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2-05 17:49:18 1068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学院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拥有训练场馆、教学大楼、图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详细资料大全

学院总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拥有训练场馆、教学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综合餐厅等,并设有科研、医务等配套机构和设施,是国家游泳队、国家击剑队、国家田径队、国家武术队训练基地。学院现设9个管理机构、7个教学机构、7个教辅机构、1个附属机构以及14个项目运动队,在读高职学生2000余人,运动员学生1100余人。

学院先后培养了刘诗雯、陈艾森、杨景辉、杨维、张洁雯、杨伊琳、张雁全、雷声等8名奥运冠军,谢杏芳、樊振东等23名世界冠军,夺取世界冠军126项/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100多人。

基本介绍

所属地区:中国广州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学校官网::gztzy.edu中文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Guangzhou Sports Polytechnic简称:广州体育职院创办时间:1973年类别:公办学校类型:体育属性:广州市属高职院校现任校长:黄德敏校训:崇德 善搏 求实 勤学校歌:飞翔是我的梦想主要院系:体育运动系、体育产业系、体育保健与康复系等学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338号学校代码:13708主要奖项: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历史沿革,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系部设定,教学设施,校园环境,学术研究,教学成果,对外交流,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和广州市体工队,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73年。2004年3月,为适应广州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广州市政府举办的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全日制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是全国15所体育职业学院唯一一所同时肩负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双重任务的市属体育高职院校。学院率先在国内探索“校队合一、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科学选材、系统学训、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六个环节培养优秀竞技运动员和其他体育人才,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重特色、精细化的全国一流、国际水平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威尼国际大厦,目前学院占地面积27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 学院的前身之一是广州市中心业余体校,创建于1973年10月,校址位于广州市霑益直街168号。前身之二是广州市体工大队,创建于1979年,队址位于解放北路广州市体育馆内。广州市体工大队1986年迁址广州市燕子岗体育场,1987年迁址广州天河体育中心,1992年底迁址广州天河北街32号体工队大楼。在相对简陋的训练场地和教学条件下,广州市的体育工作者卧薪尝胆、艰苦创业,为广州市培养了众多的世界冠军、体育明星和体育教师。 199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成当年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中国同类学校中规模最大、设备一流的体育运动学校——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校址位于广州天河长兴路338号。广州市体委在学校实施竞技体育改革,将半专业层次的市体校和专业层次的市体工队实行“合一动态管理”。原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先生和夫人易海伦女士捐赠2500万港币用于兴建学校,捐赠1500万港币设立训练教学奖励基金。经过8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及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院东校区俯瞰图200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升格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在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的统筹规划和巨观指导下依法办学。学院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管理、场地规模等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定标准(暂行)》的办学要求。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由博士、教授、国家级教练、副教授、高级教练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如桌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王楠的启蒙教练、跳水奥运冠军杨景辉的教练、羽毛球奥运冠军杨维、张洁雯的教练等。现有165名专职教师、教练、科研人员,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62人,占37.6%,中级技术职称人员88人,占51.5%。 学院设有8个职能部门、5个教学系部、4个教辅机构、15支运动队和附属中国小校。教职工33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高级职称63人,占26.5%;中级职称117人,占49.2%。运动员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院15个运动项目运动员学生800多人,市体育局直属8个训练基地的13支运动队运动员600多人);高职学生3500余人。

