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论述题 八年级历史材料题
八年级历史材料题
一、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二、【八年级历史材料题,学霸速进北宋初期,商人张三,从海外经商回
1、北宋首都为汴京2、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3、北宋建立后,四川地区长期使用铁钱,因铁钱重,携带 不方便,公元10世纪末叶,成都市场上遂出现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冬,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即借口商人争讼不息,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为准备金,定期发行,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4、馒头、包子为主食5、宋代棉花种植的区域已从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1、水稻 越南。
三、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
四、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

五、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
六、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
七、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
八、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请回答:(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阅读材料:材料一1953—1966年我国重点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材料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1/3在这里,催生了像一汽、鞍钢等大批“共和国长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东北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00多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和90年代两次全国性的结构调整中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没有突破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并患上了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和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请回答:(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我国1953—1966年间重点建设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点?有何意义?(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该工业基地的形成符合我国工业布局的哪些原则?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 md和斯大林(图)请回答:(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4、阅读下列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史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
——ze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ze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ze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单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
(6)建国初期,ze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7)你能说出ze受到我们乃至世界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8) 你认为以伟人为榜样,学习做人的道理应分为哪些步骤?5、材料一 1986年4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863计划”项目最初使选择七个领域作为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请问这项技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3)面对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6、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发的战略决策。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gcdzg哪次会议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gcdzg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7、材料一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材料二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前广大群众的什么情绪?(2) 这种情绪的存在暴露了当时党和人民群众思想中的什么错误倾向,并导致了什么后果?(3) 材料二中提到的“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 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总路线”?总路线暴露出当时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