝稱制的王朝,究其原因,還在於女人  

史朝教授 中國封建史上唯一沒有女人臨朝稱制的王朝,究其原因,還在於女人
從秦始皇開創了「 ”皇帝”制,一直到清帝遜位,縱觀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幾乎每一個王朝都存在後宮干政、奸臣當道,宦官亂政。唯獨明朝,雖然沒有躲過宦官亂政,但卻是唯一一個沒有後宮女子臨朝稱制干政的王朝。

自1368年白手起家的朱元璋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打進北京,這個王朝前後經歷了16任君主,傳承了276年,由於明朝中晚期宦官亂政,同時受現代電視劇和電影的影響,很多人對明朝的印象都是東廠、西廠、錦衣衛以及各種宦官公公,總感覺明朝的宦官和大臣都比皇帝要出名,更不用說後妃了,明朝後宮的女性角色普遍低調,真正去干預朝政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其實還在於女人自身。

能力出身問題

明朝選秀的女子無論是皇後、嬪妃、王妃等皇室女眷都是選身家清白的平民女子或者低級官員的女子,這就導致明朝的太後一般都出身比較低,本身受到的教育也是有限的,個人的政治能力也是普遍的不高(像宋朝的劉娥就屬於出身不高,但個人能力強,最後還能臨朝承制),而太後能臨朝承制很多時候除了前任皇帝給了權利,還有就是強大的外戚幫忙,而明朝所謂的外戚也都是普通人沒什么能力,為太後提供不了什么幫助,所以太後也基本上沒有什么能力干政。

社會風氣

明朝是一個漢族掌權的王朝,對「 ”程朱理學”更是推崇,明朝對女子的要求已經是非常的苛,「 ”三綱五常”、「 ”三從四德”對女性的思想的束縛越來越嚴重,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女子基本沒有像大唐時期的女子那樣有很大的政治抱負。

祖宗家法

為鞏固老朱家的皇權,朱元璋親自主持編撰的《皇明祖訓》其中除了對後宮女子的出身做了嚴格規定外,對他們的權利、言行甚至是生病都做了嚴格的規定,皇後只能管宮中的女眷問題,其他一概不許管;宮中的女人不能私自傳信,違令者直接就是斬首,後妃不能見宮外的親人,真的是一入侯門深似海了;就算是生病了也不能看醫生。在這樣嚴苛的條件,很多人想的是如何生存,或者是為皇帝生育孩子,因為在明英宗之前,後宮妃嬪沒有孩子的是要殉葬的。

政治體系原因

兩位未成年登基皇帝的輔臣

明朝為防止一人權利過大廢除了宰相,逐漸形成了內閣,從到明成祖年間開始內閣就開始逐漸掌權,尤其是明朝中晚期,內閣的權利越來越大,即使是皇帝年齡小,只要內閣中人一心為國,朝廷就能正常的運轉。明朝只要2位未成年就登基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第一次即位是9歲,當時的內閣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當時的太皇太後也比較支持內閣,明朝基本保持着「 ”仁宣之治”的景象,明神宗朱翊鈞10歲登基,當時的內閣首輔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張居正主持一系列的改革,是明朝出現了「 ”萬歷中興”的局面,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後也是支持張居正的。

影視劇中張太後形象

雖然說明朝明確規定了後宮不得干政,但是明宣宗去世時,由於太子朱祁鎮年幼,明宣宗朱瞻基留下遺詔,就要自己的母親張太後干政,朝廷的大事一定要請示張太後之後才能實行,朱祁鎮即位之後尊張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帝年幼,群臣請求張太後垂簾聽政,但她以「 ”不要破壞祖宗之法”拒絕了。張太後雖然拒絕了垂簾聽政,但她作為明朝第一位在世的皇太後和太皇太後,在明宣宗時期就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在明英宗年幼時期,她的影響更大,當時明朝的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她手上的,只是她一直在幕後而已。其實規定是死的,張太後當時是有條件也有機會從幕後走到台前完全掌控大明的政權,只是她沒有這樣做而已。

在多重原因的影響下,明朝是唯一一個沒有女子臨朝承制的王朝,但還是有女子攝政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