系部设定

体育运动系体育运动系成立于2004年3月,下设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是我院最早招生的两个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培育专业、广州市示范建设专业;社会体育为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运动训练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分别被评为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现有学生548人,专任教师5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5%,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占68%,双师型教师占77%。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运动训练专业目前招收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是学院唯一招收五年制的专业。本专业突出学习与校内外训练、竞赛相结合,形成了“学训交替、技术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水中健身与救生、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建立学校、行业和俱乐部的互动合作机制,形成“课堂+俱乐部”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从事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组织策划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体育人才。体育产业系体育产业系成立于2008年3月,设定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市场行销、酒店管理四个专业,其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荣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广州市示范性建设专业、广东省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并与芬兰哈格·赫尔利套用科技大学体育商学院开展“2+1+1”国际合作办学,贯通了高职与本科体育人才培养的通道。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与2013年元月经教育厅组织专家论证,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正式批准设定的专业。2013年10月,被广州市高协授予“广州市高尔夫球青少年训练基地”。系现有学生1011人,专任教师2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2%,中高级以上职称占79%,双师型教师占71%。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1名,“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2名。有6位教师分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培训,具有国际视野。体育产业系确立了“主动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宽专业方向,打造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对服务人才、行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形成“校企联动、岗学结合”、“行销健康、创业就业”等人才培养特色,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尔夫服务、体育场馆服务、体育行销、度假村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体育保健与康复系 体育保健与康复系于2010年成立,按照“系、所(医务所/体育康复医院)一体”的管理机制,系所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开展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工作。现开设有体育保健专业、体育保健专业(社区康复方向)。其中体育保健专业为广东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实训基地获得“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体育保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4年与河源卫生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与美国春田大学健康体育娱乐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协定。现有专兼职教师21人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10人,副高以上职称5人,博士学位2人,国家按摩师考评员5人,“双师素质”教师8人,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1人。立项省、市级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8项,参与编写体育高职院校统编教材2本。本系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校内建有专业基础实训中心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总计12个实训室,以及1个体育康复医院;校外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广州军区总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广州和谐骨科医院、广州中泰中医门诊部等16家康复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良好条件。我系本着“崇德、善博、求实、勤学”的校训和“优、强、精、专”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理疗及健身指导工作的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文化教育类  社会体育 专科  体育保健 专科  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场馆管理方向) 专科 财经类  市场行销(体育市场行销方向) 专科 旅游行业类 酒店管理 专科 学院发挥师资力量、设备水平和技术储备等方面的行业优势,针对市场需求开设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三个专业,以及教练员培养、运动康复与保健、体育商务与赛事组织、体育健美与模特表演、体育教师培养以及体育传媒等六个方向,主要是培养既有体育专长又有文化素质和现代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体育人才。学院现设有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市场行销、酒店管理等专业,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0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2个。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既有体育专长又有其它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游泳馆

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教学大楼、图书馆、训练场馆、综合饭堂、运动员学生公寓等13幢,并设有科研、医务等配套设施。各训练场馆、场地器材居国内同类学校领先地位。如拥有先进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气体置换法体成份仪、心肺功能测试系统、YST—1500血乳酸仪等,还建成电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多功能室和网路中心,这些仪器设备与网际网路设施的充分利用,能全方位满足学院教学与训练的需要。综合训练馆

校园环境

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面,毗邻天河高校区,占地面积173440平方米(合260.42亩),总建筑面积达124799平方米。校园内绿树如茵、鸟语花香、环境优雅宜人,置身其中令人感到心旷神怡,非常适宜学习、训练和生活。学院集竞技训练、体育教育、体育科研于一体,遵循“学训并重,体教结合”的办学方针,努力实现对中国体育人才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全面培养。学生公寓、综合饭堂

学术研究

教学成果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 “崇德、善搏、求实、勤学”的校训,明确了“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教体融合、学训一体”的办学特色。2010年通过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院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游泳队、国家击剑队、国家田径队和国家武术队训练基地”、“世界羽联广州训练基地”,并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2010年广州亚运会先进集体”、“2011年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2年广州市集体二等功”、“2016年广州市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州市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先后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教育厅命名为“文明校园”,是广州市级先进单位。 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如奥运冠军杨景辉、杨维、张洁雯,世界冠军关渭贞、林燕芬、吴迪西、江剑芬、余锦豪、林志刚、刘秀华、邓伶、董兆致、吴汉雄等世界体育明星,为国家、省输送1000多名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了2200多名中、国小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学院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 地区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标志

对外交流

学院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体育院校、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是世界羽联在亚洲唯一的国际培训中心,是国家田径队、击剑队、游泳队的训练基地,是广州市、广东省和国家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视窗。 学院拓展积极“专升本”及国际办学渠道,推进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套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与芬兰体育商学院、美国春田大学初步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不断推进“专升本”及体育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进程。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是“广州市对外体育文化交流视窗”。学院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画和体育惠民政策,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品质的体育健身服务,承办国家、省市级体育赛事,接待市民来院体育锻炼与培训;与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体育院校、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亚运会期间先后接待汶莱、孟加拉、伊拉克等6国体育部长来访,多次组织外国体育行业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孔茂胜孔茂胜,男,广东韶关人,汉族,1976年9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历任广州珠江体育报社副总编辑;广州现代体育报社社长、总编辑,兼广州体育馆常务副馆长;广州市足球特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广州市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主席;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竞赛部副部长(市副局级);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2012年11月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德敏 黄德敏,男,广东南海人,汉族,1977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历任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兼市体工队副队长;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州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现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法人代表。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彬林彬,男,海南琼海人,汉族,1987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历任广州市体委团委书记;广州市体工队党总支副书记;广州市伟伦体校、体工队党总支副书记;广州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2015年12月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院长:梁国标梁国标,男,广东佛山人,汉族,1987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200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广州市财政局预算处主任科员;广州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现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院长:李国平 李国平,男,广东博罗人,汉族,1991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历任芳村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芳村区体育局办公室主任;芳村区体育局副局长;芳村区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广州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副处长;广州市体育局民众体育工作处副处长(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广州市体育局民众体育处处长;广州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广州市体育局组织人事处处长现任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