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你什么意思 宋代“蹴鞠”為何如此風靡?從皇帝到市民皆是蹴鞠高手
宋代“蹴鞠”為何如此風靡?從皇帝到市民皆是蹴鞠高手
宋代“蹴鞠”為何如此風靡?從皇帝到市民皆是蹴鞠高手
足球是一項盡人皆知的世界性體育項目,自1896年第一次加入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後,至今已經有整整125年的歷史。每四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賽”, 是各國球迷最為期待的一場足球盛會。
雖然在很多“球迷”的心目中,中國足球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但是早在1100多年前的宋朝,一種被稱為“蹴鞠”的體育項目,卻被宋徽宗趙佶和其寵臣高俅玩得出神入化。並且為了玩得更加盡興還創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事實上要談起中國古代“蹴鞠”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史記·蘇秦列傳》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
曾佩六國相印的蘇秦在遊說齊宣王時,曾說“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這也是目前歷史上關於“蹴鞠”的最早記載。
可以說從戰國一直到唐宋時期,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蹴鞠”都是一項十分受歡迎的體育運動。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幾乎人人皆可踢“蹴鞠”以取樂。這其實也是我國古代以“蹴鞠”為載體的,體育歷史形成的一個重要契機。
古代“蹴鞠”文化形成的歷史演變
1.“蹴鞠”釋意及發展歷史
“蹴鞠”作為一項傳承了,兩千多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古代歷史中的發展與形成,其實都與古代的民風以及文化淵源有很大關係。或者說蹴鞠的誕生歷史,與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與生活都息息相關。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或踢圓等,從古人對它的稱謂上來看,這應該是一種類似於圓形的“球”狀物體。“蹴”古義為蹋、踢;而“鞠”的含義則為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蹴鞠合在一起就是踢足球的意思。
雖然蹴鞠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人們,當成了一種十分流行的娛樂性遊戲。但是關於蹴鞠的起源卻眾說紛紜,這其中有兩種說法比較容易讓大家接受。一種就是“鞠”可能事,源於原始社會中的“石球”。
很顯然這只能說明“鞠”,是一種類似於球體的石塊,但卻不能用來踢、蹋。但是基於“鞠”的原始社會說,還有一類看法就是原始社會後期,曾出現了可以用腳踢的鏤空的石球或陶球。筆者認為這種“鞠”的材料,無論是石頭還是燒製的陶製品,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踢得動的。
另一種說法就是劉向在《別錄》中所說:“蹴鞠,傳言黃帝所作”。相關的佐證還有刊發於明朝的《太平清話》:“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髮”。
這說明黃帝發明蹴鞠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操練軍隊。
而當時所用的“鞠”是用動物皮革做成圓形,然後在其內填滿毛髮,筆者認為踢這種材質的“鞠”確實毫無壓力。但是關於“鞠”的起源還有一種十分恐怖的說法。相傳皇帝殺死蚩尤之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
2.“蹴鞠”的演變與流傳
按照現代人的看法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除了有石質、陶質以及皮質蹴鞠之外,在漢朝時還曾流行過以竹藤為材質的蹴鞠。
這種蹴鞠主要是用來鍛煉士兵,而王公貴族和民間用來娛樂的蹴鞠,則基本上都是用動物皮做成球形,然後在內部填充動物毛髮或者棉絮等。
實際上漢朝時期的蹴鞠雖然源於戰國,但是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相傳漢高祖劉邦曾在沛縣豐邑,建造了一座名為新豐的城池。專供太上皇劉煓居住並玩樂。其中主要的娛樂項目就是鬥雞和蹴鞠。
由於人們在玩蹴鞠的時候運動量比較大,並且這種娛樂活動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劉邦認為如果將蹴鞠拿來練兵,一定會提升士兵們的戰鬥力。遂將蹴鞠帶入軍營並發展成為一項訓練科目。也因此掀起了一場漢代蹴鞠熱潮。
唐代蹴鞠在借鑒了古代蹴鞠經驗的基礎上,又將這項運動進行了較大革新。不僅進一步發展並完善了蹴鞠運動,而且工作方面體現出了蹴鞠的普及性。也就是說蹴鞠在唐朝時,不僅是一項宮廷娛樂活動。
而蹴鞠還飛出宮牆並成為了,一項世人皆知的體育項目。直到宋朝建立之後,這個看似體積較小的球類,以及比較普通的體育運動。杜甫曾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裡秋千風俗同”。
宋代全民娛樂活動“蹴鞠”風靡於世
宋朝時蹴鞠已經成為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全國性的娛樂、體育活動。可以說蹴鞠雖然發源於戰國時期,但是歷經一千多年的發展,也並沒有形成十分濃厚的蹴鞠文化。但是到了宋朝之後蹴鞠一次,幾乎可以成為北宋所有娛樂活動的代名詞。
