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 关于教育的典故和故事
关于教育的典故和故事
1、高斯解数学难题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
行的两道数学题,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
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
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
他没多想,就做了起来。
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
力。
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
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
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
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宵,
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惊呆了。
他的声音都颤抖说:“这……真
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
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
的面做这道题。
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
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
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就解出来了!
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
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
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2. 陶行知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到校长
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 奖给你的,因为
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
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
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
良,并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
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
我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3. 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
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
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
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
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4.陶行知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
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
头,强迫它吃米。
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
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
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
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
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台下一时间掌
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5.朱熹读书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
学,均有研究。
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
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
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
清楚它们的道理。
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
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他说:“学者
观书,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
”就是说,读书要
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扩展资料:
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
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
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
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
性的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
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
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
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
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
认为的价值观。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 上一篇
hope never dies 英语谚语:Ambition never dies until there is no way out 中文翻译是什么?
英语谚语:Am itio ever die u til there i o way out 中文翻译是什么? 英语谚语:Am itio ever die u til there i o way out
- 下一篇
家居用品指的是哪些 舒丽康家居用品广告词急!!
舒丽康家居用品广告词急! 舒丽康家居用品广告词急!家具是每个家庭的珠宝,它的美符合任何时代的标准,为你塑造健康每一天,舒丽康家居,收纳我的幸福!.....不知道好不好!哈哈!~孩子突然的了气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