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故事里的事 何许人 「淮阳印记」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杨湖冢遗址

火烧 2022-04-21 11:29:17 1036
「淮阳印记」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杨湖冢遗址 金水桥遗址   在没介绍淮阳杨湖冢这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小编想先给大家简要讲下跟淮阳有关的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中国古典名著《三侠

「淮阳印记」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杨湖冢遗址  

故事里的事 何许人 「淮阳印记」故事里的事也许是真事——杨湖冢遗址
金水桥遗址   在没介绍淮阳杨湖冢这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小编想先给大家简要讲下跟淮阳有关的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中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而金水桥遗址也在淮阳。 金水桥遗址   故事发生在宋真宗年间,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遂被打入冷宫,后在小太监帮助下出逃至陈州。真宗死后,仁宗赵祯(李宸妃之子)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宸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宸妃还朝的故事。 包公祠遗址   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演出后轰动上海,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等各种剧种,因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和传唱。   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个故事便跟此有关。   话说在当时的后宫除了刘妃和李宸妃之外,还有位重要人物,那就是杨淑妃。宋真宗当年东封、西祀,凡巡幸,杨淑妃皆随从。而且杨妃通敏有智思,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与刘妃和李宸妃感情均交好,形同姐妹。   后来刘妃因权利之争设计陷害李宸妃而成为皇后,杨淑妃夹在两位好友之中,左右为难,刘妃已贵为皇后,享受着荣华富贵;当看到李宸妃被打入冷宫,眼看性命难保之时,她便暗地使用调包计将李宸妃从宫中放出。   即使做出如此大的努力,杨淑妃仍感觉李宸妃出逃至陈州后,寄宿在当地的洪福寺之中,生活将会异常拮据窘迫,从贵如皇妃的奢侈转眼到平民的饥寒交迫,这种瞬间的高空跌落感难免会让她心灰意冷。为防不测,杨淑妃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年夏天,离陈州府东北不足十里的一个小村庄,来了一位名叫杨忠的外地富商,用银子打通各种关节后,竟平地盖起了一座偌大的宅院。他也被当地村民尊称为杨员外,杨员外虽初涉陈地,因为人厚道,仗义疏财,深得村民爱戴。   村民们与他相处的久了,大家也渐渐知道了杨员外有个嗜好,就是每逢初一、十五他都会到陈州府里的洪福寺烧香、许愿,而且每次去都会为寺庙布施可观的香火钱。这也许是有钱人都喜欢祈福家人健康平安,生意兴隆的潜规则,所以,大家也都并没在意。   直到十多年后,从洪福寺跑出来一位女人拦路向前来陈州办案的包公喊冤,并从而牵扯出一桩宫廷大案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身边这个貌不惊人的杨员外,竟然还是位身份尊贵的「 ”潜伏者”,在这个案件中还扮演了不为人知的重要角色。   杨忠何许人也?他乃后宫杨淑妃远房表弟,杨淑妃为了好姐妹李宸妃能够不被命运多舛的不幸击倒,特意将杨忠安插到陈州城外,经常与李宸妃联络,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而杨忠全家搬迁至此,给了她生活和心理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终使她沉冤得以昭雪。   