宋朝在戰國以來蹴鞠運動發展的基礎上;結合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的蹴鞠習俗;同時又加入了唐代時的蹴鞠理念,將蹴鞠發展成了一個極為普遍,不分尊貴的熱門體育活動。至此蹴鞠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達到了頂峰。
不誇張的說“蹴鞠” 已經成為了宋代的國球。宋朝人對蹴鞠的熱衷,以及蹴鞠比賽的火爆程度,都完全不亞於現代社會中的“世界杯”。
可以說上至皇帝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是瘋狂的鐵杆蹴鞠迷。就連黃發垂髫的小兒都十分鐘愛蹴鞠。
蹴鞠之所以會在宋朝時成為寵兒,這其實與高度發達的城市文化,以及空前繁榮的商品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筆者認為經濟基礎不僅可以決定上層建築,而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市民的娛樂生活。
1.勾欄瓦肆中的蹴鞠表演者
相信很多歷史愛好者對宋朝的,勾欄瓦肆都非常熟悉。直白的說這種地方就是,現代社會中的娛樂場所。勾欄瓦肆中不僅有戲劇、評書和雜耍,而且也有讓宋朝人趨之若鶩的蹴鞠。當時有很多專業蹴鞠表演者,專門以表演蹴鞠技藝為生。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北宋末年奸臣高俅。據史料記載“高俅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高俅雖然在管理禁軍之時,導致“紀律廢弛”、“軍政不修”,並最終成為北宋滅亡的誘因。
2.北宋蹴鞠高手高俅
但是作為宋代數一數二的蹴鞠高手,他確實深得宋徽宗趙佶寵信。實際上高俅之所以能夠接觸到徽宗皇帝,其實還與北宋大詞人蘇軾,以及駙馬都尉、畫家王詵頗有淵源。據《揮麈後錄》記載高俅原本供職於蘇軾門,因“筆劄頗工”頗得蘇軾欣賞。
後來將其推薦給駙馬都尉王詵,偶然一日王詵托高俅為端王趙佶,送去一把刮鬢角的篦刀子。當高俅來到端王府時發現趙佶正在與仆人玩蹴鞠。
在端王趙佶的邀請下,高俅也加入了蹴鞠隊伍,並展現了過人的球技,因此受到了端王賞識並從此踏上仕途。

雖然這種有點過於傳奇的經歷,很容易讓現代人半信半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高俅,在蹴鞠方面確實有一定天賦。或者說他所謂的蹴鞠天賦正對端王趙佶胃口。至此這一對軟骨頭君臣,開啟了狼狽為奸之旅。
3. 靠蹴鞠升官的柳三複
說起柳三複可能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是一提起他的弟弟柳三變,想必大家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胸無大才樣靠踢球升官的人,居然還有一個名垂青史的文人弟弟。據宋人劉邠編寫的《中山詩話》記載,柳三複的蹴鞠技術也十分了得。
柳三複原本只是一個等待分配官職的秀才,但由於並無大才而且朝中無人,所以在等了幾年之後依然毫無所獲。
當他了解到宰相丁謂特別喜歡蹴鞠之時,這個雖才疏學淺但蹴鞠技藝嫻熟的秀才,就一直想結識丁謂並謀得一官半職。
於是他便每天守在宰相丁謂家的球場牆外。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有一天丁謂一個大腳蹴鞠隔牆而飛,正好被心懷鬼胎的柳三複撿到。
於是他親自將蹴鞠送入宰相府。當看到丁謂時將蹴鞠騰空扔起,然後一面跪拜一面炫技。
丁謂看到他這種滑稽地表演不僅放聲大笑,於是柳三複也和高俅一樣,通過蹴鞠獲得一個小小的官職。在這之後並未有關於柳三複的記載,後人隻知他也靠踢蹴鞠升了官。筆者認為蹴鞠踢得好居然可以還來官職,這種奇葩之事恐怕也只有宋朝才能發生。
4.宋代民間蹴鞠熱,以及蹴鞠產業鏈形成
蹴鞠作為宋朝時期的熱門娛樂項目,可以說無論是皇宮還是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踢蹴鞠的熱鬧場景。在蹴鞠如火如荼發展的態勢之下,宋朝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蹴鞠產業鏈。簡單說就是製造、銷售已經開始流水線作業。
在勾欄瓦肆或其他蹴鞠場地的周邊,一定會看到專門製造蹴鞠的皮匠鋪,以及售賣蹴鞠的攤位。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時的蹴鞠也出現了“品牌化”,並且相互之間還形成了競爭業態。從樣式到顏色從質量到價格可謂應有盡有。
對於沒有銀兩租賃場地的人群來說,他們可以找到一塊開闊地,然後去租賃“球門架”。這種所謂的球門架不僅可以移動,而且還能隨意拆卸。筆者認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宋代的足球產業已經形成了規模化。這種現象其實也可以證實,宋代人對蹴鞠活動的熱愛之情。
結 語
“蹴鞠”作為古代中國人的主要娛樂項目之一,從誕生之日開始一直到現代社會,這項古老而又具有現代韻味的體育活動,仿佛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線。作為一種老幼皆宜的群體性體育項目,蹴鞠在當今社會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中國雖然有源遠流長的蹴鞠歷史,而在宋代時蹴鞠的發展水準,已經完全達到了世界前列。但是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後,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蹴鞠或者說足球這項古老的體育運動,雖然深受廣大國人的喜愛。但是卻並沒有給大家帶來多少榮譽感。
筆者猜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源於中國的具有歷史神韻的,體育項目一定會人才輩出。衝出亞洲衝進世界杯的夢想也並不遙遠。畢竟我們擁有幾千年的蹴鞠歷史沉澱,只要眾志成城就已定會看到這一天。
【參考文獻】
門麗《宋代蹴鞠的文化性和時代特徵》
任冀軍《宋代蹴鞠的盛行和發展》
祝東《探析宋朝蹴鞠行會的作用》
牛苗苗《宋代蹴鞠發展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