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八路军借条 山西老人拿出一张八路军欠条,政府核实完后,立马偿还八万元

火烧 2021-12-14 21:47:59 1038
山西老人拿出一张八路军欠条,政府核实完后,立马偿还八万元 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低下,人们可以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有的地方地理条件好的,就可以靠种植一些农作物生活。有的地理条件不好的地方,就只能依
八路军借条 山西老人拿出一张八路军欠条,政府核实完后,立马偿还八万元

山西老人拿出一张八路军欠条,政府核实完后,立马偿还八万元  

在古代,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低下,人们可以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有的地方地理条件好的,就可以靠种植一些农作物生活。有的地理条件不好的地方,就只能依靠其他的手段了。最常用的就是掠夺,通过暴力手段从别的地区抢夺资源。这就是最初,由粮食引发的争端。 随着社会逐渐发展,中原王朝也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发动战争。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实力是百姓安心的最有力武器。但是说到底,对于一个军队来说,粮食也还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粮草充足,那么军心稳定,将士们就可以没有顾虑地拼命;如果粮草不足,那么将士们就会担心,打仗的时候也会分散精力。毕竟不吃饱饭,谁有力气打仗呢? 所以,奸诈的曹操才会在粮草不济的时候依然装作慷慨的样子,绝对不敢让将士们看出任何的破绽;诸葛亮北伐中间的间隙,才会大力在蜀国推行屯田制度,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朱元璋下令「 ”军屯”,将士们打仗之余,自己劳动收获粮食。朱元璋这样的做法,一来是节约了运输成本,二来是减少了路上耽误的时间,避免延误战机。所以朱元璋高兴地说:养兵百万也不用百姓一粒米。 朱元璋能够实现这样的局面固然是非常了得的一件事,在封建社会,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希望能有这样的粮食补给。但是这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朱元璋时期是明代的开端,一个王朝已经建立起来,随之而来的一些制度、规范就已经形成了。朱元璋想要推行一项制度,最多也就是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但是大方向上,既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敢拖后腿。 但是,如果是在一个国家处于战乱中,新的政权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这样的政策是没办法推行的。那个时候行军打仗的难度就要打得多了。 步入近代时,我们国家经历过一次浩劫,那就是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应该被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牢记,被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牢记。这段历史是罪恶的历史,是艰难的历史。不过,邪恶终归是要被战胜的。在我党我军的领导下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志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时我军的物质条件是十分艰苦的,别说什么待遇了,就连吃顿饱饭都很困难。我们都从书上学习过当年的事迹,一件衣服补了又补,一个苹果很多人一人一口传递下去,这些在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条件,在当时却难以满足。然而即便如此,我们党也不会拿取人民群众任何一点儿物资。这是最严格的纪律,哪怕是老乡实在要感谢军人们,拿出一些吃的或者做几双鞋子,我们的军人也会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报酬。 那么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实在没有粮食了又怎么办呢?总不能让我们的将士们饿着肚子去与敌人拼杀啊。而且上战场的都是青年,他们需要的食物更多。哪怕不打仗,还需要挖战壕、排地雷、演练,做战前准备,这些都是极度消耗体能的。不吃饭,我们的战士哪有力气做这些事情呢?不打仗,战士们又如何能够保卫老百姓呢? 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会在百姓中征收税款。每家每户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国家军队建设。也会有官兵到各处收取军粮的情况,古时候人们重地,都要交给国家一部分粮食,作为军事储备。这是普通的老百姓家里。而对于那些大户家里,官府往往对于他们的期望值就更高了。 常常是向他们征收更多的粮食或者是钱款,当然,有时候为了表示诚意,或者说是方便借出,官府还会给他们打借条。这个借条能不能被兑现两说,反正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先把粮食弄到手再说其他的吧。 打借条的形式,我军也使用过。当时不像现在,有电脑记录,或者拍照留下什么凭证之类的。往往是一个队伍的最高长官与老乡之间写一个纸质的材料,上面写了什么时候由谁的队伍借了谁家多少东西或者钱财,最后双方签字就完了。常常是连个归还日期都没有,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给人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一位农民就拿着一张泛黄的借条来到了当地政府。仔细辨认,发现上面写的是一支部队向当地富商借了1100万法币。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他们立马将老人请进了办公室,仔细询问原委。 原来,这位老人的祖辈是当地的富商,虽然家里十分富有,但是他与很多当时靠盘剥百姓的富商不同,这位老人的爷爷十分爱国。看着我们的祖国经受磨难,他的心里也很着急,但是却出不上力。后来,我军的一支队伍路过当地,这位老人的爷爷见到了团长,便希望将自己的家财交给他们,让他们拿去增强部队力量,做更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于是,团长签下了这张借条。 之后,这位团长在战争中牺牲了,这张欠条经过老人的父亲,又到了老人手中。当地政府核实了老人的爷爷、父亲和他自己的身份,最后按照当时的兑价,支偿还了老人8万元人民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