此时陷害李宸妃的刘娥皇太后已病逝,而宋仁宗赵祯即是李宸妃的亲生儿子。皇宫之内,母子相认,悲喜交加,而杨淑妃在旁亦是泪眼婆娑。心地仁慈的仁宗皇帝与母亲商议,虽然当年刘娥对母亲迫害,险些酿成大祸,但她对自己也有养育之恩,决定不予追究。   李宸妃与儿子历经磨难,再次团聚,喜不自胜,再说,与一个死去的对手较真,也有失她此时皇太后的身份。看到儿子如此深明大义,她也顺水推舟,不计前嫌。而促成母子相认的关键人物杨淑妃,自然成了母子的大恩人。   仁宗赵祯还告诉母后,在他幼年之时,由于刘妃年事已高,多数时间都是由杨淑妃哺育他、陪伴他,那时他称刘妃为「 ”大娘娘”,称杨淑妃为「 ”小娘娘”。与她早已形同母子,而此次又立下大功,真不知该如何封赏。最后母子商议,决定加封杨淑妃为保庆皇太后。   第二天,皇太后李宸妃与仁宗皇帝闲聊时,李宸妃突然又想起杨淑妃在陈州的远房表弟杨忠在她落难之时给予的无私帮助,让她铭心难忘。于是,又与仁宗皇帝商议决定给他一个更好的归宿。当他们把这消息通过杨淑妃转告杨忠时,没想到却被杨忠婉言谢绝了。   杨忠说自己不喜爱做官,再说帮助皇太后度过难关,虽是表姐杨淑妃的主意,也是他力所能及应该做的,怎敢图求回报?如今,他在陈州这个人杰地灵,风光秀美的地方,结交很多知心朋友,生活过的越来越舒心,希望皇太后和皇上能让他在此安度晚年再无他求……   当皇太后李宸妃和仁宗皇帝听到杨忠婉拒此事之后,便不再坚持。虽不强求他做官,但重金赏赐自然是免不了的。杨忠得到皇帝赏赐的大量金银珠宝后,并没有留给自己和儿孙,而是分批将它们分散给了陈州那些需要接济的贫困民众。   也许是善良的人终将会得到回报,杨忠四十岁时喜得贵子,取名杨湖。这消息传至京城杨淑妃处,自然是兴奋不已。而恰在那年,仁宗皇帝也新添一位公主。皇太后李宸妃便与仁宗皇帝做主,把公主许配给了杨忠的儿子杨湖。   宋仁宗一生有过三个儿子和十三个女儿,今天在我们看来已经数目可观成天文数字了,但在当时的皇家来说还远远不够。更可悲的是,宋仁宗的后代不但数量少,存活率也极低,在这十六个后代中,仅有四个女儿最后长大成人,其余的不是夭折,即是短命。   而嫁给杨湖的那位公主也赫然名列其中,公主虽在未成年便夭折了,但在人们眼中,杨湖仍是名副其实的驸马爷,陈州当地人见面都尊称他为「 ”杨驸马”。杨湖也同他父亲一样,乐善好施,生活简朴,品德高尚,父子俩不仅在临蔡故城,即使在陈州府地都有极高声誉。   嘉祐元年(1056年),京师发大水,北宋最高军事长官狄青因避水患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之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于是,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判陈州。 青杨堌堆遗址   出任陈州最高行政长官的狄青,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从最高军事长官到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种执政性质的巨大转变,让他根本适应不过来。为了解脱心中的郁闷,他经常骑马在乡间巡视,幻想着利用地形与假想敌作战的情节。 淮阳临蔡境内黑河   于是,临蔡故城的黑河及岔河沿岸便成了他经常光顾的模拟战场。而在那里他也遇到了本地最有名望的乡绅杨忠和杨湖父子,狄青每去模拟战场,就必去杨氏父子家做客,但那种失落的情绪终究没有被杨氏父子的苦口婆心所打动。 岔河遗址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疮。三月,抑郁而终,撒手人寰。那时,他来陈州做官仅半年。临死前,他托付杨氏父子将自己的重要遗物埋葬在黑河岸边,那地方被后人称之为「 ”青杨堌堆”。 青杨堌堆遗址   时隔不久,杨忠和杨湖也相继去世,埋葬他们的地方与「 ”青杨堌堆”遥遥相望,埋葬杨氏父子的那片坟茔被后人称之为「 ”杨湖冢”。由于村庄里的居民也大多为杨氏后人,后来,便被村人更名为「 ”杨户庄”(杨湖冢的谐音)。   今年七月的一天,笔者来到淮阳杨湖冢遗址,原本高大的坟茔早已不复存在,一块老旧的石碑深藏在青绿色的玉米地之中,不细心寻找很难被人发现。村人们都在各自忙碌着农事,谁都不知这里曾埋葬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动人的故事…… 关注淮阳旅游 尽享美好生活 玄子原创图文 严禁转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